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所以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自然万物呈系统的秩序存在,上至星系、星体,小至分子、原子,中至生物、人、人类社会,它们都是物质系统,遵循着同一个系统学规律,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这个支配系统秩序的必然性规则,用来指导人的生存。 西方科学虽然自称为科学,其实不过是分科之学,它并不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总结。比如,牛顿三大定律,它只有在绝对时空观条件下才成立,不具备普遍性;再如,物质的基本结构规律,它同样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不具备普遍性。而系统学规律是适合任何一个物质系统的,它才是真正的大自然最普遍规律。 很多人不解,中国先人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走向了系统论?而西方科学却从近代走向了还原论?原来,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理论。中国先人认识万物的前提假设就是气一元论,既然假定了万物归一,那么还原论在这里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万物还原到最后都是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它告诉不了我们答案,真正的自然规律只可能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物质的组织原理,它是用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要正确地认识它,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哲学的思辨。而西方科学呢?则是在原子说假设基础上发迹的,它认为万物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这才有必要去还原出那几个基本粒子,来找到自然规律,西方科学就一直走在这条还原分析的道路上。 那么,中国先人总结的大自然最普遍规律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在这里,阴阳学说描述了系统的发展规律,而五行学说则揭示了系统内部物质运动的规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可以用来解释万物万物。 现代人普遍理解不了阴阳五行学说,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站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来认识这个世界,而是站在西方科学所依赖的原子说假设之上来认识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前提假设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对空间的认识上,原子说认为空间是空无一物和对称的;气一元论则认为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气)。 在对实体的认识上,原子说认为几个死的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万物品;气一元论则认为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气)汇聚而成的,只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 在对实体和空间关系的认识上,原子说认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而气一元论则认为空间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实体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两者是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中存在的。 这一下就明白了吧,前提假设不同,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完全不同。就拿生命问题来说吧,按照原子说,物质基础是死的,不推不动,能量是凌驾在物质之上一种神秘的东西;而按照气一元论,物质基础(气)本身就是充满着紧张和生命力的,万物都是活的,所谓的生死是相对于物质系统而言的,气聚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气散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而就物质本身来说,它是永远充满着生命力的。 站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来认识阴阳学说,就非常简单明了了,统一的物质(气)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有组织形式,有中心和层次,这就是气之阴,或者说物质的有序状态;一种是无组织形式,无中心无层次,混沌一片,这就是气之阳,或者说物质的无序状态。显然,物质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变换的学说其实就描述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 站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来认识五行学说,也非常简单明了。它描述的不是五种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种物质(气)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其中,木对应着组织,即物质从无序向无序转化;金对应着离散,即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火对应着扩张,即要素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使系统空间不断发展壮大;水对应着压缩,即伴随着有序的不断产生,对应着物质从占有空间大的无序状态向占有空间小的有序状态转化,物质占有空间缩小了,就出现了相空间的压缩,引起连续在周围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流动,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征性;土对应着控制,即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这也称普遍联系。在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物质系统当中,都存在这五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保持着系统的秩序。 一旦真正了解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描述自然界任何一个物质系统的运动规律。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描述宇宙的发展壮大过程,来描述太阳的发光原理,描述地球的吸引力的本质;也可以用它来描述原子内部的物质运动,来揭示质子、中子、电子的本质,甚至光子的本质;当然还可以用它来解释生物的进化,人的生老病死规律,甚至人类中各种组织的规律。 一句话,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一通百通的学问,一旦把它现代化了,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就产生了,用它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神秘现象,用它还可以指导人类系统的建设,指导人生。如果说这样的科学体系不伟大,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科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