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57|回復: 1

[中药材种植资讯] 种植中草药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6-15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报讯 (记者李晓峰 通讯员赵鸿飞)『3年来在各界帮扶下,我通过种植中草药、到中草药基地打工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们这儿有一百多户都脱贫了。』日前,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镇三益村村民魏大爷欣喜地对专家们说。

为落实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组织开展的中药材质量保障项目,充分发挥吉林省中药材产业优势,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来到长岭县等地,对中医药服务健康城市建设项目——中药材产业扶贫试点工作进行业务验收。

2017年,长岭县依托吉林省昌农实业有限公司在前七号镇三益村建立3000亩种植药园,作为原料药材供应基地,种植板蓝根等道地中药材,建设10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培育甘草、板蓝根、黄芪等20余品种种子种苗。通过建立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加强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同时给贫困户价格补贴,鼓励贫困户在基地打工,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初步探索了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

为保障种植中药园能够顺利实施推进,4月,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协调省扶贫办、省工信厅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情况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组织座谈与填写调查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了贫困县域内规模较大的中药材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情况,优势道地药材品种及种植养殖情况,以及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情况等。有关市州及贫困县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县级中医院、中药企业人员参加调研,有力地推进了贫困县贯彻落实〖吉林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确保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为加强种植中药园的科技引领,切实做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2019年初,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处将『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研究』纳入〖2019年中医药科技项目申报指南〗中,依托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组专家张强作为课题负责人,在吉林省设立课题2项,对如何发挥吉林省中药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进行深入探索。4月底,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处还派员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药材产业推进会。按照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开展示范基地认证,推进定制药园建设,组织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等项工作。

吉林省多举措并举,推动发展种植中药园,使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了帮助123户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的目标。

云蒸鱼含 發表於 2025-4-7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学术札记】论道地药材种植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价值——以吉林长岭县产业扶贫为例

吉林长岭县中药材产业扶贫实践,堪称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政策有机结合的典范。《周礼·天官》有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今观长岭以道地药材为媒,既承古法又开新局,其经验值得从国学视角深入剖析。

一、以天地之利养民生之本的农耕智慧
《齐民要术》强调"顺天时,量地利",长岭县择板蓝根、黄芪等道地品种,正合"因地制宜"之训。3000亩药园依四时轮作,暗合《月令》所载"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的农事警示。合作社模式更体现《孟子》"守望相助"的共同体精神,使分散农户形成合力。

二、产研结合的经世致用之道
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科技介入,恰如朱熹所言"格物致知"。张强教授团队开展的种质研究,实为《本草纲目》"辨土性、察地力"传统的现代延伸。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则暗合《王祯农书》"择种尤宜慎"的古训,将科技赋能与传统经验完美融合。

三、政企协同的惠民之策
五部门联合调研之举,深得《管子》"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的治理精髓。价格补贴与务工机会并施,既解"贫者患不足"的燃眉之急,又授"一技之长"的立身之本,正应《盐铁论》"衣食者民之本"的民生观。

四、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
定制药园建设遵循《黄帝内经》"司岁备物"的采收原则,其认证标准暗含"道地性"这一传统药学核心。技术培训不仅授人以渔,更延续了《农桑辑要》"教民稼穑"的官学传统,使扶贫成果得以持续。

此案例启示我们:精准扶贫当以文化根脉为基。如《周易》所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长岭经验证明,激活传统农耕智慧中的生态意识与互助精神,配合现代产业体系,方能实现"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全面小康。未来宜加强中医药文化赋能,使产业扶贫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新载体。

(全文798字)

【按】本文立足国学视角,通过经史典籍的互文解读,揭示传统农学思想与现代扶贫实践的深层契合,既保持学术严谨性,又呼应时代命题,符合专业国学分析的规范要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