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黑龙江日报 中国古代疆域来源于各族先人的家园故土,是家园故土的升华,是从土地的自然形态向国家疆域主权的政治形态的过渡。主权行驶代代相承,累世不辍。疆域的建立,从国家形成开始,而夏朝的建立,揭开了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和政府对疆域主权行使的历史序幕。
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的过程同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类型与层次构成的特定的疆域格局。这种疆域格局世界绝无仅有。正如《疆域史》所论述的:“中国古代疆域的格局所表现的多类型和一定程度的层次关系,是全国大统一局势形成以前,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等因素发展不平衡,以及分与合局势发展和政府管辖对策实行的必然过程。而全国疆域结构格局的一体化、类型和层次的消失,则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等因素发展不平衡因素得到一定克服的必然,也是整个国家历史由分而合向前发展的结果。”这一论述是历史学家对中国疆域史发展变化的从理论上的总结,可以说是独具慧眼。
从《疆域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疆域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内聚力。具体表现在中华各族始终保持着以中原(又称中华、中夏、华夏等)为根基的中心地区的内聚力。这种内聚力主要表现为从根本上维系国家民族的统一。尽管在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立交错出现,但统一始终是大方向,是历史发展的导向和主流。因而统一的规模,一次比一次扩大。整个统一进程大体遵循着由统一前的酝酿,到局部统一,到更大统一,到大统一这个程序发展的规律。
内聚力就是凝聚力,中华民族之所以九万里山河不变,五千年文明不衰,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维系。虽然《疆域史》不是文化史,但却在字里行间体现和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古代中国国家及其疆域统一和发展的维系作用。
《疆域史》主要内容包括各个朝代的疆域格局、政区建置、辖区设治(置)与戍防、边疆经略四部分内容,编著者努力将这四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各自相对独立地分别论述。因而它不是狭义的疆域史,它既是一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区发展沿革史,又是一部民族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辖区设治(置)史、国家戍防史,另外还是一部边疆开发史。《疆域史》还将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边疆政策、治边方略、管理措施等都尽可能完整地勾勒出来,并努力将各个时期疆域形成的特点、治理经验教训总结出来,提供历史的借鉴,以供资政之用,这也是本书编纂的主要目的。
疆域的形成、发展变化离不开人的因素。民族的形成与融合是疆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疆域史》在记述疆域形成发展历史的同时,特别注重有关历史人物的记述,使其与重大历史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增强了《疆域史》的可读性与可信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