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2|回復: 1

[医药临床] 三仁汤治疗头昏症一例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某男,42岁。因感冒在卫生室扎针输液7~8天后,感冒基本好转。因天热贪食,第二天头昏、胃胀满、精神不佳等。以为感冒复发,按感冒治疗多日不见好转。后服用健胃消食片后,胃胀减轻,唯有头昏症状时轻时重,不能去除。诊其脉弦细,观其舌淡苔白腻,问其症有头昏、胸满、全身乏力等。

服用三仁汤:杏仁15g,滑石10g,通草6g,白蔻仁6g,淡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0g,栀子10g,淡豆豉10g。1剂/日,水煎服。

1剂大为好转,再服1剂,彻底痊愈。

按:夏日感冒多暑温、暑湿。感冒后期,余热未尽,贪食多水多湿之物,再加上空调之寒凉,很容易使湿热留滞于胃肠。阻塞胃气之和降,则胃脘胀满;胃气不降,脾则不能升清,则头昏如蒙。三仁汤组方芳化、苦燥、淡渗同用,使表里之湿内外分解;宣上、畅中、渗下并行,使三焦湿热上下分消,胃肠之湿邪利泻于下。胃肠气机调畅,才能正常升清降浊,则湿除病愈。(刘京社 河北省隆尧县中医学会)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陆明 發表於 2025-4-18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三仁汤治头昏症案析微》

刘京社先生所载三仁汤治验一案,实为暑湿困阻三焦之典型。本案辨证之精当,组方之巧妙,颇合《温病条辨》"治湿之法,非一途可尽"之旨,今试为析论如次。

一、病机阐微
患者感冒经治未彻,复因贪凉饮冷,致湿浊内蕴。脉弦细主气机郁滞,舌淡苔白腻显湿浊中阻。吴鞠通言"湿之中人也,首如裹",此案头昏如蒙,正是湿浊上蒙清阳之征;胸满乏力,乃湿阻气机之候。其病位虽现于上焦,实由中焦湿困引起清阳不升所致,诚如叶天士所云"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

二、方义探赜
三仁汤取法"分消走泄",本案加减尤具匠心:
1. 杏仁开上焦肺气,合白蔻仁畅中焦,薏苡仁渗下焦,三仁相伍,暗合"三焦分消"之妙。
2. 滑石、通草、淡竹叶导湿热从小便出,遵《内经》"洁净府"之训。
3. 厚朴、半夏辛开苦降,调理中焦气机,正合"治湿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之旨。
4. 栀子豉汤之加,既可清透郁热,又能宣畅胸膈,对治胸满一症尤为切当。

三、临证启示
此案提示三点要义:
1. 时令辨证之重:夏月湿土当令,外感常兼湿邪,不可徒执解表一端。
2. 饮食调摄之要:病后脾胃气弱,骤进生冷,易致湿浊复聚。
3. 分消走泄之妙:治湿当给邪出路,本案表里同治、三焦并调,实得叶氏"渗湿于热下"心法。

结语:
此案虽简,却示人以规矩。三仁汤之运用,贵在把握"湿重热轻"之病机,明辨三焦病位。今人空调冷饮之害尤甚于古,此类病证日见其多,若能深研此案精义,临证自可得其三昧。然须切记,方中滑石、通草等药性偏渗利,若见阴虚之象,又当慎用,不可执方而待病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