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77|回復: 0

[史學] 司马迁笔下的孟荀(1)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0-11-17 1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0月27日   15 版)
历史上,司马迁最早为孟子、荀子立传,这就是《史记》卷74的《孟子荀卿列传》。这篇传记不足两千字,谈的不止是孟、荀两人,而是还耐人寻味地涉及到了15位先秦诸子,亦即稷下三邹(邹忌、邹衍、邹])、淳于髡、慎到、田骈、接子、环渊、公孙龙、剧子、李悝、尸子、长庐、吁子、墨翟。它花在邹衍、淳于髡上的笔墨,居然比孟、荀还要多。经电脑统计,在计空格、包括标点符号的情形下,司马迁直接写以上四人的字符数分别是:孟子179、荀子227、淳于髡287、邹衍613。既然如此,太史公为什么不把这篇传记叫做《孟子邹衍淳于髡荀卿列传》,或者径称《邹衍淳于髡列传》,而要称为《孟子荀卿列传》呢?
《史记》的这一写法,既与章学诚《和州志艺文书序例》所说的“史家部次条别之法”有关,更与司马迁的价值立场有关。他以孟荀标篇,命意却是为了尊儒。清代学者恽敬的舅舅清如先生曾说:“是以荀卿形孟子,以诸子形孟子、荀卿,故题曰《孟子荀卿列传》。若孟坚、蔚宗,当题《孟二邹淳于髡传》矣。此《史记》所以可贵也。”(《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卷2“孟子荀卿列传书后”条)在清如先生看来,司马迁是以荀子来陪衬孟子,以诸子来陪衬孟荀,要是班固、范晔就不会这样写,他们会把这篇传记命名为《孟二邹淳于髡传》,因此,《史记》的写法太难能可贵了。
“以诸子形孟荀”,这是同等地对待孟荀;“以荀卿形孟子”,则是抬高孟子、贬低荀子。司马迁究竟如何看孟子、荀子两位思想巨子的历史地位呢?这就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 “孟子”是个表示敬意的称谓,司马迁是否认为“荀卿”也表示尊称呢?第二,《史记》明里同样尊敬孟荀,暗里是否还是尊孟贬荀呢?第三,“尊孟贬荀”成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之后,“孟荀齐号”这一事实判断又是否还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呢?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荀卿”是不是尊称?从文献学角度看,司马迁并不知道荀子其名为况,所以《史记》统称荀子为荀卿。司马迁称荀子为荀卿的真实涵义又是什么呢?是因为荀子做过上卿的缘故,还是出于尊称?荀子为卿之说可谓有二:一则齐卿,一则赵卿。对于齐卿一说,清代学者胡元仪的《郇卿别传考异二十二事》仅以祭酒为列大夫之长就断言荀子亦曾为卿于齐,却无相应的史料支援,显然难以置信。出自《战国策・楚四》的荀子为赵卿之说并不成立,也是大多数史家的共识。刘向《孙卿书录》说过:“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孙膑为变诈之兵,孙卿以王兵难之,不能对也。卒不能用。”不能用于赵孝成王,又何以得为上卿?既然不知荀子其名,又不言荀子为卿之事,司马迁称荀子为荀卿,自然也就不是中性,当可理解为“人文”意义上而非“职官”意义上的尊称。正如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所言:“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
其次看第二个问题:明里同样尊重孟荀,暗里尊孟贬荀吗?太史公在孟子、荀子之间更重视孟子,这是事实。何以如此?得从司马迁对秦政的态度说起。司马迁说过:“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批判秦政,势必追究到韩非、李斯,因为秦始皇之灭六国、定天下,韩非乃其最大的理论家,李斯乃其最大的实践家。苏轼《荀卿论》有云:“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雠。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司马迁也像苏轼这样把荀子跟韩非、李斯连接起来吗?比照《史记》所有关乎荀子的记述,司马迁倒也没有从字面上流露出因贬斥韩非、李斯进而反弹荀子的任何情绪。尽管如此,在“过秦”的主调下贬谪韩非、李斯,同时又勾勒了从荀子到韩非、李斯的师承,则曲折地凸显了太史公在孟荀关系问题上,明里之内还有暗里,正锋之外还有侧笔。同尊孟荀乃明里之“正锋”,更重孟子乃暗里的“侧笔”,即是司马迁的孟荀观。
杨海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