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3|回復: 0

[道德经讲解]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翻译评述

[複製鏈接]

顾炎武说:『训诂明则经义明。』『训诂明』是『经义明』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个必要条件,经义是一定不能明的。第五十章关键是『十有三』的训诂,因为不明,今人的注译基本上把全章的义理主旨都弄错了。

本章的主旨是论养生、摄生。前一部分批评『养生之厚者』,后一部分讲如何才是『善养生、摄生。』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译

1.出生入死-----从出生到死亡。(有学者译为『不要贪生怕死。』『出门谋生与参军打仗身入死地』)

2.生之徒,十有三-------『十有三』是十加三。『有』是『又』的意思。『徒』,徒步,步行,进程之意。〖周易•贲卦〗:『贲其址,舍车而徒。』〖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人之一生的进程是『十』,顺其自然养生就是圆满,是『十』。如在『十』外又增加三分,就是『十有三』。(有人释『徒』为』门徒』,同类人)。

3.死之徒十有三-------步入死亡,顺其自然是『十』,如在『十』外又加三分,就是『十有三』。

4.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自生到死,埋入地下,叫『动之于死地』。死了,入土为安,即是完满,是『十』,但有人又要于『十』外特加三分。(『厚葬久丧』,『事死如事生』。)

5.夫何故?以其生之厚------为什么都要『加三』,因为太看重个人生命的宝贵了。

6.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听说善养生的人,在路上行走不会遇到兕、虎。『摄』,保养,保护,特别指对身体的养护。『兕』,犀牛。马王堆甲本作『陵行不辟矢虎』。『陆』作『陵』,指丘陵,山地。

7.入军不被甲兵-----行军打仗,避实就虛,不与兵刀硬碰硬。

8.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兕无法用角伤他,老虎无法用利爪伤他。

9.兵无所容其刃-------兵士无法用刀刃刺他。

10.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这是什么原故?因为他根本不去『死地』。『死地』,如老虎的利爪,你碰上了;犀牛的尖角,你碰上了;打仗的兵刀,你碰上了。这些都是可令人死亡的。

述评

1.任继愈先生译本章主旨为:『这是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民的人生哲学。这一思想老子的后继庄子有更系统的阐发。这个世界对弱势群体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老子教人远离危险,懂得善于自我保护。这即使遇到凶险的环境,也能安然度过。』译为:『不能生存必然死亡。生存的机遇,占十分之三,死亡的机遇,占十分之三,(活得好好的)动不动陷入死亡机遇占十分之三。』

其他译注也类似,如谓:『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人的过分地奉养生命,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长寿的人只占人口的十分之三,短命的人也是十分之三,可在这两类人之外,设法争取长寿而实际上往往反而是加速走向死亡的人,也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要争取长寿。』都把『十有三』解为『十分之三』。也有学者谓本章主旨是说:『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老子主张要处处小心,不要进入危险范围,只有无所作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完全离开了老子对『养生之厚者』的批评。

2.古人以『十』为完满。〖黄帝内经.素问〗以天干『癸』------第十个数为『天癸』,认为:女子二七(14岁)『天癸至……七七(49岁)……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男子二八(16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56岁),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肾脏衰,形体皆极。』(〖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这种『十』,是天则,不能人为强行改变。汉儒董仲舒说:『天有十端:天、地、阴、阳、金、木、水、火、土,合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古希腊毕达哥纳斯也以『十』为完满之数。

『十有三』是十加三,不是十分之三。〖左传〗隐公十有一年就是隐公十一年。哀公十有六年,孔丘死,就是哀公十六年。〖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未闻道。』『五十有一』就是五十一岁。十分之一叫『什一』。哀公欲用田赋,问孔子,孔子说:『盍彻乎?』『彻』税是什分取一,叫『什一』。『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就是十分之五,对半分租。十分之三叫『什三』,不叫『十有三』。〖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史记•魏世家〗:『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特意厚生的人,对生对死对埋葬,常常于『十』外又加三分。

〖韩非子•解老〗〖老子河上公章句〗等,以人之四肢九窍相加解十有三,虽义理不对,但对『十有三』的解读是对的。自王弼以『十分中有三分』解『十有三』,后人陈陈相因,不加思考,一直沿袭下來,至今不改。于是『谬以毫厘,差之千里』了。

