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問政全文翻譯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白話譯文 子路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說:『以身先民率先垂範,同時要勞瘁民事教民勤勞。』子路請教更多的內容。孔子說:『不要懈怠。』 注釋 先之勞之:之,指百姓。先之,為政者自己先行,貴能以身先民、率先垂範,『躬行者,政之始也』。勞之,為政者不辭辛苦,勞瘁於民事;同時,要教民勤勞。 朱子:『先,如欲民親其親,必先之以孝;欲民長其長,必先之以弟。勞,如循行阡陌,勸課農桑之類。』按:勞不僅是自己勞於民事,也含有『教民勤勞』這個重點,因為『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故為政者貴能勞其民(錢穆)』。『先賢精義』部分是從『勞』的兩個角度來講的。 請益:子路嫌孔子語少,所以請益。 無倦:做的時候不要有懈怠之心。無,即『毋』,不要。 先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言政先德澤也。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言政貴有恆也。 孔安國曰:先導之以德,使民信之,然後勞之。【易】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子路嫌其少,故請益。曰『無倦』者,行此上事,無倦則可。 李炳南曰:禹王治水,跋山、涉水、泥行,艱苦備嘗,即是以身作則。有道的人辦政治,必定教民勤勞。【禮記·禮運】篇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即是勤勞的理論依據。無倦,即是先之勞之,永不懈怠。 蘇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勤不怨。 鄭汝諧曰:先之則民知所從,勞之則民知所勸。子路猶以為未足而請益焉,勇之過也。勇於有為,其退必速,故以『無倦』告之,欲其於斯二者持之以久也。 程子曰:子路問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請益,則曰無倦而已。未嘗復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張栻曰:身率之於前,而勸相之於後。充此,固足以盡為政始終之道矣。而子路猶請益焉,則告之以無倦,使之敦篤乎是二者而已。 東溪劉氏曰:【詩】曰:『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先之也。【易】曰:『君子以勞民勸相。』勞之也。正己之行而率之之謂先,因民之事而勉之之謂勞。 劉宗周曰:學不究乎萬物一體之源,則臨政出治未有能以身視民家視事者。誠以身視民家視事,則有先之而已矣,勞之而已矣。君子以一心之精神,運天下於聲色之外,我倡導而民自正,我厲精而事自康,若提綱挈領而天下治矣。 唐文治曰:勤勞之事,易生倦心,惟持之以恆而已。蓋先、勞乃『邁往』之精神,無倦乃『貞固』之精神,皆從『憂勤惕厲』中來,故【子路篇】言政治,以是為首。 【四書近指】曰:是萬古治亂盛衰之所系。 陳祥道曰:先勞而繼以無倦,天地之道也。天地尚然,而況於人乎? 附錄 戴溪曰:先之勞之,不出一事。蓋不先施而徒曰『勞之』,是所謂『小惠未遍,民弗從也』。然事亦須先識體。子路為蒲宰,使其民修溝瀆,以民之勞煩苦也,人與之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之曰『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於君,發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矣。』子路之意,固將以勞民也,而其失若此。是得聖人之言,而未得其所以言也。他日治蒲既三年矣,孔子過之曰:『吾見其政矣。入其境,田疇甚易,草萊甚辟,溝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盡力也。入其境,牆屋完固,樹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寬,故其民不擾也。』若此可謂『先之勞之』之功矣。三年之久,而其政始成,非不倦何以及此? 劉宗周曰:先勞之精神,帝王之氣魄,大可虞者,倦而已。 本章參考書目 【大戴禮記】【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新解】【論語講要】【論語學案】【癸巳論語解】【論語意原】【論語大義】【石鼓論語答問】【論語全解】【四書解義】【四書近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