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13|回復: 3

[医药临床] 当归四逆汤医案禁忌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8-12 0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当归四逆汤医案

当归四逆汤首载〖伤寒论〗,药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木通、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方为厥阴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而设。笔者临证将该方运用治疗、凡属血虚有寒所致的手足厥冷、小便频数等症,疗效满意。今择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报告如下: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医案及禁忌

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四肢厥冷麻木案

严某,女,65岁,2019年4月26日初诊。诉四肢厥冷多年,尤以气候变化和冬季为甚,得温则舒。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今日来本科就诊。刻见症如所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血虚寒厥。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方药: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35g,生姜10g,木通10g,细辛6g,吴茱萸5g。五剂。每剂水煎,早晚温服。

5天后二诊:进药5剂,诸症大减。手足已知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遵效不更方之训,继进原方5剂。药尽5剂,诸证消失,手足温若常人,多年顽疾告愈。

按:本案患者之手足厥寒,系因素体血虚,复因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而致。本方即桂枝汤,倍用大枣,加当归、细辛、木通而成。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甘草、大枣补中益气;木通通行血脉。诸药相伍,血脉得养,寒邪得散,气血畅,阴阳和,故疗效满意。

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四肢厥冷尿频案

金某,女,67岁,2019年5月7日初诊。诉四肢厥冷已数年,时下已进入5月,然仍在穿棉裤。症见下肢凉、腰痛、小便频、夜尿多、时七八次行等。少腹冷且痛,时有下坠感,今日晨起眼睑及下肢浮肿。曾服多种药物,收效甚微。刻见症如所述。形体肥胖,触觉双手逆冷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血虚寒厥。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补肾缩尿。

处方: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35g,木通10g,吴茱萸6g,干姜10g,龙骨30g,牡蛎30g,益智仁20g,桑螵蛸20g,五味子10g。7剂。每剂水煎早晚服。嘱其药后温覆双下肢,取微汗。

7天后二诊:诸症大减,四肢已知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原方加赤石脂40g,服法如前,继进7剂。

7剂药尽,四肢温若常人,腰痛消失,夜尿1~2次,全身备感清爽,后服丸剂,以善其后。

按:此案因素体血虚,复因寒邪凝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而致厥冷。日久伤及脾肾,致使下元虚衰,气化不固,而现腰痛、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大便稀薄等。药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更用龙骨、牡蛎收敛固涩;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补肾缩尿;赤石脂涩肠止泻;干姜温中回阳。诸药相伍,寒邪得散,血脉得养,肾气得固,故收捷效。

(文善姬 金振国 刘宝恒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汪清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当归四逆汤禁忌

一、本方理论上仅适用于血虚四肢厥冷,由其他病因引起的肢厥不宜使用。

二、本方主要功效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其辨证治疗要点有: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而少阴阳虚寒厥类不宜选用本方。

遊客  發表於 2019-8-15 09:05
治病又养生,还是传统中医靠谱。
付巧 發表於 2025-4-11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当归四逆汤医案禁忌刍议

《伤寒论》之当归四逆汤,乃仲景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厥阴血虚寒厥证所设。观前述两则医案,虽疗效显著,然临证运用尤需明辨禁忌,稍有不慎则易致变证。今就本方应用之禁忌要点,分述如下:

一、辨证禁忌
1. 阳郁厥逆忌用:若见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烦渴溲赤者,此属阳郁化热之四逆散证,误用温补则助热伤阴。案中患者皆见舌淡脉沉、得温则舒,正合血虚寒凝之机,若见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即当禁用。
2. 实热证候忌用:细辛、桂枝辛温走窜,凡见口疮龈肿、目赤便秘等实热征象者,投之犹如抱薪救火。第二案加入龙骨、牡蛎等收敛之品,更需排除湿热下注之尿频。

二、体质禁忌
1. 阴虚火旺体质:方中桂枝、细辛温燥,当归虽养血却性温,若阴虚潮热、舌红少津者用之,恐耗伤阴血。尤须注意更年期女性,常有阴虚阳亢之变,需与本案老年血虚之体严格鉴别。
2. 湿热蕴结体质:肥胖者若见舌苔厚腻、头身困重,虽现肢冷亦多属痰湿阻遏阳气,非本方所宜。第二案患者虽体胖,然舌淡苔白、脉沉细,故可佐益智仁等化湿而不助热。

