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6|回復: 1

[文学研究] 潦倒坎坷的不幸文人――鲍照(上)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5-8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丁福林

  一、贫贱自负、才气横溢的青年
  
  鲍照,字明远,生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26),卒于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在刘宋文坛上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诗人,为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鲍照的籍贯,虞炎《鲍照集序》记为上党人,而沈约《宋书》与萧子显《南齐书》则记为东海人,因而后人于上党与东海之间往往聚讼纷纭。由于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州、郡、县在南方纷纷侨立的特殊情况,对于上党与东海的具体地理位置,学者们则更是各执一词,说法不一。根据笔者的考察,鲍氏原居渤海高城,自西汉鲍宣开始乃徙于上党长子(今山西长子)。此后,鲍宣之子鲍永曾任司隶校尉,后拜为兖州牧;鲍永之子鲍昱,更先后任过司徒、太尉等职,凡再为三公;鲍昱之子鲍德,先官至南阳太守,后征拜大司农,亦九卿之一。数世卿相,声势显赫,成了上党望族,上党也从此成了鲍氏郡望之所在。从鲍德开始,鲍氏又迁居于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自鲍德迁居东海以后,鲍氏则未有位任通显者。因此,鲍氏虽族居于东海而郡望则高标为上党,即所谓“聚族于东海,标望于上党”者也。然而鲍氏居于上党的时间不过仅三四世,时间颇短,所以一般情况下,称鲍氏籍贯时则仍称为东海。这就是为什么虞炎称鲍照上党人,而《宋书》、《南齐书》则称鲍照为东海人的真正原因。但是,鲍照其实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上党或东海人,因为从鲍照诗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看,鲍氏在永嘉大乱之后乃迁居于南徐州的京口(今江苏镇江),而鲍照时则又家于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以,鲍照在他诗中乃称京口为其“旧邦”,称建康为“乡邦”耳。
  关于鲍照的出身,也是历来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鲍照在他的诗文中多次提到过他家庭的贫贱情况,虞炎《鲍照集序》也说:“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而且,《南齐书・臣传》也将鲍照与臣巢尚之相提并论,因此有些学者乃据此而以为鲍照出身庶族。但是从鲍照以及他妹妹鲍令晖所受的教养来看,他的出身应该并非庶族可比。而且,鲍照一出仕即为刘义庆的临川王国侍郎,出仕之后又与当时一流高门世族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王僧达、王僧绰、谢庄等人交往甚密,且屡有诗酒唱和之举,这也说明了他应该并非庶族出身。
  鲍照在他的《侍郎报满辞阁疏》中曾说:“臣嚣杌穷贱,情嗜w味,身弱涓L,地幽井谷。本应守业,垦畛剿e,牧鸡圈豕,以给征赋。而幼性猖狂,因顽慕勇;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在《谢秣陵令表》中说:“臣负锸下农,执羁末皂。”可见他少年时期曾经有过农耕的生活。这虽然与真正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较大差距,但这种农耕生活对他以后世界观的形成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也是他的诗作为什么有较多篇章能够反映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表现出对下层人民深切同情的主要原因。
  鲍照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杰出的创作才能和强烈的求取功名的愿望,虞炎《鲍照集序》说他“少有文思”。他的创作中,有著名的十八首组诗《拟行路难》,这一组诗,历来得到了学者的高度评价,王夫之《古诗评选》甚至说:“《行路难》诸篇,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和者。太白得其一桃,大者仙,小者豪矣。”其中的最后一首说: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直须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对于这十八首组诗的创作年代,虽然学者的看法还有不完全一致之处,但组诗的末首既然说“余当二十弱冠辰”,又说“对酒叙长篇”,那么组诗的一部分应当为诗人二十岁甚至是二十岁之前所作,而这一首则毫无疑问为诗人二十岁时的作品。它让读者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一个杰出青年横溢的才华与豪迈的气概。以一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而创作出这样的杰作佳构,实在不是虞炎“少有文思”所能涵盖得了的。
  仅就《行路难》的末首而言,诗人似乎在说,从此要将命运交给上天,自己只管尽情去饮酒作乐,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了。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诗人其实是通过对饮酒赋诗和及时行乐的描写,反语表达他不屈服于现实的斗争精神,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了自信和自负。“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直须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与后来大诗人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透露出来的豪迈慷慨的气魄,又何其相似乃尔。
