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7|回復: 0

[医药临床] 常用角药六味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5-11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药性理论,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将符合七情配伍关系的三味中药组成角药运用在临床中。角药源自于〖内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如:麻黄、细辛、附子;大黄、附子、细辛;当归、贝母、苦参;大黄、厚朴、枳实等,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并不断充实和发展。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味药物相伍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协同增效,相互辅助,相互兼治,相互制约,紧扣病机,临床使用常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唐远山主任医师,为西安市首届名中医、西安市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高上林学术继承人。唐远山继承高上林用药经验,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病证,临床不断应用并总结出来常用角药,现将其做简要梳理。

一、当归、陈皮、青皮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用于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颈部、瘰疬等,因其既能补血活血,又善止痛,故为妇科调经要药。还可用于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疮疡、血虚肠燥便秘等。临床应用时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即补血活血)用全当归。酒制能加强活血的功效。常用剂量:6~30克。

陈皮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湿浊中阻所致的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腻,以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气逆等。陈皮为脾、肺二经之气分药,既能理气,又能燥湿。且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常用剂量:15~30克。

青皮性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可疏肝破气,散结消滞。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食积不化等症。常用剂量:6~15克。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行,其治与陈皮不同;陈皮性较温和,偏入脾肺气分;青皮则能疏肝胆、破气滞,性较峻烈,且消积散滞之力较强,对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以及久疟癖块等皆有疗效。

张景岳将郁证分为怒郁、思郁、与忧郁三种。所谓『怒郁』,是指『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此『怒郁』,实际上是指肝郁,亦为〖内经〗中的『木郁』。肝为风木之脏,主藏阴血,内寓相火,性善条达而气宜疏泄流通,故曰体阴而用阳。若大怒则伤肝,肝伤则气机闭塞不通而为肝郁。肝郁不疏,相火不能输布则动火,动火则伤其脏血,故景岳称之为『气逆动火』,此为肝郁所导致的主要病机特点。唐远山认为临床辨证用此角药首先要抓住其因郁怒发病或因郁怒证加重的特点。三药当归入血分,青皮、陈皮入气分,治疗怒气伤肝,因气逆动火,导致的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二、女贞子、旱莲草、黑豆

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清热明目。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用于阴虚发热,阴虚生内热;肝肾阴虚导致视力减退、目暗不明。常用剂量:15克。

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女贞子味甘苦,性平无毒,入心、肝经。主安五脏,养精神,补阴分,益中气,黑须发,强筋力,去风湿,除百病,久服可延年』。

旱莲草味甘、酸,归肾、肝经。可滋阴益肾,凉血止血。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须发早白;阴虚血热之吐衄、尿血、便血、崩漏。鲜者捣烂或晒干研末外敷,还可止外伤出血。常用剂量:15克。

该药在黄元御〖玉楸药解〗载:『味甘、酸,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益肝肾,乌须发。旱莲草汁黑如墨,得少阴水色,入肝滋血,黑发乌须。止一切失血,敷各种疮毒。汁涂眉发,其生速繁』。

黑豆味甘,性微寒,性平。归脾、肾经。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之功。用于肾虚阴亏,消渴多饮,小便频数;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昏暗,或须发早白;脚气水肿,或湿痹拘挛、腰痛;腹中挛急作痛或泻痢腹痛;服药中毒或饮酒过多等。常用剂量:一撮(约30克)。

女贞子药性甘平,益肝补肾;旱莲草甘寒,入肾补精,能益下而荣上;中药有五色归五脏之论,黑豆色黑,具入肾经报使之用。三药同用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止血,而且皆有乌须发之功效,是治疗肝肾阴虚之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兼有出血之征的组合。

三、忍冬藤、半枝莲、薏苡仁

忍冬藤味甘,寒,无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常用剂量:20~30克。

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可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常用剂量:10~30克。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以及肺痈、肠痈等。由于薏苡仁性偏微寒,能清利湿热,故适用于湿热淋证,亦适用于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常用剂量10~30克,健脾炒用,其余生用。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羹或同粳米煮粥而食用,为食疗佳品。

唐远山宗高上林的经验,认为此角药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之功,为简且廉的广谱抗癌药组,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在辨证和辨病时可合用。

四、羌活、薄荷、天麻

羌活性味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常用剂量:3~6克。

薄荷性味辛,凉。归肝、肺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微恶寒者。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诸症。用于麻疹初期,或风热外束肌表而疹发不畅。用于肝气郁滞、胸闷、胁肋胀痛。常用剂量:3~6克。入汤剂宜后下。

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为治肝风内动常用之药。用治惊风柚搐,不论寒证、热证,皆可配用。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此外,又能祛风湿,止痹痛,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常用剂量:10克。

三药同用取羌活胜湿、辛散祛风之功,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且羌活尤善祛身体上部之风,吴鹤皋云:『无窍不入,惟风药为能,故凡关节之疾病,非羌活、独活等不能致也』。冉先德〖历代名医良方注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痰浊上扰,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故胸膈痞闷。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晕,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天麻亦兼具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在取其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作用。取薄荷疏肝解郁之功。三药合用外风内风无藏身之处;因羌活和薄荷入汤剂久煎易挥发,故唐远山每次嘱咐病人,武火烧开后改文火煎5~10分钟即可。

五、淡竹叶、白茅根、忍冬藤

淡竹叶性味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清热除烦,利尿。用于口舌生疮、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症;用于热病心烦口渴之症。黄元御〖玉楸药解〗:『味甘,微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利水去湿,泻热除烦。淡竹叶甘寒渗利,疏通小便,清泻膀胱湿热』。常用剂量:0.5~3克,小孩一般用0.5克。

白茅根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衄血、咯血、吐血,尿血,以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症。此外,因白茅根味甘性寒,能清泄肺胃蕴热,故又常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症,常用剂量:15~30克。

忍冬藤与金银花同出一源,为金银花的干燥茎枝,其味甘,寒,无毒。归肺、胃经。可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常用剂量:20~30克。

心经火热内扰神明,则心胸烦热;心火循经上炎,故面赤、口舌生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故口渴、意欲饮冷;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故见小便赤涩刺痛,此组角药合用正对此类症状,故在临床辨证论治情况下为唐远山所常用。

六、地骨皮、熟地黄、炒枳壳

地骨皮性味甘、淡,寒。归肺、肾经。功效凉血退蒸,清泄肺热。用于阴虚血热、小儿疳疾发热及骨蒸潮热、盗汗等。用于肺热咳喘。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此外,可用于消渴尿多。常用剂量:10~15克。

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髄。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为补血要药,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此外,如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一切精血亏虚之症均可应用。因本品不仅能养血滋阴,而且有补梢益髓的功效。常用剂量:12~32克。熟地黄性质黏腻,较生地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宜与健脾胃药如陈皮、砂仁等同用。

炒枳壳性温,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等病症。此处选用炒枳壳而不用炒枳实是因王好古言:『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常用剂量:10~30克。

此方为唐远山学习和继承高上林临床经验,自拟『止崩汤』内主要药物。用于治疗阴虚血热之出血,经行时间超过7天,月经淋漓不尽、崩漏、月经过多等阴虚血热证。

(范荣波 胡兴律 西安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