三、配伍禁忌
1. 慎与苦寒药同用:木通虽能通脉,但其性苦寒,原方用量仅二两(约6g)。今案一用至10g,若遇脾胃虚弱者,需防寒凉伤胃,可酌加生姜制衡。
2. 避免过度辛散:细辛用量过剂易耗正气,传统有"不过钱"之说(约3g)。案一用6g,虽取效但需中病即止,二诊可减量维持。若见汗出不止、心悸者,当急去细辛,加五味子敛阴。

四、特殊情志禁忌
血虚寒厥患者多兼情志不畅,然本方无疏肝之功。若见胁胀太息、脉弦细者,需合四逆散加减。尤须警惕"寒厥"与"郁厥"并见之复杂病机,不可执方硬套。

结语
当归四逆汤之妙,全在"血虚寒凝"四字。前述两案把握主证精准,故能效如桴鼓。然临证需知:厥冷一症,虚实迥异;脉细欲绝,寒热殊途。必当参合舌脉、详审体质,方能避其禁忌而尽其用。仲景示人法度,正在于此等细微处见真章。
唯东所望 發表於 2025-4-12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当归四逆汤临证应用析微与禁忌刍议》

当归四逆汤乃仲景治厥阴血虚寒凝之圣剂,观前贤医案,其效如响斯应。然方药之用,必当审证求因,明其宜忌,方能奏效而不致偾事。今就临证要点析之如次:

一、方义精微
此方实由桂枝汤化裁而来,去生姜而倍大枣,更增当归、细辛、通草(今多用木通)。其妙处在于"养血而不滞,温通而不燥":当归、白芍补肝体以充脉道;桂枝、细辛启肝阳以破阴凝;大枣、甘草培中焦以资化源;木通导郁阳以下行。诸药相合,使血得温则行,脉得气则通,诚如唐容川所言"此方乃通阳和阴之妙剂"。

二、应用指征
1. 主证当具三要:手足厥寒(冷不过肘膝)、脉细欲绝(非微绝)、舌淡苔白滑。
2. 兼证可见:寒疝腹痛、冻疮、痛经、寒痹等属血虚寒凝者。
3. 现代扩展应用:雷诺氏病、末梢神经炎、慢性盆腔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三、禁忌甄别
1. 真热假寒者忌:若见口渴饮冷、尿赤便秘、脉数有力等阳郁化热之象,误投此方犹抱薪救火。
2. 阳虚厥逆者忌:脉微欲绝、冷汗淋漓、恶寒蜷卧之少阴证,当投四逆汤类,非此方所宜。
3. 湿热痹阻者慎:关节红肿热痛、舌苔黄腻者,恐助热生湿。
4. 阴虚内热者禁:舌红少津、五心烦热、脉细数者,温药更劫阴液。

四、临证变通
观所述医案,其活用之法可资借鉴:
1. 严案守仲景原方,加吴茱萸增强温肝之力,符合"其人内有久寒"之加减法。
2. 金案兼尿频浮肿,佐入龙骨、牡蛎固摄,益智仁、桑螵蛸温肾,体现"异病同治"之妙。
然须注意:木通用量不宜过剂(现代研究关木通有肾毒性),建议用川木通且量控制在6-10g;细辛当遵"不过钱"之训,煎煮时间宜久。

五、预后调摄
1. 见效标准:当以手足转温、脉象渐起为度,若连进3剂无应,当重新辨证。
2. 善后之法:可予当归生姜羊肉汤食疗,或艾灸关元、足三里以巩固疗效。
3. 禁忌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避风寒,阴虚体质者愈后当转滋阴和阳之剂。

结语:运用经方贵在"守其法而不泥其方"。当归四逆汤虽为血虚寒厥良方,然现代人体质多兼杂,临证需权衡标本,若见虚实夹杂之证,可酌加黄芪、鸡血藤等品。医者当以脉证为凭,切不可见厥即投,贻误病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