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3|回復: 0

[医药临床] 皮肤瘙痒症的三个中医验案

[複製鏈接]
王欢 發表於 2019-12-1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编者按:皮肤瘙痒症是很常见,也很令人尴尬的病,瘙痒难忍时,一不小心就破坏了形象。如果使用西药简单止痒,还容易导致复发,那么为何不试一试中医药呢?

验案一:风湿热郁肌肤

病案:王某,女,41岁。2012年11月19日初诊。

全身皮肤瘙痒1月余。全身皮疹、瘙痒,双手指麻木,无口干、口苦。舌淡,薄白苔,脉略滑。

治法: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选方:消风散加减。

药物组成:荆芥10g,防风10g,生地黄15g,当归5g,丹皮15g,赤芍15g,土茯苓30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甘草10g,薏苡仁15g,白术10g。3剂。

二诊:皮肤瘙痒明显减轻,手指麻木好转。舌淡,白苔,脉略滑。继续服用3剂而愈。

按语: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出现皮疹、瘙痒。本类疾病治疗在疏风养血基础上常加清热祛湿之土茯苓、地肤子等药;血分热甚,加赤芍、丹皮、紫草等清热凉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若气血亏虚明显者则不宜用本方,因疏风药、祛湿药易耗伤阴血。另,服本方时不宜食辛、辣、鱼腥、厚味、烟酒、浓茶等。李老指出,本方妙在用当归养血兼可活血,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验案二:血分郁热

病案:王某,女,28岁。2013年2月2日初诊。

反复皮肤丘疹伴瘙痒10年,再发1周。每于冬春季节交替时出现,成团状,色红,触之碍手,无发热,口干,口渴,无汗,小便黄,大便偏干。舌红,白苔,脉略弦。自诉其家里冬天菜肴多有温补之品。

治法:清热祛湿止痒。

选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药物组成:紫苏叶10g,连翘15g,赤小豆30g,苦杏仁10g,黄芩15g,生甘草10g,赤芍15g,牡丹皮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土茯苓30g,生地黄15g。5剂。

2013年2月12日回访,患者诉服药后症状基本缓解。

按语:多数民众有冬季进补的习惯,盲目食用很多大热大补之品,形成郁热。初春人体阳气开始升发,积蓄已久的郁热从内而发,引起一系列脏腑郁热之证。郁热波及血分,则现皮疹瘙痒。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于〖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李老在临床多用此方治疗湿热兼表的阳黄,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及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且临证中常以紫苏叶代替麻黄,以防麻黄辛温发散太过引起燥热内生。

验案三:血分郁热

病案:李某,女,58岁。2012年4月14日初诊。

皮肤瘙痒1年余,皮肤散在皮疹、皮屑,热感明显,口干,咽燥。舌边红,苔白,脉弦略数。

治法:清解血分郁热。

选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药物组成:紫苏叶10g,连翘15g,赤小豆30g,苦杏仁10g,黄芩15g,甘草10g,赤芍15g,牡丹皮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浮萍15g,土茯苓30g,生地黄15g。5剂。

二诊: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守原方再进5剂后瘙痒缓解,皮疹完全消失。

按语:〖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钱氏注曰:『瘀者,言留蓄壅滞也。伤寒之郁热与胃中之湿气互结,湿蒸如淖淖中之淤泥,水土黏泞而不分。』李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内有火热或湿热伏邪,复感风寒之邪,导致内在火热不得透达疏泄,湿热蕴郁于血分,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致,故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起到疏风止痒消疹、清热解毒利湿之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