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44|回復: 2

[中药大全] 拔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10-2 1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拔毒散苗图片

拔毒散苗图片

拔毒散苗图片
拔毒散花图片

拔毒散花图片

拔毒散花图片

拔毒散

拔毒散,中药名。为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拔毒散的枝叶。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具有调经通乳,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腹泻,痢疾;外用于跌打损伤,痈肿。

拔毒散叶子图片

拔毒散叶子图片

拔毒散图片

拔毒散图片

拔毒散图片

拔毒散图片
拔毒散简介

药材名:拔毒散

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

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以全株入药。秋末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性状:直立亚灌木,高约1米,小枝被星状长柔毛。叶二型,下部生的宽菱形至扇形,长2.5-5厘米,基部楔形,边缘具2齿,两端钝至浑圆,上面疏被星状毛或糙伏毛至几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毡毛;叶柄长5-10毫米,被星状柔毛。

性味:苦,平

归经:肺;肝经

贮藏:晒干,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孕妇禁服

拔毒散的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疔疮,肿毒,肠炎,菌痢,妇女经闭,跌打损伤。

拔毒散的用法

内服:1~3钱。--〖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3~5钱。--〖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15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拔毒散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瘭疽疔疮

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2、治跌打损伤

拔毒散鲜叶捣烂,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3、治乳汁不通

拔毒散三至五钱,炖猪脚服。--〖云南中草药〗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9-10-6 09: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来它叫拔毒散,小时候用过它来促使肿疮发脓,拔掉缚药,脓液会像打开水龙头那样,喷出来,毒疮就好了。
拔毒散,蓖麻子都是典型的以毒攻毒。
邹外 發表於 2025-4-14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拔毒散考略:功效、应用与文献稽考》

拔毒散(Sida szechuensis Matsuda)乃锦葵科黄花稔属草本,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诸典。今就其基原、功效、应用三者,参酌古今文献,作系统考辨。

一、名实考辨
本品异名"小黄药""迷马桩棵"等,皆因其形态特征得名。据《云南植物志》载,其叶二型特征显著:下部叶呈宽菱形至扇形,长2.5-5厘米,基部楔形,边缘具双齿,叶背密被星状毡毛,此乃鉴别要点。药用部位取全株,秋末采收,此与《中华本草》"以枝叶入药"说稍异,当系地域用药习惯不同所致。

二、性效阐微
其性苦平,归肺肝二经,具"调经通乳,解毒消肿"之功,此说本于《中药大辞典》。考其应用:
1. 妇科诸疾:治闭经取活血之效,通乳赖其宣通之性,《云南中草药》载其配伍猪脚炖服,取血肉有情之品助药力;
2. 外科应用:治乳腺炎、痈肿,外用鲜品捣敷,此即《本草纲目》"凡疮疡毒盛,宜外拔内消"之法的具体运用;
3. 跌打损伤:配合红糖或酒调敷,酒能行药势,增强活血之效,此法与《证类本草》载"打扑伤损,以药末和酒涂之"理法相通。

三、用法禁忌
内服剂量诸典稍异:《全国中草药汇编》载1-3钱(3-9g),《中华本草》定9-15g,此当视证候轻重调整。孕妇禁服之忌,盖因其活血之力恐动胎元,此与《妇人大全良方》"妊娠用药禁忌"之理一脉相承。

四、现代研究
近年药理研究表明,其含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抗菌消炎作用(《中草药》2018年第6期),此可为传统"解毒消肿"功效提供科学佐证。然其毒性研究尚待深入,故临床使用仍当遵循传统配伍禁忌。

结语:拔毒散作为地方特色药材,其应用体现中医"异病同治"原则。然古今文献记载差异提示,临床应用当结合具体证候,严格遵循传统用法用量。后续研究宜加强其活性成分分离与作用机制探讨,以促进传统经验的现代转化。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