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心术下·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近) 原文 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近>①。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②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③故曰『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归伸>教之。』非鬼神<归伸>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④。
解释 ① 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近>: 专:会意兼形声字,〖广韵〗『一也,诚也』,〖增韵〗『纯笃也』,〖孟子〗『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广韵曰:擅也,单也,政也,诚也,独也,自是也。』。此处做动词,使专一,使集中。 意:〖黄帝内经〗『心有所忆谓之意』,即识神在心中形成一个象,并将此象保留传递给元神的过程。 专于意:使意的过程专一,集中。 一:此处做动词,做齐一,统一,专一,纯一不杂解,并隐含独的意思。 一于心:让心专一不杂驳。 端:〖说文〗『直也』,〖广雅·释诂一〗『正也』。正,止于一谓正。直,〖说文〗『正见也』。 耳目端:耳目端正于一。 证:应为『近』。 知远之证:应为『知远之近』。之,到。远之近,(如同远处的事物到了近处一样)。 本句意为:意专心一,九窍耳目端正于一,很远的变故,如同到了近处一样可以很容易被认知。 ② 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 毋:〖说文解字〗『止之也』。 卜筮:〖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本句意为:能做到意专吗?能做到心一吗?能做到不用卜筮而知道吉凶吗? ③ 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 止:停止。 已:结束了,过去了。此处作动词,罢了。 此处的『止』,『已』都是指放下、舍弃仅仅依据识神对形质层面的认识方式与实践方式。 自得之于己:自,指人的氣化主导的觉醒,即元神的觉醒;己,指人的识神。(详见〖心术上·经六、解六〗中『自』与『己』的注释)。自得之于己:识神求索于元神,元神从氣中直接获得灵感。 本句意为:能停下吗?能放弃(仅仅依靠识神的认识与实践方式)吗?能不是通过求取于他人,而是直接以识神求索于元神,元神直接从氣中获得灵感来认识与实践吗? ④ 故曰: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氣之极也: 思:包括了『思考』与『思索』二类方式。思考,是以『考察』的方式来『思』,是经验的逻辑推理。思索,是以『索求』的方式去思:思,出题;索,索要。〖黄帝内经〗有『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即,思索,是识神中寻求,但是不依据逻辑推理以及已有的经验去生硬地对应,而是识神苦苦索求,而等待元神直接从氣化中获得答案。此处是指思索,而非思考。 思之不得:不,通『无』,指人体内氣化存在的元神。不得,通过元神直接从氣中获得。思之不得,通过识神求索于元神,元神直接从氣化中获得。 鬼神:第一个『鬼神』,意为归申。第二个『鬼神』,指鬼与神明。 神:申也。从无极到太极,再到形质的氣化展开,谓之申; 鬼:归也。从形质而太极,而无极的氣化过程,谓之归。 其精氣之极:其,代词,指元神。精,指人体内的精氣神。氣,氣化,动词。之,动词,达到。极,极致,指体内的精氣神在元神运化下与天地大道的精氣神相感通的状态。 本句意为:思索啊,思索,思索通知了元神直接从氣化中获得,元神通过感通氣化归申,氣化归申呈象与元神,告知我们真相。这个过程,并非是什么鬼神之力做到的,乃是元神驱动精氣神氣化而与天地大道相感通。 体会 (注:以下体会来自2017年1月2-8日,〖管子〗四篇学习群的学友交流) 体会1:传统功夫的几个要点,来自学友@旅敬静 前辈们的经验,是无论站桩,或打坐,或打拳,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心要到位,要心身一致,这样才能心身和谐。不要身在练,心在别处。 二,是形要正,形正才能神氣安,经典有『精依形生』,形不正,精就不能宣布,不能宣布,则精氣无法『和而生神』。形正,就是『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三,是要松,心松了,氣就会柔和,氣柔和了,形就会归于氣,于是心身都松下来,柔和下来,筋肉柔软,氣才能布达周身,心态柔和,五藏中氣血才能畅达,进而和调,进而生神。 