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8|回復: 0

[史學] 史学名著:名誉胜过生命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07-11-23 0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国学网
晋卿赵盾弑其君晋灵公,后受到孔子称赞:“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周匡王六年(607),晋灵公无道,欲害正卿赵盾,盾族人赵穿杀灵公于桃园。虽然杀死晋灵公的不是赵盾本人,但董狐认为赵盾是幕后谋划人,责在赵盾,遂书曰:“赵盾弑其君”。董狐之笔遂名传于世。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遵循“正一代之得失”的治学修史宗旨,对于他认为是利于当世者,倍加讴歌称道;对祸国殃民者则严厉鞭挞。例如,《后汉书・酷吏传》记载洛阳令董宣执法不阿,面责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纵奴杀人,终不向公主叩头赔礼一事,写得生动有色,跃然纸上:“(湖阳公)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筮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疆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而对外戚梁冀肆虐擅权,范晔特别记下质帝“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皇帝的性命尚且如此,何况一般臣民。可见东汉时期的外戚揽权严重到何等使人可恨可怕的程度。这些记载无疑倾注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
北魏史官崔浩于太武帝(拓跋焘)神鹿二年(公元428),与其弟崔览及高谠、邓颍、晁继、范亨、黄辅等人,奉诏修国史,最后由崔浩定编成《国书》30卷,因为“叙述国事,无隐恶,而刊石写之,以示行路”(《史通・古今正史》),而触怒太武帝,遂获罪被杀,并诛三族,受牵连而死者,多达128人。
许多史学名著的问世都说明:“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的历史现象难以断绝,特别是当代人写当代史。良史,秉笔直书者,修史者之名誉,乃胜过生命也。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曲笔阿时”,“谀言媚主”;“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尽管封建统治阶级多方迫害“良史”,但正直的史家或据史实录,或采取迂回坚韧的斗争方式“张俨发愤,私存默记之文”,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