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三节 宗教的理論結構

宗教密钥作者:徐彦卿发布:漢文堂

2019-11-6 17:39

一個大型宗教的理論結構可以劃分為三方面:神話體系、哲學觀念、處世法則。

神話體系是宗教的理論核心。是從心理上解決『生老病死』問題的核心,是凝聚教眾的基礎,沒有神話體系,宗教必然分崩離析。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天堂說,佛教的成佛說、三世因果說,道教的成仙得道說,這些神話學說的設計,正是滿足了人們趨吉避凶的心理本能。在這個基礎上,才會有信徒皈依。

佛教的『極樂世界』

佛教的『極樂世界』

基督教的『上帝造人』

基督教的『上帝造人』

如果祈禱不能得到寬恕,對『上天堂』也毫無作用,只是對耶穌的一種禮敬,那麼便不會有人再祈禱。

如果『聖戰』而死,並沒有天堂的七十二處女等一系列安排,只是戰爭勝負的需要,那麼便不會有人再自願當人肉炸彈。

如果食素、念經對來世沒有因果關係,更左右不了是否能榮登極樂世界,只是一種生活理念,對生命的憐憫。那麼便有許多人不再食素、念經。

除了天堂,宗教還會設置『地獄』,地獄的設置,主要是防止宗教內部的反叛,和外部的攻擊。

漢傳佛教的『十八層地獄』

漢傳佛教的『十八層地獄』

人的思想是善變的。以前認同的事物,可能隨著時過境遷等原因,慢慢不再認同。而思想又無法用法律來約束,所謂『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但地獄之說,則可以使想要背叛宗教的人心生畏懼。

而一些非宗教人士或其它宗教的信徒,也會對某宗教提出質疑或言語攻擊。對此,宗教徒雖然可以『據理力爭』,但有時又難免『理屈詞窮』。所以,需要對質疑者進行神話式的恐嚇,這就是地獄。佛教認為謗即下地獄,伊斯蘭教徒認為非穆斯林都要下地獄〔火獄〕……如果這些理論都成立,真不好說到底誰在天堂,誰在地獄。但確實能使一些『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保守主義者畏懼,使其不再講關於某宗教的負面言論。因為即使到今天,人類也無法用實際證明鬼神不存在,天堂、地獄不存在。地獄之說,可謂是精神方面的恐怖主義。

當脫離神話體系的功利追求、威脅恐嚇,一切宗教行為將不復存在。

哲學觀念由神話體系衍生,是宗教徒的思維方式,基督教的贖罪,伊斯蘭教的聖戰,佛教的苦修,都是基於其神話體系而衍生的『哲學觀念』。哲學觀念是一種內在的思維模式,通過這種模式,指導信眾的現實行為。但同類的現實行為,未必有相同的哲學觀念。比如佛教、道教、儒生都會有『放生』的行為,但三者所遵循的思維模式卻不同。這背後,就是由於主導他們的哲學觀念不同。

哲學觀念也不完全由神話體系決定,比如佛教認為修行才能得到來世的福祉。但具體的修行方式,還要結合現實環境。從佛教神話體系的基礎上,會產生不殺生,進而不吃肉的觀念。但在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以肉食為主的地區,佛教還是不得不接受吃肉。現實中被迫接受吃肉,則理論上也必須給出可以吃肉的觀念。

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是較早傳入中國的佛書,由於與中國固有文化差異較大,現在很少有佛教徒誦讀。

也就是說,宗教的哲學觀念會向自然環境妥協。

宗教徒的哲學觀念,往往有一套複雜而又能自圓其說的理論。很多人不理解一些宗教行為,比如伊斯蘭教的自殺式恐怖襲擊等,許多世俗者認為是經濟貧窮和無知造成恐怖分子甘愿做人肉炸彈,但公開的恐怖分子信息顯示,『伊斯蘭國』的參與者中不泛富裕及高學歷者。例如巴格達迪的學歷是法學博士。此外,沒有足夠富翁的支持,也無法支撐起一個『伊斯蘭國』。

世俗人眼裡,看的是現實中的利弊,而宗教徒追求的是基於神話體系的利弊。正是一套基於神話體系下的價值觀,衍生出宗教徒與世俗迥異的哲學觀念,使其自願加入或支持宗教的集體行動。

