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7|回復: 1

[医药临床] 融通寒温为一炉,法宗仲景治湿温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米伯让先生(1919—2000),中国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和教育家。1919年,米伯让出生于甘肃张掖,原名锡礼,字和享,晚号石斋,祖籍陕西泾阳县人。米伯让早年攻读经史诗文,因父母相继病故,立志学医。1936~1939年曾拜师三原大医李新甫门下学医,另随泾阳名儒张果斋、赵玉玺诸先生研读经史。1942年,米伯让拜师近代伤寒泰斗黄竹斋(1886~1960年),直至1955年黄竹斋调至北京西苑医院,师徒共处十三载,其间米伯让除了深研〖〗〖〗〖伤寒〗〖金匮〗等医学典籍外,曾跟随黄竹斋先生于长安少陵塬筑窑而居,尝于民间巡诊问疾,侍诊左右,理论根底逐渐深厚,临床经验日渐丰富。1943年,经考试获国民政府卫生部颁发医师证书。

湿温证治辑要由来

黄竹斋曾于1934年因缘际会得授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此版本被认为是近代发现的3种〖伤寒论〗古本之一。米伯让秉承先师遗愿,对于仲景学术及〖伤寒杂病论〗颇有研究,借天时地利之便,较早关注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习与实践。米伯让撰有〖四病证治辑要〗一册,对白喉、痢疾、鼠疫、湿温予以集解,其中『湿温证治辑要』一篇分别以释名、原因、症状、脉法、治方、验案、结论等为题,旁参广证,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湿病』之理法方药进行详细辨别,并结合临床验证,附以心得。此篇内容对当今外感温病与内伤湿热的诊治提供解决思路,值得我们继续挖掘与学习。

湿温证理法方药

湿温证的病因病机:『湿温证治辑要』篇首解释湿温证的病名与形成可能,指出湿者与温者之证机不同,『湿者与水异名而同类,温者本冷而使暖之谓。』湿温证的形成原因,包括两种情况,其一素体有内湿加以温热外袭,其二先伤湿后受温热外热既侵,内湿相感搏而成。原文附录〖脉经〗〖医门法律〗〖温热经纬〗等与湿温病名相关条文。显而易见,此处湿温证与现代中医温病学所说湿温证范围更广。

湿温证的临床表现:『湿温证治辑要』篇收载〖叶天士本活人书〗〖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所云。比较而言,〖温病条辨〗云:『湿温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者。』以及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病温其人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腹中热痛,脉大而数,名曰湿温。』此处湿温病与现代中医内科学之内伤湿热证更为接近。

湿温证的脉象表现:『湿温证治辑要』篇收载〖难经〗〖温病条辨〗〖时病论〗所云以供参考,尤其〖时病论〗所云:『是病之脉,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恰恰说明湿温证是多种多样、发展变化的,脉证之间绝非一一对应关系,需要医者用辨证的思维来分析。

湿温证的选方用药:『湿温证治辑要』篇收载处方两首,其一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猪苓加黄连牡丹汤,其二〖温病条辨〗之三仁汤。猪苓加黄连牡丹汤用猪苓、茯苓、滑石、泽泻,渗湿利水;阿胶、黄连、丹皮润燥清温,化湿清热并举,对于湿温日久,属湿热并重且伤阴者较为适用。三仁汤用滑石、通草、薏仁、竹叶渗湿利水清热,以杏仁、蔻仁、厚朴、半夏、辛燥之味宣畅气机,对于湿温初起,邪在气分,属热重于湿者较为适用。

湿温证证治验案:『湿温证治辑要』篇另附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治疗验案,『1949年10月6日,张子琴君,来所求诊,余查其证,发热唇焦,舌黄下利,腹痛,肛门灼热,脉大而数,断为湿温病,依仲圣法投以猪苓加黄连牡丹汤方,遵法煎服,一剂,八日后复诊,诸证痊愈。』