3.万物皆有生死,这是自然规律。厚生的人都要层层加码,其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如秦始皇、汉武帝企图长生,采不死之药,迷信方士。假如知道『是药三分毒』,有病不乱吃药、滥吃药、滥打抗生素,也不吃种种补药,就不会遇毒(死地)。人死了,入土为安,王公贵人却特意厚葬,于是又被盗墓,受鞭尸、分尸、碎尸之『祸』。就如同走大路,不到山中去,自然遇不上兕虎猛兽。平平安安、完完满满,这是最好的养生。

本章是老子的自然生死哲学。

4.据〖史记〗记载,老子是长寿者,自然养生之道体现得极好。〖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終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无节制地贪吃和纵欲,这种『厚生』实是早死的『死地』。〖灵枢经〗说:『人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以其知「道」,故能(守)长寿延年。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尚书·洪范〗:『一曰寿,百二十岁也。』百二十岁叫天年。短命而死的人早入『死地』,原因皆『养生之厚』。明朝皇帝不少短命而死。明光宗三十八岁,病重,吃了进献的红丸、春药,一粒下肚,又强要多吃一粒,很快死去。被认为是谋杀,兴起了『红丸』大狱,死人无数。

西汉大儒董仲舒论养生,谓:『和乐者,生之外泰也,精神者,生之内充也,外泰不若内充,而况外伤乎!忿恤忧恨者,生之伤也,和说劝善者,生之养也,君子慎小物而无大败也。行中正,声向荣,气意和平,居处虞乐,可谓养生矣。』(〖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在自然养生中,更注重养心和精神道德修养,难能可贵。他特引了『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就是保持形与神俱,精气内充,很推崇道家的自然养生说。老子抨击的『养生之厚者』,指王侯将相等大富贵之人。发掘的战国曾侯墓,出土了整套编钟及奢华用具,可以想见当时诸侯王的养生是如何地『十有三』;『动之死地』又如何地『十有三』了。后世秦始皇及汉代至明代、清代,皇帝及分封诸王之陵寝及生前享乐,更是穷奢极侈。归根结底,这些皆由搜刮民脂民膏得来。老子的抨击深含对老百姓命运的关心。

5.本章后半段所讲『不遇兕虎』等,只是举例,归结为『无死地』。『无死地』并非身有金刚不死之法,可刀枪不入,如『义和团』所迷信者。只是说避开那些『死地』。有译者译为『因为他身上没有可以致死的地方。』这是不准确的。

6.周有光是现代学者中特别长寿的人,活了112岁。他就是奉行自然养生哲学的人,不吃补药,不吃山珍海味,一生过着淡泊宁静、简朴自然的生活,是值得引为养生楷模的。现代科技发达,有人年已过百,病成了植物人,却强行维持,输氧输血,服特别贵重的药,使其不死,可算是『死之徒十有三』的例子。

病也是分富贵贫贱的。富贵人多得『十有三』的病。〖黄帝内经•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內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意思说王公贵人贵则形乐志乐,贱则形苦志苦,苦乐殊贯。封君败伤,怕降君之位;已封为公卿又欲为侯王,情慕尊贵,而妄为不已。如此自然会得病短命。〖老子〗本章主要是针对王侯贵人的,但也具普遍意义,适用于现代。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本章实际是接着第五十章讲的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译

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德』,冯友兰先生说,指精气。(〖先秦道家名词通释〗)赤子,小孩子。小孩子实际是一自然物,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因而精气充盈,精力充沛。

2.毒虫不螫------远远地离开毒虫,不为其所螯。王弼本作『蜂虿虺蛇不螫』。(任继愈先生说:按下文,『猛兽』、『攫鸟』,都是一般名词,和『蜂虿虺蛇』这些类名不一致。这是把『毒虫』这一词的注文误入正文的。现根据河上公本改为『毒虫』。)

