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0|回復: 0

[論史] 东汉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战争和安抚并用(3)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09-1-7 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历史网
乌桓 鲜卑 东北各族
   
    东汉初年,乌桓常与匈奴联结,朝发穹庐,暮至城郭,骚扰北方沿边各郡。光武帝以钱币、缣帛招服乌桓,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 封乌桓渠帅八十一人为侯王君长,让他们率领部众入居塞内,为东汉侦察匈奴、鲜卑的动静。东汉在上谷宁城(今河北万全境)复置护乌桓校尉,兼领鲜卑,并管理与乌桓、鲜卑互市事务。此后百余年,乌桓叛服不常。灵帝时,上谷、辽西、辽东、右北平乌桓大人皆称王。中平四年(187),前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乌桓,为各郡乌桓元帅,寇掠今河北、山东一带。稍后,乌桓王蹋顿强盛。河北地区的吏民为避豪强混战之祸,投奔乌桓的达十余万户。
   
    东汉初年,鲜卑人常与乌桓、匈奴一起骚扰边郡。光武帝末年,许多鲜卑大人陆续率部归附东汉,东汉封他们为王侯,青、徐两州每年给钱两亿七千万以为常制。东汉击走北匈奴后,鲜卑逐步向西发展,残留的北匈奴人十多万落,也自号鲜卑,与鲜卑人逐渐融合。从此以后,鲜卑趋于强盛。2世纪中叶,鲜卑部落大人檀石槐统一鲜卑诸部,檀石槐南抄东汉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他把领地分为东、中、西三部,右北平(今冀东一带)以东为东部;以西至上谷(今河北怀来)为中部;再西至敦煌、乌孙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总属于檀石槐。鲜卑兵利马疾,过于匈奴,连年寇扰幽、并、凉三州边郡。光和四年(181),檀石槐死,鲜卑分裂,力量渐衰。
   
    在松花江流域,居住着以农业生活为主的扶余(即夫余)人。扶余有宫室、城栅和监狱、刑罚,蓄养奴隶,盛行人殉,已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光武帝时扶余遣使奉贡,顺帝时扶余王来朝京师。扶余东北今乌苏里江流域有挹娄人,受扶余贵族控制。挹娄人穴居山林,以农业生活为主,好养豕,阶级分化不明显。
   
    扶余东南鸭绿江流域的山地,聚居着能歌善舞的高句丽人,据说是扶余人向南发展的一支。相传朱蒙在忽本立高句丽国,后人迁丸都城(或谓国内城,今吉林集安)。汉武帝时,设高句丽县,属玄菟郡。汉光武帝时,高句丽使臣曾至京师奉贡。高句丽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社会中已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羌
   
    东汉王朝同羌人的战争 王莽末年,羌人大量入居塞内,散布在金城等郡,与汉人杂处。他们苦于官吏和豪强的侵夺,常常起而反抗。东汉于凉州置护羌校尉,并屡次派兵镇压羌人的反抗,把一部分羌人向东迁徙于陇西、汉阳、扶风等郡。
   
    安帝永初元年(107),东汉撤回西域都护和西域田卒,并征发金城、陇西等郡羌人前往掩护。羌人害怕远戍不还,行抵酒泉时纷纷逃散。东汉郡县发兵邀截,并捣毁沿途羌人庐落,羌人多惊走出塞,相聚反抗。他们久居郡县,没有武器,只是用竹木当戈矛,用板当盾,屡次打败了东汉军队。武都、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羌人一时俱起,东攻赵、魏,南入益州,进击关中,截断陇道。各地的汉军和地主大修坞壁,企图节节阻拒,但羌人仍然所向无敌。永初五年,一部分羌人进至河东、河内,迫近洛阳。东汉诏令魏郡、赵国、常山、中山修筑坞候六百余所,以备羌人。沿边的陇西、安定、北地、上郡,纷纷把治所内徙,同时还割禾拆屋,强徙居民。被迫迁徙的人流离失所,随道死亡,有许多人同羌人合作,武装抗拒东汉的官吏。汉阳(治今甘肃天水西北)人杜琦、杜季贡、王信等联合羌人,起兵反对东汉统治,成为羌人队伍的首领。羌人的反抗斗争持续了十二年。在这次战争中,东汉所耗战费达二百四十多亿钱。东汉王朝经过这次大震荡,根基动摇,内地的农民暴动也此起彼伏地相继爆发了。
   
    顺帝时,凉州、并州羌人又相继发动反抗斗争,延绵十年之久,到顺帝末始平息,东汉所耗军费又是八十余亿钱。
   
    桓帝延熹二年(159)以后,各地羌人又相继对东汉进行了反抗斗争。东汉王朝用皇甫规、张奂等人领兵作战。皇甫规、张奂主张招抚羌人,并且惩治羌人所怨恨的贪虐官吏,羌人先后归服的达二十余万人。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5 c! O’ p% u: x; _9 y+ E
   
    在羌人的反压迫斗争中,羌人贵族分子和东汉军队同样烧杀抢掠,战火所及,羌人汉人同受摧残。汉人或被迫当兵,或死徙流亡,以至生产凋敝,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桓帝初年的童谣反映这次战争破坏的情况说:“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从此以后,农民暴动更为激烈,东汉王朝也日益临近崩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