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9|回復: 0

[史學] 包拯升迁稳坐的个中原因:赶上个“好脾气”的皇帝(2)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1-6-27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炎黄春秋 作者:张国华
向陈腐势力斗争的典型代表

  包拯一生政治上主要表现是积极的,他的思想充满了改革的色彩,他进谏言,是他要求改革的一种积极手段。由于希望看到光明的东西,所以痛恨黑暗的东西;由于希望干事,干净的人能够进入相应秩列,所以对不干事的人大加弹劾。包拯上章弹劾宰相宋庠,说他当政七年,阴拱持禄,窃位素餐,安处洋洋,以为得策,说他固位无耻。其实,宋庠只是属于庸碌无能的大臣类型,并没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严重罪过,这种人在皇上及朝臣的心目中说不上有太大的问题。包拯认为宰相不能像小官那样,必须有贪赃枉法的才能算有罪过,国家重臣,没有政绩就是大过。听到这样的话,千年之后作官者又作何感想?包拯独到的吏治思想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即使现在也有很多可效法之处。

  包拯把弹劾的矛头对准侥幸取巧的皇亲国戚张尧佐,对准胡作非为的宦官阎士良,对准贪赃枉法、残害百姓的酷吏王逵……弹劾这些人物,要有胆量,要有勇气,要有正直无私的精神。得罪他们,有时还会得罪皇帝,还会得罪他们的朋党及利益共同体。包拯置这些于不顾,不避权贵。他说:“除君之恶,惟力是视。”实际做到“摧压横猾”、“大奸必摧”的地步。包拯等人在诤谏、弹劾方面的不懈努力,对于当时的政治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仁宗朝,皇亲国戚和宦官势力,虽然受到某些优待,但还没有发展到干预大政、阴谋弄权的地步。那些滥用权势,胡作非为的官僚也因包拯等谏官的弹劾,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受到限制。这同包拯、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对这些势力有所斗争是有很大关系的。在北宋整个一代,包拯是对统治集团内部的陈腐势力、危险倾向、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坚决斗争的一个代表人物,取得了较大成果,对其后各代的政治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是包拯对北宋政治做出的一个特殊贡献,也可以说是对后世影响的一个主导方面。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宋代的司法行政制度使监司手中掌握实权,这种权力一旦被包拯这样立志为民干事的人所掌,就能为百姓做些有益的事,这也是包拯这样的人能做些有价值的事的一种制度上的保证。

  当然台谏对宋政治的作用历来有不同的评价。褒者认为宋之生命在台谏,抑制了不正之风;贬者认为台谏好生事,致使国无定。其实提高台谏官的地位,是皇权清明的表现,至于运用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皇帝。由于仁宗处事摇摆反复,当谏官们言及他的“神经”或“心爱之物”时,仁宗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发一发皇威。史载,御史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进而攻击包拯好友谏官吴奎,这本是朝中派别的一场斗争,是弹劾张尧佐势力的继续。但应当看到,以包拯为首台谏官集体弹劾张尧佐,毕竟伤了仁宗皇帝面子,为了平衡政治力量,吴奎被外放。包拯给仁宗上了《请留吴奎依旧供职》疏,仁宗皇帝不予理睬,并讲,这是包拯等人朋党的大暴露。这表明仁宗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对包拯是不支持的,也可以说是不信任的。经过再三考虑,包拯向仁宗提出请求外任。所谓求外任,其实是君臣之间处理失信关系的一种办法。从包拯的政治活动和情绪来说,以后三四年是一个低潮期,这期间仁宗皇帝对包拯的态度冷淡了下来。这种冷淡态度,在包拯政治活动上的反映是,这一时期他对现实政治的建议大大减少,似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