  宋文帝元嘉十二年(435)的深秋,二十岁的鲍照在创作了《拟行路难》中的部分诗篇以后,即从京都建康出发,踏上了西游求仕的道路,前往江陵(今湖北江陵)去干谒当时担任荆州刺史的临川王刘义庆。途中行经大雷戍(今安徽望江县境内)时,登岸四望,为这一带壮丽景色所激荡,不由豪气勃发,感慨万千,遂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这篇家书气势雄壮,辞藻华丽瑰奇,摆脱了一般骈文中常见的平庸、靡弱的文风,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以描绘登大雷岸所见的景物,奇丽变幻,气象万千,光彩耀目,令人应接不暇,表现了诗人驾驭文字的高超功力。特别是其中描绘庐山景物的一段: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以一特写镜头展现望中的庐山。先以“基压江潮”二句,总写望中庐山的印象,然后重点描绘庐山山峰上云彩变幻、霞光辉映、神奇莫测的景象。“若华夕曜”数句,浓墨重彩,极尽渲染之能事。并将神话传说融入其中,更增加了庐山的诡异气氛。末则以“信可神居”二句总结,从侧面补充映证庐山的雄伟神奇。许《六朝文e笺注》说:“烟云变灭,尽态极妍。即使李思训数月之功,亦恐画所难到。”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而描绘登大雷岸所见的雄伟壮丽景色的一段说:
  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重叠山峦的高视阔步、横贯大地,想象苎蒿积聚、菰芦丛生的水泽中“栖波之鸟,水化之虫”的弱肉强食,从而发出了“长途大念,隐心者久矣”的呐喊,表现了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所独有的远大心志和对前途充满的无限希望。“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等句,也正是诗人为眼前壮丽景色所激荡,以他当时的心情去观察景物的结果,表现他欲凭借自己的才能学问,以求一逞的志向,将自身自信自负的情感,不露痕迹地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
  这一年的秋末,鲍照到达了荆州的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说:“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载!大丈夫忌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寻为国侍郎。”鲍照献诗临川王刘义庆这一迫不急待的以求一逞的举动,也正是他当时极其自信、自负心情的具体表现。从此,鲍照即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王国幕僚生涯。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5-8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坎坷潦倒的王国幕僚
  
  在刘义庆幕府的初期,可以说是他人生中一个比较美好的时期。当时在刘义庆的幕府,聚集了何长瑜、陆展、盛弘之等著名文人。《宋书・宗室传》曾记载刘义庆:
  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谘议参军,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有些学者遂根据上文“义庆在江州”的记载,以为鲍照与袁淑、陆展、何长瑜等乃在江州为刘义庆的僚属,得出鲍照初仕在江州的结论。其实,根据《谢灵运传》的记载,何长瑜仅在荆州担任过刘义庆僚属,先为临川国侍郎,后为平西记室参军,并未曾至江州任刘义庆幕僚。何长瑜曾得到过谢灵运的赏识,而盛弘之则著有《荆州记》,皆为当时的著名文人。至于袁淑,虽然在江州入义庆幕,时间于以上数人为迟,但由于其后袁淑官位较高,故乃列于前耳。由于刘义庆的爱才好士,鲍照在荆州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的《送盛侍郎饯候亭》诗就是当时他送别盛弘之的作品。在荆州期间,鲍照还与沙门释惠休交往甚密,释惠休曾作有《赠鲍侍郎》诗一首,鲍照也作有《秋日示休上人》与《答休上人》二诗,充分表现了二人之间浓厚的友情。释惠休本姓汤,诗风与鲍照相近,《宋书・徐湛之传》说他“善属文,辞采绮艳,湛之与之甚厚,世祖命其还俗”,当然,汤惠休的还俗,又在孝武帝刘骏即位以后了。在义庆幕期间,鲍照还与何长瑜等参与了著名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的编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此书乃出于义庆幕中的众文士之手,日本学者川胜义雄则推论可能出于何长瑜之手。但何长瑜并没有独立完成这一巨著的能力,而鲍照参与其中则应该是肯定的。
  元嘉十六年(439)四月,刘义庆由荆州刺史改任江州刺史,移镇寻阳(今江西九江),鲍照随之前往。在江州之初,他随同刘义庆游览庐山,作有《登庐山》和《从登香炉峰》等诗。《从登香炉峰》说:“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谓当时文学之士,视屈、宋为盛;歌颂义庆,比之鲁侯之保有凫、绎。但是不久,他与刘义庆的蜜月即宣告结束。元嘉十七年,他遭到了禁止的处分,解除禁止后又因过失受到谴责。他的《谢解禁止表》和《谢随恩被原疏》二文即为这两次事件而作,暗示与义庆幕府中的同僚性格不合,指出受到谴责乃是由于小人谗言的诬陷。诗人尝作有《飞蛾赋》篇,其文云:
  仙鼠伺,飞蛾候明,均灵舛化,诡欲齐生。观齐生而欲诡,各会住以恁方。凌餮讨浮景,赴熙烟之明光。拔身幽草下,毕命在此堂。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岂学山南之文豹,避云雾而深藏。表现出诗人为追求正义而不惜献身的精神,这正是他青年时代耿直刚强性格的反映。此赋当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遭遇挫折之后自我态度的表白,极有可能是在临川王幕中因过获罪时的作品。由于失去刘义庆的欢心,再加上同僚们的落井下石,他在江州接二连三地遭到禁止的处分和被谴责也就颇为自然。而这也正是他在刘义庆幕中长达八九年的时间,始终得不到升迁的原因。
