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2|回復: 0

[史學] 《中国会馆史》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0-9-20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网
王日根撰写的《中国会馆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7月版)是一本较为全面介绍会馆历史、分析会馆文化的著作。  
    该书认为会馆是明清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特定产物,它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明清时期交通的便捷、生产力的发展为贩运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南来北往的商人推进了国内物资的流通,可是由地域文化熏染出的不同语言、文化习俗又构成了商人们谋求发展的障碍,同籍商人的会馆由此有了内驱力,他们起而模仿官绅会馆并发扬光大之。首先,科举制度的发展助长了地方主义的盛行,人们为谋求本地入官数的增多,不惜由官捐、商捐来建立会馆,为本籍应试子弟提供尽量周全的服务。在移民集中区域,会馆则成为克服土客矛盾、客客矛盾的场所。其次,在社会功能上,会馆最初是作为同籍在京之人聚集之所而出现的,其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功能日益增加并规范化,“祀神、合乐、义举、公约”是其基本功能,有的人于会馆创建之初便要求会馆能发挥编户齐民、辅助治化的作用,有时会馆还可以在解决内部纠纷以及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压迫方面发挥作用。再者,会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范围看,地域、行业、经商地都是凝聚纽带,从建构看,规模大小相差悬绝,从经费来源看,亦颇有不同。总之,会馆是明以来同乡人士在客地设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它适应社会的变迁而产生,又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在社会整合、文化融合和道德传承方面均有贡献。
    该书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通过广泛搜救海内外现存的会馆志、笔记手札等资料,开展实地社会调查,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取向社会史的角度,把会馆置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了会馆发展演进过程及其兴盛的背景,深入分析了会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而全方位、多层次地阐述和论证了会馆的历史地位。中国会馆史研究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建筑学、艺术学、宗教学、文化学、经济史学等多个学科,具有进一步开展综合研究的广阔前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