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7|回復: 0

[史學] 读《史记》:被滥用的李陵(四)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10-8 13: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一元一
几乎在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在塞外苦战单于的同时,刘彻的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趁着单于主力围攻李陵也逃了回来。根据《汉书》记载,李广利这次出征率领三万骑兵,虽然歼灭匈奴万余人,自己也损失了六七成的兵力,也就是付出了大约两万骑兵的代价,后来李广利在李陵拼死掩护和公孙敖和路博德的接应之下逃了回来。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骑都尉李陵损失了四千多步兵,却歼灭了匈奴一万五千多骑兵,在根本没有后援和接应的情况下,李陵靠着自己的不懈奋斗突破了十余万匈奴骑兵的包围,距离长城越来越近。
本来导演决心一定要捧红的男主角李广利损兵折将、灰头土脸,而那个不愿意给男主角跑龙套的配角李陵却顽强地把戏抢了过来,一路血雨腥风、星光闪耀地杀了回来。从观赏性来看,这部历史大片因为有李陵的存在而大发异彩,但是非常不幸,李陵这次出彩的即兴表演对兼导演和编剧于一身的武帝刘彻来说实在很没面子。
李陵的胜利就是李广利和武帝的耻辱,如果李陵活着回来,那些将军们和士兵们会怎么看待这个传奇的将门虎子?文臣和史官们又该怎么评价这次不可思议的远征?作为帝国最高首长的刘彻又该怎样给李陵这次的出征定性?是该奖励提拔李陵还是该因为李陵损失了四千步兵惩罚他?更可怕的是这个拥有如此惊人战斗力的李陵还如此年轻,如果不出以外,刘彻自己很有可能将先于李陵而死。
还有,李陵的背后是李禹,李禹的背后是太子刘据。
一边是未来帝国接班人的爪牙和柱石,一边是现在帝国首长的面子和权威,两下一比较根本不用选择。
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掌权的老头子都对等待接班的年轻人们说你们是国家的未来,那年轻的接班人常常就被忽悠了,于是产生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错觉。有一个道理老头子自己从来不会说,要靠接班人自己来悟:不懂得尊重和迎合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未来。
李陵是属于未来的圣斗士,他骑在骏马上像风一样奔驰,率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杀得单于胆战心惊,几乎心理崩溃。面对这样一位如此出色又如此年轻的太子党虎将,正在一天天老去的武帝刘彻感到难以控制的恐惧和无奈。
李陵必须死,但是作为帝国的一号首长,刘彻实在不好意思下令派兵去杀死李陵,于是武帝刘彻只能按兵不动,心中暗暗祈祷无能的单于不要放过该死的李陵。《汉书》记载“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左等右等也等不来李陵壮烈牺牲的喜讯,武帝刘彻终于坐不住了,他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召进宫来,让看相的大师来给她们看相,结果大师说“无死丧色”。大师从李陵的母亲和妻子脸上看不出来李陵壮烈牺牲的信号,只能如实禀告,这对刘彻来说实在是个坏消息。
在扶栏客看来“上欲陵死战”是班固的春秋笔法,班固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可能是“上欲陵战死”,因为把两个字颠倒一下顺序似乎更能反映两千多年前锋利的帝王心机。
过了不久,塞外传来了李陵投降的消息,汉武帝刘彻不禁勃然大怒:在整个拍戏过程中,跑龙套的配角李陵不仅抢了主角的戏,而且对导演让他壮烈牺牲的暗示故意视而不见,不管怎么杀居然都不死,一次次顽强地从血泊里爬起来面对镜头自信地微笑。最后这次更过分,跑龙套的李陵干脆跳槽了,成了竞争对手剧本里的男主角。
于是刘彻把李陵派回来汇报工作的陈步乐找了来,让他对李陵投敌叛国做出解释。刚被提干的陈步乐在不到一个月之前荣幸地向帝国第一首长刘彻汇报工作,然后看到刘彻龙颜大悦,接着自己就被皇帝亲自提拔当了干部(被封为“郎”)。“郎”这个官不算大,可是作为小兵要爬到这个位置正常情况下就要像李广年轻的时候砍下来很多匈奴的脑袋。陈步乐没想到凭着自己的一通慷慨陈词就换来了别人玩命才能得到的提拔晋升,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还不到一个月,当自己再次见到刘彻的时候,这位帝国第一首长突然龙颜大怒,眼冒凶光地逼问自己李陵为什么丧心病狂地投敌叛国?这是一个骑兵出身的陈步乐没办法回答的问题。