『湿温证治辑要』篇末尾,米伯让提出:『学医者但能仲圣之经为则,其余活人济世之术,庶不差矣』。此即以『六经钤治百病』,是对伤寒六经辨证体系的创新。

寒温一体的应用

1963年,米伯让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期间,在对陕西汉中钩端螺旋体病防治中,提出『秋温时疫』说,并首次提出汉中钩端螺旋体病的中医证型(伏暑、湿温、温燥、温黄、温毒、暑痉)和相应辩证施治方案。1963年,关于陕西周至县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米伯让提出『温毒发斑夹肾虚病』说,并提出具体治则治法。据此窥见先生寒温一体,学术圆润之境界。

米伯让从医60余载,精研歧黄,学验俱丰,医术精湛,尤重医德,在中医界享有较高声誉。2019年,米伯让诞生一百周年及逝世十九周年。爰作此文,以为纪念。(呼兴华 丁辉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3-27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融通寒温证治精要——米伯让先生湿温学术探微》

米伯让先生承黄竹斋公伤寒正脉,于湿温一证尤得仲景心法要旨。其《湿温证治辑要》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宗,融会叶天士、薛生白诸家温病学说,构建"三焦辨位-六经定性-卫气营血审势"三维辨证体系。考其治湿温七法:芳香化浊法取法仲景栀子豉汤而化裁,苦辛开降法承泻心汤组方精义,渗利三焦法本五苓散而通变,尤擅以经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灵活运用于湿温初起见表郁里热者,此诚突破寒温藩篱之典范。

先生临证强调"湿温非独太阴病,实关三焦气化",其治陕西地方湿温病案载录,每见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太阴,合茯苓皮汤宣通三焦,暗合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奥义。更值称道者,其将桂林古本中"湿病脉证并治"篇与《金匮》湿病篇互参,创制新方十二首,如加减木防己汤治湿温挟饮,皆可见经方法度与温病方药之妙合。

此篇辑要非徒文献汇编,实为先生二十载临证心悟,于湿温变证如神昏、发斑、便血等危候,皆示人以活法通变之方。今日重读,犹见其"以伤寒为体,以温病为用"的学术气象,诚为后学融通寒温之圭臬。
贾况奕 發表於 2025-4-1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融通寒温证治之精要——米伯让先生湿温证治学术发微》

米伯让先生承黄竹斋公伤寒正脉,于湿温一证尤得仲景心法要旨。其《湿温证治辑要》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纲,融会叶天士、薛生白诸家温病学说,实开寒温并治之新境。考其学术渊源有三:一者承少陵塬侍诊所得黄氏真传,二者秉泾阳儒学"通经致用"之训,三者得陇右燥湿相兼地域诊疗之验。

先生辨湿温证,首重三焦气化。以太阴脾湿为病变枢机,以"湿去热孤"为治疗铁则。其用药法度谨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旨,取《金匮》茵陈蒿汤、五苓散为底方,参以吴鞠通三仁汤意,创制"宣透清利"四法。尤妙在白虎加苍术汤之化裁,既存仲景清热之峻,复增太阴化湿之功,真得"寒温一炉"之三昧。

先生临证特重舌诊,谓"舌苔腻白如碱者,当开达膜原;黄腻罩灰者,须分消走泄"。此论发前贤未发之秘,直指湿温辨证眼目。其治关中乙型脑炎流行,以苍术白虎汤加减救危殆,正是此学术之临床印证。今观《辑要》所载医案,每见经方时方并用之妙,足证先生"以伤寒法治温病,以温病法广伤寒"的学术主张。

米氏之学,非徒守桂林古本之秘,实以临床实效为归。其湿温证治体系,既补仲景详寒略温之阙,又矫后世温病派偏执凉润之弊,允为当代中医学术转型期之典范。学者当于其"遵古而不泥古"的治学精神中,得见真正的中医学术传承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