  元嘉十七年十月,刘义庆改任南兖州刺史,移镇广陵(今江苏扬州)。由寻阳到广陵,当经由都城建康,在这年的冬天,鲍照随刘义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当时,诗人的心情相当复杂,在回京都途中所作的《上寻阳还都道中》说:“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说:“征夫喜观国,游子迟见家。流连入京引,踯躅望乡歌。”《还都道中》之二说:“夜分霜下凄,悲端出遥陆。愁来攒人怀,羁心苦独宿。”终得回乡的喜悦,一事无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前途的期望与担忧,皆齐集于胸中,使他的心情无法平静。
  元嘉二十一年(444)正月,刘义庆病死,鲍照遂离开了临川王幕府。不久,他又进入了宋文帝次子始兴王刘F幕,任始兴国侍郎。元嘉二十六年,刘F任南徐、兖二州刺史,镇京口,鲍照乃跟随刘F来到了他的家乡。在京口期间,诗人曾奉命创作了《代白苎舞歌辞四首》,夸耀始兴王的豪奢生活,并对所受到的恩遇表示感谢。这四首诗的内容虽不值得称道,但诗采用新兴的七言形式,多用典故与比兴手法,巧妙地表现了诗的内容,音节也婉转流畅,实在是七言诗的佳作,对后来七言诗的成熟与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王夫之于《古诗评选》论此组诗说:“涓涓洁洁,裁此短章,顿挫沿洄,遂已尽致。自非如此,亦安有七言哉!七言之制,断以明远为祖何?前虽有作者,正荒忽中鸟径耳。明远于此,实已范围千古。故七言不自明远来,皆荑稗而已。”对这一组诗就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元嘉二十七年(450)七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南侵,势如破竹,一直攻占了建康对岸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刘宋王朝的京都建康危在旦夕。次年春,魏军虽然退去,但却对南方的广大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次年二月,始兴王刘F奉命率众筑城于瓜步,鲍照也随之到了江北。当时,始兴王多有不法的行为,屡次被宋文帝所诘责。他还与文帝太子刘劭共为巫蛊,以玉人为文帝形像,埋于皇宫的含章殿内,以诅咒文帝速死。鲍照作为刘F的幕僚,虽然并未参与此事,但对刘F的行径多少有所觉察。所以,当刘F从江北返回京口时,鲍照辞去了始兴国侍郎的职务,仍逗留于江北。及时抽身离去,以避免受到刘F的牵连,乃是上上之策。从这一点看,他的政治观察力还是颇为敏锐的。这年的春夏之间,诗人又专程前往广陵,凭吊了在宋魏战争中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广陵芜城,怀古伤今,从而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芜城赋》。
  广陵城为西汉吴王刘濞的都城,汉景帝时刘濞反,兵败被杀,城破家亡。前代学者或以为此文乃大明三年(459)诗人有感于广陵王刘诞叛逆,广陵城遭受兵火后之残破景象而作,借西汉吴王刘濞谋反失败之事,以讽刺时事。或以为乃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至二十八年(451)年之间,诗人目睹宋文帝太子元凶刘劭和始兴王刘F的反叛阴谋,而借吴王刘濞事进行讽谏之作。但笔者以为,此赋乃元嘉二十八年诗人目睹北魏南侵所造成广陵城残破景象而作。《宋书》卷九十五《索虏传》曾两次提到过在元嘉二十七年的宋魏战争中广陵城所遭受到摧毁的情况:
  焘自率大军南向,中书郎鲁秀出广陵,高梁王阿斗出山阳,永昌王于寿阳出横江。凡所经过,莫不残害。
  初,太祖闻虏冠逆,焚烧广陵城府船乘,使广陵、南沛二郡太守刘怀之率人民一时渡江。
  所以,赋末的《芜城之歌》“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当指广陵在宋魏战争中所受到的严重破坏而说。赋以广陵今昔盛衰的对比展开,一扬一抑,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入手言广陵形胜及其繁盛,后乃写其凋敝衰飒之形,俯仰苍茫,满目悲凉之状,溢于纸上,真足以惊心动魄矣。”(钱仲联《鲍参军集注》引林杼语)其中写广陵城战后荒凉的一节:
  泽葵依井,荒葛涂。坛罗虺蜮,阶斗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藏虎,乳血餐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
  以悲怆的语调,峭拔的气势,夸张的笔法,渲染芜城的荒凉,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感官。诚如姚鼐《古文辞类纂》所说“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辞,皆赋家之绝境”,堪称文学史上的杰作。
  元嘉二十九年(452)五月,鲍照离开江北,经由瓜步返建康,登瓜步山有感而作《登瓜步山H文》一篇,借瓜步山的得地势之要,抒发“故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的感慨,以表现对世族门阀制度的强烈不满,抒发寒人仕进无门的悲愤。末则借用历史上远如许由、务光,近如管宁等贤人以自比,表示对名利的轻蔑,并对贩交买名的郦况,吮痈舐痔的邓通之流进行了尖刻的讽刺。沉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年的夏秋之间,诗人又由建康南下,前往南徐州的义兴(今江苏宜兴),拜访他的好友王僧达并逗留义兴,从而开始了他人生的一个全新时期。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冬夜沈沈夜坐吟,含情未发已知心。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
  (鲍照《夜坐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