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7|回復: 1

[医药临床] 彭建中治肾病之凉血化瘀法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吾师彭建中乃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赵绍琴名家研究室负责人,深得赵绍琴之真传。彭建中从事中医临床40多年,学验俱丰,擅长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各种慢性肾病,疗效显著。彭建中认为慢性肾病是由伏邪化火导致热瘀血分、络脉瘀阻,或由湿热郁结日久,致湿热伤血、络脉瘀阻而成。伏邪或湿热作用于人体,日久使之元气损伤,气机升降失常,故慢性肾病非单纯用虚或实来概括,乃是虚实夹杂致病。二邪又皆为热邪,皆以络脉瘀阻而致病,故制定了以凉血化瘀为主,以疏风胜湿、疏调三焦、通腹排毒、利水消肿、益气培元为辅,配合饮食调摄、运动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法。今将凉血化瘀法浅析如下:

凉血化瘀法的确立

本病临床表现:初期乏力、神疲、腰酸、纳差等不典型表现,乃热郁或湿热阻滞、络脉瘀阻,气机不通,以致出现虚证的假象;若出现恶心、口中尿味与『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相符;小便泡沫则与『水液浑浊,皆属与热』相合;后期呕吐、水肿、大小便不通、腹胀等皆与火热病机相吻;若出现各种出血、烦躁狂乱、谵语抽搐等,病机属火热无疑。按卫气营血辨证,本病当属血分证;按三焦辨证,则为下焦湿热证,亦称下焦血分证。病情日久,缠绵复杂,非一种方法可辨。按病邪性质再分为下焦血分郁热、络脉瘀阻证和下焦湿热伤血、络脉瘀阻证。无论郁热、湿热皆以导致络脉瘀阻为病,这也是〖温病条辨〗将两种辨证法相结合之因。叶天士曰:『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此时当以凉血化瘀为主要治法。赵绍琴先生多年对慢性肾病的研究,确立了以凉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案,彭建中继承、发展,取得了今天令人满意的疗效。

凉血化瘀法的选药

慢性肾病用凉血化瘀法治疗,在选药上也有严格的原则,在药性上以凉活为主,当选凉血化瘀通络药,因疾病性质为热邪,故不宜选用热性活血类药,既遵『热者寒之』之旨。但亦不可过寒,应具流动性,防其凝滞,更禁用破血之品。在功效上选用兼容性药物,如兼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疏散等功效的药物。下面取几种有凉血化瘀功效的常用药分析之:

生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与慢性肾病之热郁血分络脉瘀阻之病机相合,〖本草纲目〗曰其有『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本草求真〗言其『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现代实验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也可抑制白喉、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寒、绿脓等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病是由细菌感染继而引起免疫反应所致,与中医伏邪致病学说不谋而合。

赤芍:行瘀止疼,凉血消肿。〖别录〗云其『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臃肿』。李杲亦曰『其能定寒热,利小便也』。其功与慢性肾病之络脉瘀阻正合,且利小便、消肿,实为不二之选。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心安神。〖本经〗云其:『味苦,微寒,无毒。』〖本草经书〗曰其:『味苦,平,微温。』历代医家对其寒温略有不同,但对其功效皆认为丹参可破宿血、补新血,现代研究亦认为丹参性凉。〖本草汇言〗云其:『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淤生新……』丹参归经入心,心主血脉,通络周身;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对于慢性肾病,心烦神乱者尤为适宜。

茜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可用于各种出血,故又名血见愁。〖本草正义〗云其:『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对血分郁热、络脉瘀阻证甚是合拍。

炒槐花:清热凉血、止血。可用于各种出血及痈疽疮毒。炒至焦黑存性,色黑入肾又有引经之意,现代研究认为其『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的弹性』,故对慢性肾病肾小球损害有修复之用。

凉血化瘀类中药尚有很多,如紫草、小蓟、白茅根、白头翁、凤尾草等,因其性味、功效之不同,在临证根据病情之差异而选择用之。非一成不变或简单堆砌可成,要因证立法,依法选药组方。其中深意,非亲耳聆听彭师讲授甚难全解。(耿贤华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耿贤华中西医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9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彭建中教授凉血化瘀法治疗肾病学术思想刍议

彭建中教授深谙赵绍琴温病学派精髓,其治疗慢性肾病的凉血化瘀法实为对"热瘀血分"病机的创造性发挥。此法立论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将肾病病机归结为"热、瘀、虚"三者交织的复杂病理状态,突破了传统"肾虚为本"的单一认识。

从病机层面析之,彭教授抓住"络脉瘀阻"这一核心环节:外感湿热伏邪久羁,必化火伤络;情志郁结气滞,则血行不畅;久病入络,瘀热互结,终致肾络痹阻。其辨证要点在于把握"热瘀"特征性表现:如小便浑浊属热伤血络、呕吐泛酸乃火性上炎、出血倾向为热迫血行,皆提示血分瘀热的存在。

治疗学上,凉血化瘀法体现"清、通、补"三法并举的特色:以赤芍、丹皮等凉血散瘀,佐以白茅根、小蓟等清热利湿,配合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形成攻补兼施的复合方略。尤具特色的是将三焦气机调畅作为治疗枢纽,通过杏仁、枇杷叶等宣畅上焦,半夏、厚朴等疏理中焦,牛膝、车前子等通利下焦,使瘀热之邪有外达之径。

此法临床运用需注意三点:一辨热瘀轻重,二察正虚程度,三明三焦壅滞所在。彭教授特别强调"瘀去新生"的治疗理念,认为唯有疏通肾络,才能使补益之品达其所。这种将温病理论创造性运用于肾病治疗的思路,不仅丰富了中医肾病学理论,更为难治性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范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