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21|回復: 1

[中药大全] 芸苔子的功效与作用 行血,破气,消肿,散结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7-6 2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芸苔子,中药材名。

十字花科油菜的种子。一年生植株,每年4至6月间种子成熟。取地上部分收割,晒干后收获种子。分布广。具有活血行气、消肿散结的功效。治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

芸苔子花图片

芸苔子花图片

芸苔子图片

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种子

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种子

芸苔子图片

具有行血,破气,消肿,散结之功效

具有行血,破气,消肿,散结之功效

芸苔子图片

芸苔子简介

药材名:芸苔子

别名:油菜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种子。一年生植物,每年4~6月间种子成熟。收获地上部分晒干,打落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种子类圆球形,直径约1~2毫米,种皮黑色或暗红棕色,少数呈黄色。浸在水中会膨胀。除去种皮后,有2片黄白色子叶,沿主脉对折,胚根位于两片对折的子叶之间。气无,味淡,微有抽样感。以饱满、表面光滑、无杂质者为佳。

芸苔子的功效

行血,破气,消肿,散结。治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

芸苔子的用法

内服:1~3钱。--〖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捣烂用鸡蛋清调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熬汤,1.5~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或榨油涂。--〖中药大辞典〗

芸苔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并治产后心腹诸疾

芸苔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为末)。每酒服二钱。(〖产乳集验方〗芸薹散)

②治产后血晕

芸苔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姜七片,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煎七分,温服。(〖温氏海上仙方〗)

③治大肠风毒,下血不止

芸苔子半两(生用),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食前温服。(〖圣惠方〗)

④治夹脑风及偏头痛

芸苔子一分,川大黄三分。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吹鼻中。后有黄水出。如有顽麻,以酽醋调涂之。(〖圣惠方〗)

⑤治小儿天瘹

川乌头末一钱,芸苔子三钱。新汲水调涂顶上。(〖圣惠方〗备急涂顶膏)

⑥治伤损接骨

芸苔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为末,醋调成膏,摊纸上贴之。(〖乾坤生意秘韫〗)

严匡 發表於 2025-4-11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学术专论】芸苔子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探赜

一、本草基原考
芸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之成熟种子,载于《唐本草》。《本草纲目》详述其"辛温无毒,入肝经血分",其采收以"芒种前后籽实饱满者为良",与现代《中国药典》所载"4-6月采收"相合。种皮色黑者多含芥子苷类成分,此乃其"破气行血"药效物质基础。

二、性味归经析微
味辛性温,具走窜之性,主归肝、脾二经。辛能散结,温可通络,故《本草经疏》谓其"为血中行气之要药"。其"消肿散结"之效,实源于辛温发散与芥子酶水解产物之双重作用,此与现代药理证实之抗炎、促微循环机制暗合。

三、功效主治发微
1. 行血破气
《妇人大全良方》载其治"产后恶露不下,腹中绞痛",取芸苔子炒用配伍当归、桂心,乃取其辛温助血行而不伤正之性。现代研究表明,其所含硫苷代谢产物可调节前列腺素合成,此或为缓解宫缩痛之机理。

2. 消肿散结
《圣济总录》以醋调外敷治痈肿,实因芥子油苷水解产物具局部刺激作用,可促进炎性物质消散。然需注意:破溃创面忌用,防其挥发油引发组织水肿。

四、临证应用举隅
1. 妇科血瘀证
配益母草、红花等量研末,黄酒送服,治产后瘀滞腹痛(剂量须控制在3g内),此即《产乳集验方》化裁之法。

2. 外科痈肿
新鲜芸苔子捣烂,以蛋清调敷患处(《肘后备急方》法),其硫化物可穿透皮肤发挥抗炎作用,然需以纱布隔敷,防局部起泡。

五、使用禁忌
1. 阴虚血热者忌服,恐其辛温助火。《本草备要》明言"无瘀滞者勿施"。
2. 孕妇慎用,现代毒理显示大剂量可致子宫平滑肌收缩。
3. 外用不宜超过6小时,防接触性皮炎。

结语
芸苔子乃"血中气药"之典范,其效宏而性悍。今人用此,当遵古法而参新知:内服控量在3-5g,炒用减其峻烈;外用须辨肿疡阴阳。至若现代拓展应用如降血脂、抗肿瘤等,犹待严谨临床验证。学者宜深究《本草纲目》《证类本草》等典籍,以窥其全貌。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