3.猛兽不据-----远远地离开猛兽,不为其所据。据,占有,靠在一起。

4.攫鸟不搏-----远远地离开攫鸟、凶禽。

5.骨弱筋柔而握固-----骨弱筋柔,一身软软的,但骨头架子牢固,经得起跌倒滾爬。

6.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不知男欢女爱之事,小生殖器却挺立、勃起来。朘,读zuī,男孩生殖器。小孩天真,精气充盈,故不懂男女情事却能坚硬勃起。(任继愈先生:马王堆甲本『朘zuī』作『腹』,『作』作『怒』,王弼本作『全』,今据河上公本及唐碑本改。因为这一句分明讲的是『牝牡之合』。)

7.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整日啼哭呼号而不嘶哑,身体极和谐畅顺。

『嗄( sha)』,〖庄子•庚桑楚〗:『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啼极无声为嗄。

8.知和曰常-------『和』即『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之『和』,保持生命能量、信息、物质之升降出入的平衡,使生命力充沛、活泼泼地,就像小孩子一样。这叫『和』。『知』,知晓并掌控之意。生命的自然节奏和规律叫『常』。

9.知常曰「明」-----知道这规律,按它养生,叫『明』。

10.益生曰「祥」------『益生』,也就是第五十章讲的『十有三』。『益生』是反『常』的,带来的结果是『祥』-------祸殃。『祥』,吉祥;有时用作妖祥。〖庄子·庚桑楚〗:『孽狐为之祥』,〖左传〗昭公十八年:『将有大祥』,『祥』字都指灾祸。

11.心使气曰「强」------逞强好斗,这叫『强』------强拗、强梁。

12.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物壮』是生命强壮, 本是好事;但违反生命规律的人,到『壮』就提早老了。这是『不道』----违反生命现律的结果。『早已』,提早结束了生命。

述评

1.俗语说:『纸牌不碰』,即不打纸牌;『烟酒不沾』,即不沾烟酒。赌场不进,强人不惹,亦如此,与『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体例相同。开头三句即此种语式。任继愈先生译为『毒虫不刺他,猛兽不搏他,恶鸟不抓他。』但蚊子常叮小孩,哪有毒虫不刺小孩的事?『毒虫(蜂虿)、毒蛇(虺蛇)都不会螫咬他,利爪的凶鸟和虎豹豺狼之类的猛兽也不会伤害他。』冯友兰先生说这是『夸张之辞』。这都是直译导致的解读。

2.本章是第五十章的继续,指出养生的方法是保持身体的『德』与『和』不使丧失。『德』指精气与『德性』。如何达到『含德之厚』?老子指出应如小孩子一样生活,也即生活于自然的纯真状态,不受社会和自然界中有害物的危害。『德厚』解为生命力旺盛充沛亦好。

3.本章主旨有学者解为『教人们回到愚昧无知的原始状态』。这不合老子原意。

4.本章中老子又一次提出『明』的重要,掌握和践行自然养生规律叫『明』。『知常』的『知』,和『知县』『知事』之『知』相同,不仅指认识,且有践行义,『知行合一』,非西方哲学之单纯地讲『认知』。这种『明』和仅懂得书本知识的『知』不同。第二十四章讲『自见者不明』,第三十三章讲『自知者明』,第五十二章讲『见小曰明』,和本章所说的『明』字同义。老子十分推崇『明』。『圣明』、『贤明』、『聪明』都以这个『明』为前提。用现在的话说,『明』是洞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非死的现成知识。学校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就是这种能力,而非灌输许多现成知识。

5.『心使气』的人主要是权势之人。俗话说『财大气粗,官大一级压死人』。『颐指气使』即这种『心使气』的人。大怒、大喜、大悲、大哀都是『心使气』的表现。〖老子〗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好死。』和这里批评的『强』,矛头都是指在上的统治者。老子确实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6.孟子讲封他卿相,他也『不动心』,说『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这是讲心与气的关系。不过孟子强调『志』,以道德与精神为主,如『浩然之气』,『集义所生』。〖老子〗着重在自然养生。两者虽有这种不同,但心气关系的讨论是相同的。这是战国时的事。故〖老子〗的成书放在战国,比较合适。

7.从韩非〖解老〗、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及〖河上公老子章句〗等看,老子是坚持养生和治国的法则是相同的。养生的法则可以用之于治国。这里讲养生,实际也包括着治国。本章最后提高到『道』的高度,即因包含着这两个方面,具有普遍的客观有效性。

2020.3.28改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