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7|回復: 0

[史學] 读《史记》:被滥用的李陵(一)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0-10-8 1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一元一
李陵是李当户的遗腹子。根据李广自杀的年代(元狩四年)推算,在李陵出生之后不久李广就自杀了。所以李陵对自己的父亲和祖父可能根本没有直接印象,但是作为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光荣传统的革命军人家庭里的男孩,李陵从小受到了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的英雄主义熏陶。在祖父和父辈的传奇战斗故事里,这个叫李陵的孩子一天天地成长着。
在李陵漫长的童年或少年时代的某一天,这个失去父爱的孩子树立了远大的革命理想:有朝一日一定要报效国家、扬威疆场,即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自古以来,在我们这个治乱轮回、战火频仍的国家里无数性格刚强的男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梦想,这就好像在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里无数稍有姿色的女孩子都有成为电影明星的梦想一样,很普遍,甚至很俗套。如果这样的男孩子碰巧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么他的少年梦想可能永远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个孩子成年很可能会日复一日地在自己的土地里辛勤劳作,或者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
从历史的普遍发展规律来看,当时李陵的梦想被现实抛弃的可能性似乎非常之大。李陵出生的时候距离汉高祖开国已经八十多年,而在李陵蹒跚学步的时候匈奴单于被大将军卫青统领的远征军击溃远逃。当时的帝国最高统治者汉武帝刘彻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雄才大略,而且正值壮年,春秋正富。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李陵似乎理应远离战争和杀戮,享受祖上军功庇佑下的优越生活。
没有敌人威胁的帝国其实并不需要李陵跟谁玩命,而更需要一个踏实工作的建设者。
然而这个本来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因为李陵祖传的执着和汉武帝祖传的雄才大略终于有一天找到了施展的机会,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扶栏客看来雄才大略这种东西与其说是一种综合素质,不如说是一种超越凡人的审美观和寻找机会的直觉。比如对待敌人,雄才伟略的帝王总是能创造各种机发现属于自己的敌人,然后激情澎湃地扑上去挑战敌人,再然后威风凛凛地战胜敌人。这种寻找敌人的直觉彷佛天才的商人寻找赚钱的机会一样,他们总是能在别人忽视的地方化腐朽为神奇,变粪土为财富。对于雄才伟略的帝王来说没有敌人的日子很难熬,这种痛苦可比叫春的女猫找不到男猫,饥饿的杰瑞偷不着奶酪。
非常不幸,刘彻就是这样一位时刻准备着创造敌人的伟人。
雄才大略、不甘寂寞的中老年皇帝刘彻遇到了勇武雄健、激情四射的少年英雄李陵,于是陇西李氏失去了引以为荣的家族名誉。
就这样一部空前伟大的史书《史记》横空出世了。
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伟人的性格不仅决定国家的命运,也决定了一切非伟人的命运。最后伟人的丰功伟绩又被非伟人写进了史书,成为后世反复研究的正面或者反面教材。
让我们回到李陵的故事。少年李陵的战争天赋很早就被汉武帝发现了,这对在史书上以武留名的刘彻来说实在是很兴奋的一件事。《汉书》“李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掌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作为革命军人家庭出身的李陵很早就走上了一条捷径,而不必像他的祖父李广那样以“良家子”从军,靠勇敢作战博出位。年轻的李陵很早就担任了建章宫守卫营的军官,这个孩子不仅继承了老李家骑射精绝的光荣传统,而且谦让随和、善待他人,于是很快在圈子里面形成了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舆论基础。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两千里,过居延,不见虏,还。”(《汉书》)。
李广的一生充满悲剧英雄主义的色彩,这样一位故去的名将给崇尚武力的刘彻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继承了李广无形资产的李陵很快得到了帝国一号首长刘彻的注意,刘彻马上给了李陵一个小试牛刀的机会:深入匈奴腹地考察。从《汉书》上简单的记载来看,这次任务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当时汉匈两国基本处于相对和平的对峙时期,两国之间很长时间没有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但是寂寞的武帝刘彻终于忍不住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得到老对手匈奴单于的消息了。像热恋中的年轻人思念离开自己的情人一样,刘彻热切地思念远远地躲开他的单于。与凡人的恋爱不同,刘彻对单于的感情和兴趣持续了几乎半个世纪,令人不得不佩服伟人刘彻的矢志不渝。为了探听单于的虚实,刘彻派出了勇敢的李陵深入对方腹地,希望引起匈奴对自己的兴趣。按照现在的国际惯例来看,这种派遣军队进入对方国境的行为无异于向对方宣战,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挑衅行为;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来看,这次以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国土两千里的行动无疑是对匈奴的轻视和侮辱,目的就是伤害单于的自尊心。年少轻狂的李陵热衷这种冒险运动情有可原,但是已经早过了天命之年的刘彻还这样无事生非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武帝是否进入了更年期而内分泌失调。
事实上,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李陵对武帝的疑似更年期综合症并不在意,让他高兴的是这次的军事探险活动如此刺激。
居延是个地名,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额济纳旗,那里曾经有一个很漂亮的大湖,名叫居延海。漂亮的居延海边长满了漂亮的胡杨林,传说这种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那些今天倒卧在当地沙漠里的胡杨树见证了少年英雄李陵带领八百名骑兵从这里走过,迎着居延海的日落扎下营寨。
“匈奴的地方真美啊”,站在居延海边的少年探险家李陵发出由衷的赞叹。
天汉二年,这一年距离李广自刎的元狩四年整整二十年,此时的李陵已经是一个强壮勇敢的男人了。年轻的李陵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为家族光复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荣誉。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匈奴右贤王遭到匈奴优势骑兵兵团的包围,差点全军覆没。后来李陵主动请战吸引了匈奴主力,牺牲了自己,解救了贰师将军。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明年(天汉二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汉复使因f将军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会涿涂山。毋所得。又使都骑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与单于会,合战。陵所杀伤万余人,兵及食尽,欲解归,匈奴围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没,得还者四百人。单于乃贵陵,以其女妻之。”如果我们回顾武帝早期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主导的远征,可以发现当时的远征全部都是几路大军同时出动,通过分工配合,最终实现预先设定的战略目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配合有效地分散了匈奴的主力,避免了作为远征主角的卫青和霍去病遭到敌人优势兵力合围而遭受失败的命运。事实上,卫青和霍去病的远征每战必胜除了他们自身的军事素质和指挥天才以外,与这种分工配合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在辽阔的大漠草原上无险可守,如果遭到十倍于己的匈奴骑兵的包围而又没有援军及时赶到,即便是孙武转世也一样要全军覆没。然而根据《史记》上的记载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的这次出征却是孤军深入,这显然是兵家大忌。作为这次远征的最高统帅李广利以三万骑兵的兵力就敢深入敌境,这在喜欢以少胜多的武帝看来,肯定又要“壮之”。不幸的是,被武帝“壮之”过的将军臣子好像没有一个好下场,从老李家的李广、李当户、李禹、李陵,到陪同李陵出征战死的韩延年的父亲韩千秋,再到武帝的大舅子李广利,凡是被武帝刘彻“壮之”的臣子最后不是当了烈士就是当了叛徒。总结武帝对臣子“壮之”的规律可以发现死亡或者耻辱是“壮之”的必然结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卫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以及他的死党公孙敖,不知道是因为老成稳重还是早就看透了武帝“壮之”的恐怖效果,又或者是武帝对他们的确格外开恩,至少从史书记载来看武帝从来没有“壮之”过他们,所以最后他们的人生归宿也比那些遭到“壮之”的同僚们幸福的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