四,要自然,自然,既是指不强求,让身心自己逐步调和,让内氣自己逐步中和。自然,更是指今时之道,是作为自然界深层氣化存在的天,也是要依据天自身深处的大道的自然之行而运转,则我们修身能够做到自然,即可依据于大道而修行。 体会2:学友们交流站桩打坐 南山:老师在上面提倡大家通过一些方法获得身心体会,我先自报下以抛砖引玉:自己有站桩和打坐,什么时间、什么时长都不必固定,顺其自然嘛,这样平均下来两天有一次吧,零敲碎打有五六年了,有一些受益,尤其是对身心健康的改善,身体变得灵敏,再者有助于理解经典。 微明:我正式开始静坐有四年整了,每天都会练个把小时,偶有站桩,期间一步步从一个病危之人变成身体健康之人,身心都得到很大恢复。学习经典,很多以前难以理解的内容,现在自己看原著也能理解一二。 永~无敌:跟随文化传统〖道德经〗学习开始练静坐,对经文偶有冒出灵感体悟,遇某些人某些事还是会急躁烦乱,继续修练,继续体悟。 微明:@旅敬静老师,一天中什么时候适合静坐,早起合适吗? 混沌:原则上,子、午、卯、酉,不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时间,随时随地。易曰:唯变适从。也有活子时的说法。 旅敬静:关于练功时间,我受教的是什么时间都可以,随自己方便。我认为是以身,心,环境比较和谐愉快时为佳,所谓『你的时候来了』,这就叫『顺其自然』。 从传统认识的顺应身心的阴阳趋势,则上午偏阳,下午偏阴,动功属阳,上午炼可借助天地阳氣,打坐属阴,可下午晚上炼。 在阴阳节律的视角,一天中,子午卯酉是阴阳变化的关键点,故而古人多注意在此四个时段炼习。 要注意的是,打雷下雨,酒后,情绪过度时,都不宜炼,容易出现偏差。本来准备练功,可突然有事了,就不要练,先去处理事情,否则就不自然了。 @混沌,高的标准,是寻活子时炼,活子时,是自己心身中的精氣神动了,这个就是与天地乃至大道精氣神相感通的时候,这个只能自己体会。 微明:谢谢老师,寻活子时是中午十二点和夜间十二点吗? 旅敬静:@微明,不一定是钟表或一天的子时。子时,是夜里11至1点,是阳氣初复之时。活子时,则是自己生命之氣阴阳申归的初复之机与初复之点,自己会有征兆,练功有素者会体会到并顺应之。这个不可追求,到时候自然而然才行。 隐龙在渊:再次感谢各位老师,我基础差,刚开始学习的时侯我就给自己下决心,一方面要认真体会经文,认真体会老师们所言,一方面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尽快融通。前期这样做进入状态很快,到后面就慢慢僵化了,为言而言,成了自己的包袱。所以老师要我心放下,心放下就是要不用心,不动意,无心则安,心安才能入静,入静不是去寻氣化,而是体会氣化,是功到自来,水到渠成,不可心急,不可强为。学友们鉴之! 体会3:自学友@旅敬静 自信从哪来?智慧从哪出? 中国祖先传下的要有氣节,守节操,知进退,懂火候,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扭住上述氣节、节操、火候、进退的主人翁! 这个主人翁,别人知不得,亲友告不得,师长教不得,只许老僧会,不许老僧说,号称盘中迷,乃是生命心。 养生之难,生命之苦,人生之无奈,修行之迷惑,都在没有找到这个生命之心。 我们后面会读到『心之中又有心焉』那个心,邵康节形容其初露端倪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这个心,没有修心养性,见不到她,永远是埋没的;只知修养式的修识神,到头还是见不到她;惟有寻师传道,指点元神,才可能明心见性。仙佛在这里做,释迦与迦叶在这里拈花微笑,老子与关尹在这里说〖道德经〗,管仲在这里作〖管子〗四篇。 体会4:学友间交流 混沌:经二我所理解的就是:当一个人的内外真正的达到了虚、静的状态,那么大多时候就能够做到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从而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及结果,进而达到了毋卜筮而知吉凶的境界。 Lulu:我理解心身合一状态下识神思的过程中,心神高度专一,元神在感通,所谓精诚感应,元神对气的感应能力达到极致所至。 曹庆人:我理解的身心合一是无我,思想不能开小差、不能跑毛,即精神集中。 旅敬静:大家都在认真思索。 人,出生后,一开始是心身合一的,上古的真人更是天人合一的。随着六识的发展,心身开始部分分离,这样才保证我们的思虑,情感,欲望波动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度的伤害。但是终究有伤害。 所以,修行的起步是放下既有的思想,松下心来,跟着身体松,正,柔,和。随后,则是随着形体的松、柔,氣开始在周身协调、中和,并进而引导身体松正,引导心感知并归正。 再进一步,则是心身合一于氣,而氣逐步和而生神,化精充氣,得神的氣,再次凝精。这个得神的精氣,则调整身体的肉体质量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