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9|回復: 0

[史學] 读《资治通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11-3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新浪博客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看过很多关于《通鉴》的点评。只要一涉及中国的文化,大部分人都大力鞭笞。他们以西方所谓的文化为参照物,斥责中国文化的虚伪,贬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好像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一无是处,毫无一点理性和思考在里面。不相信,请大家去看看柏杨的白话版《通鉴》。我从中看不出丝毫的水平和见解。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不错,中国文化是没有民主思想,事实上的差别总会打上价值的色彩,比如高低、贵贱、尊卑。但这种所谓的文化“劣根”又何尝不是中国文化的长处?维系中国人的伦理情感是“仁爱”,而“爱”又有差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及幼,以及人之幼……)反映在外在的伦理规范“礼”上,就不可能形成民主色彩很浓的法律制度,而是上下有序的等级规范。一个民族的文化缺点可能恰恰正是它的优点。也正是建立在这种高低贵贱等级之上的伦理规范和血缘情感,使得中国人在庞大的人际网络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和价值的取向,而没必要向外追求。所以中国人不会孤独,但永远也不会自由。相反,所谓民主基础上的自由和解放,则必然以孤独为代价。
    当然,事实和价值的纠缠,又使得中国文化显示出了一种虚伪的面目。一方面,统治者要想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要“分礼”,使每个人各就其位,使人不可有丝毫的僭越。从而做到“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另一方面,被统治者要想站在历史的浪尖上,也必须遵循“礼”,打着“礼”的幌子行事,看起来循规蹈矩,其实是乱臣贼子。于是,一场场权谋博弈在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