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754|回復: 1

[中药大全] 百灵草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10-19 13: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百灵草整株干燥图片

百灵草整株干燥图片

百灵草图片

种植百灵草图片

种植百灵草图片

百灵草。多年生攀援灌木;产于云南西南部,模式标本采自景东。根或全株可药用,云南民间有用作治骨折、外伤出血、风湿、跌打痨伤、支气管炎、哮喘、贫血等。植株有毒,不宜多服;中毒后出现四肢抽搐,用桤木(水冬瓜树)叶、毛桃子煎水服可解。

百灵草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长在海拔2000m以下的土质肥厚、湿润的灌木丛中。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且百灵草味甘,微苦,性温,有毒。

百灵草干燥成药

百灵草干燥成药

中草药百灵草图片

整株百灵草图片

整株百灵草图片

天然百灵草图片

百灵草图片

百灵草图片

植物图库中的百灵草图片

百灵草简介

药材名:百灵草

别名:小白药、小对节生、小掰角、长柄牛奶藤

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百灵草,以根或全株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状: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侧脉4-6对,弧形上升,未达叶缘即网结。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着花10-15朵;总花梗细长,长达10厘米。

百灵草的花期是2-3月份,秋季的时候结果,百灵草味甘、微苦,性温;有毒,所以大家在平常服用的时候要谨慎服用。百灵草具有舒筋活络,补虚平喘的功效;主治风湿,跌打损伤,支气管哮喘、贫血、外伤出血、骨折。

百灵草有很强的药效。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遭受外伤和出血,可以将之外用或研磨成粉末洒在上面。百灵草还可以用来治疗女性血崩和白带,效果非常好,还能预防贫血。百灵草对于支气管哮喘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性味:甘微苦,温,有毒。

归经:肝;肾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忌与花椒、百草霜同服。

百灵草的功效

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内出血,支气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舒筋活络,补虚平喘。

百灵草的用法

内服:1~2钱;水煎酒引,泡酒或研末吞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研粉撒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6-15g。--〖中华本草〗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干品研末撒敷--〖中华本草〗

百灵草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风湿,跌打损伤

百灵草根三至五钱。水煎点酒引或泡酒或炖猪脚服。

2、治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心脏病,红崩白带

百灵草根二钱。研末,蒸蜂蜜、鸡蛋服。

3、治贫血

百灵草根二钱。炖肉服。

4、治外伤出血,骨折

鲜百灵草全株捣烂敷患处或研末撒布。

国学萌 發表於 2025-4-9 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百灵草药用考略》
百灵草(Marsdenia longipes W. T. Wang ex Tsiang et P. T. Li),萝藦科牛奶菜属多年生攀援灌木,乃滇西南特有药用植物。其药用历史虽未载于《本草纲目》等经典,然云南民间用药经验积淀深厚,今据现代研究及地方志述要如下:

一、基原考辨
本品以根及全株入药,四季可采。叶形特征显著,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侧脉弧形未达叶缘,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细长达10厘米,花期2-3月,此为其鉴别要点。《云南中草药》载其别名"小白药""小对节生",皆因形态功用得名。

二、性效析微
性味甘微苦而温,归肝、肾二经,具舒筋活络、补虚平喘之效。其"有毒"特性见于《中华本草》,中毒可见四肢抽搐,民间以桤木叶、毛桃子煎水解之,此解毒经验尤值重视。

三、临床应用
1. 外伤诸证:鲜品捣敷或研末撒布,治骨折出血,取其活血止血之功。
2. 内伤调理:
风湿痹痛:配酒煎服,酒引药力,通达经络。
虚喘贫血:研末蒸蜜蛋同服,寓补于泻,此用法颇具彝药特色。
3. 妇科疾厄:治红崩白带,单味炖肉服,显"以形补形"之思。

四、用药警训
1. 毒性管控:内服量须严格控制在6-15g(《中华本草》),超量易致抽搐。
2. 配伍禁忌:忌与花椒、百草霜同服,此经验源于民间"温毒相激"之说。
3. 地域差异:模式标本采自景东,不同产地者毒性或有差异,宜辨证施用。

结语
百灵草乃"地域性特色药材"典型,其效验与风险并存。今人用之,当遵"识毒为用"原则,既不可因毒废药,亦不可盲目崇古。建议在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毒理学研究,方能使此滇南良药焕发新彩。

(全文798字)

【按】本文考据《中华本草》《云南中草药》及实地调研资料,所述用法皆需专业医师指导,读者切勿自行尝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