年轻有为的骑兵干部、“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兵团的第五千零一名士兵陈步乐受不了这份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刺激,于是只好自杀了。
  
此时的刘彻已经在位了四十一年,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淘汰筛选和强化训练,朝中的群臣们不仅已经能够整齐划一地在政治立场上与皇帝保持高度一致,甚至在情绪上也做到了天人合一。在这个大一统的帝国里,要想活得滋润就必须快乐着天子刘彻的快乐,悲伤着天子刘彻的悲伤,装也要装出来,这就是最大的政治觉悟。于是群臣们群起表态,痛斥叛徒李陵的无耻投敌叛变行为。
批判会高潮迭起,群臣们才华横溢、巧夺天工的批判语言如单于铁骑射向天空的箭雨扑向了陇西李氏。
此时,有一个人没有说话,他就是太史令司马迁。
在以暴力决定地位的中国历史当中,太史令这种官职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无足轻重。一个研究历史的学究,混好了上个百家讲坛、出几本《汉朝那些事》,混不好了也就是在天涯煮酒论史或者新浪大话春秋里挖个坑混混点击。然而,在当时武帝刘彻的心目中,司马迁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人物。那时候没有网络媒体、没有影视资料,千秋万代之后,刘彻在历史长河中的形象完全取决于眼前这位看似迂腐的学者怎么书写。
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但这显然不是刘彻喜欢的态度,于是武帝刘彻就主动向司马迁提问了。司马迁的回答相当负责也相当文学“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以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汉书》)。”首先司马迁对李陵的人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司马迁的评语里李陵在家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在单位是个守信敬业的领导。为了国家利益李陵可以奋不顾身,其表现出来的素质完全称得上“国士之风”。在中国的史书上“国士”这个名词是不能随便拿来夸人的,在李陵之前大汉的开国元勋韩信曾经被另一位功臣萧何称为“国士无双”,并以此为噱头向刘邦推荐了韩信。非常不幸,两位相隔百年的“国士”最后都成了大汉朝钦定的叛徒,可见“国士”跟“烈士”一样,拿来夸人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司马迁痛斥了群臣们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无耻批判,在太史公看来这些安逸地坐在朝堂之上享受荣华富贵的大臣们对李陵的攻击非常让人寒心。然后司马迁回顾了李陵出征的战绩,以五千步兵深入敌境,牵制了二十倍于己的敌人,杀伤敌人无数。司马迁认为最值得称道的是在这种艰苦卓绝、陷于死地的环境中,李陵手下的士卒毫无惧色、争先杀敌,即便是古时候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最后司马迁对李陵投敌做出了合理而善意的解释:李陵在兵败后苟且偷生,将来有机会一定会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司马迁的回答非常有才华,但是非常没眼色。作为一个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司马迁更关注的是千秋万代后的历史公正,而不是当下眼前皇帝的面子。令人遗憾的是为千秋万代历史负责的司马迁仍然活在当下,眼前皇帝的情绪决定了他的命运,于是皇帝怒了,司马迁受了宫刑。
“初,上遣贰师大军出,才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值,而贰师功少。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汉书》)。”关于司马迁遭受腐刑的原因,班固在《汉书》里交代的很清楚,由于当初安排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大军出征,李陵才以配合协助的配角角色走上战场的。当李陵遭遇单于主力并重创单于主力的时候,贰师将军李广利却没有建立什么功劳(“贰师功少”是班固给武帝留面子,实际上李广利损失的兵力超过他杀伤匈奴的一倍,李广利的出征基本上就是失败)。所以武帝刘彻认为司马迁是在诬陷贰师将军李广利,并为李陵开脱罪责,于是就对司马迁的下了毒手。
读到这里,我们对司马迁的悲剧和武帝刘彻的卑鄙一目了然,无需多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