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6|回復: 0

[史學] 读《史记》:被滥用的李陵(二)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10-8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一元一
这真是血的教训,千古之后仍然有效:如果你的老板雄才大略、颇似汉武,那么千万不要在接受任务的同时让老板对你“壮之”,否则处境很危险,后果很严重。
当然客观地说,那些被汉武帝“壮之”的臣子未必就不了解这种历史悲剧的必然性,――只是如果不迎合刘彻“壮之”的趣味就可能永远没有上位的机会,结果只有碌碌无为,毕竟这些被“上壮之”的人们都载入了史册。这就是所谓的有得必有失,或者“出来混早晚要还”。与其他被“壮之”的人们不同,李广利是这些被“壮之”过的人臣里面地位最高的一个,当时武帝对他培养和宠信已经达到了当年卫青、霍去病的程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人之下的宠臣也要如此决绝地孤军深入,不知道是因为自己脑子不好使,还是晚年的武帝急切地需要通过“壮之”来体验一下本来属于青春期的激情刺激。
从《史记 匈奴列传》中对李广利远征右贤王的战绩来看,李广利也并不完全是草包一个,在遇到右贤王以后,李广利“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如果李广利能顺利归来,凭他斩首匈奴万余级的业绩,也完全可以和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了,武帝一高兴没准就封个大将军给他当也未可知。可以想象当时不仅武帝刘彻希望自己的大舅子李广利能成为第二个卫青,恐怕就连李广利自己也把卫青当成了自己的偶像。然而匈奴不给他这个机会,于是带着一万多颗血糊里拉的匈奴脑袋的李广利遭到了匈奴优势兵力的合围,这实在是一件很恶心很狼狈的事。从《史记》中的描述来看,在李广利痛击右贤王部的时候,匈奴单于未必就没有能力救援,像李广全军覆没后卫青奇袭龙城一样,右贤王也是单于的一个棋子,其作用就是消耗敌人。兵家的常识是“毙敌一万,自损八千”,可以想象遭到李广利痛击而又无路可逃的右贤王必然是困兽犹斗,因此获得斩首万余级的李广利必然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来换取这样的战绩。就在李广利和他的手下美滋滋地数着匈奴的脑袋,在心里盘算着自己将要得到的封邑户口的时候,匈奴主力出现了,刚经历一场恶战的李广利还没来得及安顿伤员和修养整顿就遭到了以逸待劳的匈奴主力的合围。带着一万多颗匈奴脑袋的李广利跑不了了,部队损失了六七成的兵力,眼看危在旦夕。虽然武帝已经“壮之”了李广利但是李广利毕竟是自己的大舅子,又是这次军事行动的绝对主角,所以还是舍不得让李广利马上当烈士,――大戏还没有收场,如果这时候男主角李广利先挂掉,对导演刘彻来说实在是很没面子的事。
于是武帝派出了因f将军公孙敖从西河出击,与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涿涂山会师,然后去救援倒霉的男主角李广利,企图把李广利从匈奴的重兵包围当中捞出来。然而这两个配角的救援行动似乎很不成功,“毋所得”。我们知道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用说,武帝刘彻既然能为了天马兴师动众早就以自己的意志为天意。再看看地利,根据史学家的考证当时李广利打击右贤王的天山并不是现在新疆的天山,而是南祈连山,位于今天的甘肃和青海之间。因f将军公孙敖出击的西河就是现在宁夏和内蒙古之间自南向北流向的黄河,而公孙敖和强弩都尉路博德会师的涿涂山位于新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次救援有点舍近求远,不知道是因为距离李广利最近的敦煌、酒泉方向已经遭到匈奴的重兵围堵还是因为公孙敖和路博德企图从背后突袭匈奴,总之这次救援路途遥远,所以救援的难度的确难度很大,“毋所得”似乎也在情理当中。再看人和,公孙敖和路博德是在屡次汉匈战争中靠奋力拼杀成长起来的老将,而李广利因为自己妹妹的关系一下子就爬到了公孙敖和路博德的头上。从人情世故来看,公孙敖和路博德和李广利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战友感情,甚至很有可能在内心深处存在等着看皇帝大舅子笑话的打算。况且从重兵包围中捞出来李广利是一件玩命的事,弄不好就成了烈士,弄好了自己最多也就是最佳男主角。所以公孙敖和路博德对冒死救援李广利这件事主观上实在是感到很无奈又很无聊,但是既然老板刘彻下了命令,两位老将当然要执行。
于是大军出塞绕了一大圈没有找到李广利遭到包围的地点也就非常合理了。公孙敖和路博德及时向老板刘彻汇报了救援的情况:捞得出来捞不出来是能力问题,有没有认真去捞是态度问题。从表面上看公孙敖和路博德的态度是非常端正的,救援贰师将军李广利的热情也是非常高涨的,而这种态度和热情是一定要让老板刘彻看到的。本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仅跟李陵毫无关系,甚至也怪不到公孙敖和路博德头上,李广利要是死在乱军之中公孙敖和路博德最多也就是没有及时赶到救援,既然当初李广利敢孤军深入也就没打算让人救援,发生了这样的意外武帝也只能把李广利风光大葬。
