|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孙中山大元帅府首度公布彭素民辛亥革命史料展现一段被忽略的历史
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的近百年间,对于这一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伟大事件的研究从未停止,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新的解读角度,之前未曾公布过的史料,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也不断被重新“发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一项研究及展览活动,就通过一批从未公开过的珍贵史料,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农民运动的先行者,创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通讯社的主持者彭素民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活动披露于公众面前。
彭素民(1885-1924),原名学干,字自珍,江西省清江县人。14岁考中秀才,19岁入南京两江师范,接受民族革命思想,率先剪掉发辫,并参加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开始革命生涯。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他一直追随孙中山,反清倒袁,征讨军阀,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著名“左派”,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大元帅府纪念馆研究人员朱晓秋和李兴国告诉记者,将公布的这批史料,包括彭素民保存的《共进会宣言书》、他收藏的1910年8月出版的《江西自治日报增刊》,以及他在南昌测绘学校时的部分照片等,都是首次向公众公布。专家表示,作为上世纪初中国政坛上风头浪尖的代表性人物,彭素民贡献卓著,但今天却很少有人听说过他,极少触及他与辛亥革命的联系。实际上,他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彭素民成为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1907年8月,他又与焦达峰、张百祥、邓文等在东京成立以部分同盟会员为基础,以军队和会党作为联络对象的共进会,并任文牍部长。1908年,彭素民被派遣回国,主持江西省的党务、军事,在驻南昌的新军五十四标秘密开展了大量的革命工作,历时约10个月后,事泄,被迫流亡。1909年,江西陆军测绘学校招生,他觉得这是再次打入军队发展革命武装的机会,于是改名彭健前往应试。在校一年多,他发展了包括该校高级官佐在内的一批起义骨干。辛亥革命爆发,南昌城内测绘学校和陆军小学学生配合攻城的起义部队,驱逐守城士兵,打开城门,从而兵不血刃,光复了江西省会。1924年广州《中国国民党周刊》有一篇纪念文章说到彭素民时有一段这样的话:“辛亥武昌起义,江西测绘生首谋响应,促三百年宰制于异族之江西光复一旦,君之力也。”
1924年6月16日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庆典和晚宴后,彭素民即感不适,却仍放不下手中繁重的工作,延至7月1日方入住广州博爱医院,8月3日逝世,年仅40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