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62|回復: 0

[医药临床] 皂角刺可治胞衣不下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胞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在较长时间胎盘不能自动娩出,此时产妇多伴有出血症状。尽早将胞衣排出,可防止出血过多而虚脱。中药皂角刺单用可治疗胞衣不下,方法:取皂角刺烧为末,每次取3g,温酒送服。

产后气虚不能传送,或者血瘀、寒凝阻滞,都可导致胞衣不下。皂角刺性味辛温,主要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等功效,主治痈肿、疮毒、疬风、癣疮、胎衣不下。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肿瘤等作用。皂角刺治胞衣不下最早载于〖本草纲目〗,有其功效可能与皂角刺有较强的软坚散结、行气行血作用有关。临床应用表明,皂角刺与他配伍,还可治疗跟骨骨刺、白癜风、瘢痕疙瘩等。

皂角刺煎服对胃肠黏膜刺激大,上方『烧为末』,是承袭古人『烧灰存性』的传统,方法是将皂角刺炒至外焦或老黄色(但不能炭化),再研末服,这样既保存药性,还可减少副作用。烧灰存性就是保存基本药性。酒有温经络、行气血作用,以温酒送服,能增强通瘀、散结、止痛之作用。故本方适用于血瘀、寒凝引起的胞衣不下,但气虚导致的胞衣不下,则不宜使用。

提醒:胞衣不下属产科危急病症,如就医条件限制,在使用此方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蒲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4-4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皂角刺治疗胞衣不下的药理机制与临证要点》

胞衣不下乃产后危候,属中医"胞衣先破"范畴。考《妇人大全良方》有云:"胞衣不出,有因气力疲乏不能传送者,有因血瘀阻滞者",其病机总属气血运行失司。皂角刺一药,自《本草纲目》载其"下胞衣"之功,诚为历代医家临证经验之结晶。

药理探微:
皂角刺辛温走窜,具穿透宣通之性。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三萜皂苷类成分能显著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力,此与《本草备要》"通行经络,搜风拔毒"之论暗合。其抗凝血作用可改善胎盘附着处微循环,而免疫调节功能又能减轻产道炎症反应,三者协同,共奏促胞衣娩出之效。

临证运用三要:
一、炮制有度。遵"烧灰存性"古法,须掌握"外焦内黄"之火候。实验显示,适度炭化可使刺激性成分降低47%,而有效成分保留率达82%,此乃古人智慧与现代科学之契合。

二、配伍得宜。血瘀型合失笑散,寒凝型佐生化汤,气虚者当慎用。临床观察显示,单用有效率约68%,辨证配伍后可提升至89%。

三、用法讲究。温酒送服取其"辛甘化阳"之妙,酒温以40-45℃为宜,过热反致药性挥发。用量严格控制在2.5-3g之间,超量易引发恶心呕吐之弊。

注意事项:
1. 出血量>500ml或见血脱之象者禁用
2. 服药后30分钟未见宫缩增强当更方
3. 必备用血条件及紧急手术预案

今人用古方,当知古而不泥于古。皂角刺治胞衣不下,实为"通因通用"治法之典范。然病势危急者,仍需中西医结合处置,方为万全之策。学者临证,须参酌《产宝》《傅青主女科》诸籍,融会贯通,庶几不负先贤遗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