處世法則是教眾對外接觸時所展示的一面,伊斯蘭教徒到哪裡都希望得到特權,佛教徒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都是他們的處世法則。處世法則建立在神話體系和哲學觀念基礎上。是更外在的一面,因此更有可能被改變。

比如伊斯蘭教徒在勢力比較弱小時,會遵循『塔基亞』原則,這時別說特權了,就算讓他們吃豬肉,他們也會笑咪咪的吃。文革時,這種現象非常多。佛教徒在受到政治壓力和輿論向導時,也會積極的參與國家、社會事務。比如明朝朝廷曾調派少林僧兵團協助抗倭,也殺了不少倭寇。這些,都是宗教徒在人文環境壓力下,做的妥協。本身與他們的宗教價值觀相反。

文革時的佛教徒

文革時的佛教徒

與哲學理念不同的是:處世法則更多的受到社會的影響而改變。因此一旦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允許宗教徒自主選擇,宗教徒們還會回到教義所定的處世法則。今天東西方社會,伊斯蘭教徒較多的國家,都積極的『爭取』他們想要的處世法則。佛教徒幾乎不參加與本宗教無關的社會事務及發表相應見解。這也在遵循他們的處世法則。

有人常說佛教傳入中國後,就中國化了,成為中國的宗教。佛教的確吸收了中國傳統道家、儒家的許多內容,但僅僅是在哲學觀念和處世法則方面部分的吸收,比如吸收了許多【莊子】的內容。但佛教的神話體系仍是印度原產。這決定了佛教的核心仍沒有變。反過來說,如果變了,就不是佛教了。由於神話體系不變,所以哲學觀念和處世法則的核心,依然還是印度式的,不過是表面鍍了一層中國文化外衣而已。比如佛教的三世因果論。這是由佛教的神學體系內容,自古至今一直貫穿於漢傳佛教。由於其神學體系不變。決定了佛教徒的終極追求與儒、道追求始終不同。因此三者間的處世方式,雖表面相似,但根本不同。比如佛教要求出家,而儒家要求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完全相反的路線。

如果說一個宗教是一幢建築。則神話體系是地基,哲學觀念是墻壁和梁柱,處世法則是外在的裝修、裝飾。這是它們內在的關系。

人們由於趨吉避凶的本能而選擇接受宗教的神話。進而無可選擇的接受其哲學觀念。在宗教內部會形成師徒關系,基督教的牧師洗禮,佛教的受戒等,都是宗教內的師徒關係。師上面還有師,徒下面還有徒,以此建立一個金字塔式的組織。面對宗教外部,即使不同師承的信徒,也會為維護宗教利益而自覺團結在一起,例如天主教會的十字軍東征,僅羅馬教廷一個宣言,就可以組織數萬軍隊。而伊斯蘭教的『聖戰』,即使是由不同國家的不同組織發起,也會得到大多數穆斯林的認可。中國佛教徒抵制電視劇【天乩】,也是一種自發的宗教行為。可以說,哲學觀念能反映創教者的真實目的,創教者創立宗教,並不是,或者說並不僅僅是讓人們能夠升天堂,而是吸收信徒為其所用。至於需要信徒為其做什麼,就藏在其哲學觀念中,因為哲學觀念塑造了信徒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那些信徒們都自覺做的事,就藏著創教者的目的。

處世法則是教眾間相互認同的基礎,也是宗教發展方向的體現。伊斯蘭教徒希望得到特權,既有對非伊斯蘭教的特權〔沙裡亞法〕,又有做為信徒主體的男性對女性的特權。特權既加強了做為伊斯蘭教徒的身份意識,又成為發展教眾的誘惑力。同時,也是積蓄力量,發動『聖戰』的準備。佛教徒不吃肉,不問世事,『視金錢如糞土』,但在古代戰亂頻繁的環境下,成為人們躲避戰亂的借口和場所,而非佛教徒的世俗人,則大量死於戰亂。於是佛教信眾越來越多,而且信眾大量的財富流向宗教高層管理者。千百年的戰亂和信徒,以及由此積累的人力、財力,促成了古往今來所有輝煌、高大的金身佛像。

在哲學觀念和處世法則的基礎上,又衍生出宗教的外在體現。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