从天时地利人和来看,李广利遭到匈奴主力合围的确凶多吉少,陷入必死之地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李广利的这种悲剧结局在旁观者公孙敖和路博德眼里再清楚不过,但是公孙敖和路博德只猜中了故事的开始,但是没有猜中结尾,因为剧本里另一位配角李陵的想法跟他们不一样。
李广利的运气实在是好,不仅自己的妹妹被皇帝看上了,还遇到了争着去当烈士或者叛徒的热血青年李陵。
《汉书》:“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陵为贰师将辎重”。也就是说最初武帝刘彻并没有打算让李陵在军事上配合支援李广利,而是命令李陵负责给李广利运送粮草和补给。
本来这样的安排对李陵非常有利,根据整个战役的记述来看,如果李陵接受了这个任务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因为李陵很可能还没有赶到李广利遭到包围的地点李广利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李陵只需要配合大家的情绪“泪满巾”一下,就可以在活下来的“英雄”里凑个数。这样李陵虽然无功但是也无过,反正自己还年轻以后建功立业的机会有的是。
然而李陵却不愿意继续给皇帝的大舅子跑龙套了,给皇帝当大舅子这种事只不过是运气好,但是能征善战这种事靠的是真本事。自诩有真本事的李陵不想继续给运气好的李广利当配角了,完全没有顾及导演刘彻的情绪。
“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单于专向贰师’”(《汉书》)。从李陵的请战来看,李陵对自己属下“湘军”的战斗力相当有信心,“荆楚勇士奇才剑客”这个名字放到今天完全可以拆开来命名两只职业球队,正因为有这样的属下,李陵才萌生了以“步兵五千涉单于庭”的大胆设想。而李陵“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单于专向贰师”的思路暗合兵法,体现了分散敌军实力的军事战略思想,在三十六计里这叫围魏救赵。
然而武帝刘彻却不领情,“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汝。’(《汉书》)”。当了四十多年帝国老板的刘彻把李陵的心思一眼就看穿了,刘彻质问李陵是不是不愿意当配角,而且告诉李陵由于贰师将军大军出征调用了所有的骑兵,现在已经没有骑兵可以派给李陵了。在武帝刘彻和几乎所有的将军看来,远征匈奴必然需要骑兵作为主力,否则在军力上实在无法和以骑兵为主的匈奴主力抗衡。这时候如果换一个理智谨慎的人,多半会知难而退,没有骑兵参战怎么可能和匈奴在塞外争雄?然而李陵偏偏不信邪,他说“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涉单于庭(《汉书》)。”话说到这份上,武帝刘彻只能又一次对老李家的男人“壮之”。“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汉书》)。”
虽然李陵勇气惊人,但是以五千步兵出塞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这种事毕竟是连卫青、霍去病以及李陵的爷爷李广都不敢接受的任务,所以武帝刘彻下令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半路上接应李陵,作为李陵的后援。《汉书》上对路博德的心理描述的非常清楚“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拒”,以路博德曾经做过伏波将军的资历来看,李陵至少是路博德儿子辈的后生,接受这样的任务对老将路博德来说实在是很没面子。对待救援武帝的大舅子李广利路博德都是虚与委蛇,何况是给李陵这个毛头小子当后援,于是路博德上奏“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擒也。”路博德的理由很充分,当时是秋天,匈奴的战马享受了一个夏天丰美的青草,此时体内储存了充足的脂肪,正需要通过疯狂的奔跑来减肥。这正是匈奴战斗力最强的时候,没有骑兵参战的李陵部队此时出战实在很不明智。路博德提出了一个很稳妥的建议:他建议李陵不要急于出征,等到来年春天,再安排酒泉、张掖两地点骑兵各五千人从东西两面夹击浚稽山,这样才有必胜的把握。实事求是地讲,路博德提出的方案才是公私兼顾的双赢方案。于公,通过一个冬天积蓄汉军的力量,避开匈奴实力最强的秋天,等待春天来临后增加一万骑兵一起出征无疑胜算更大;于私,来年春天那个爬到路博德头上的李广利很可能已经成为了烈士或者叛徒,而那时候路博德自己将成为远征匈奴的主角,李陵也将成为配合自己成就大功的配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