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普遍散漫着一种气氛,就是『西方一切都是好的,中国一切都是不良的』,不得不说,中国的文化自卑,及西方文化殖民,在知乎上表现得十分猖獗。 在知乎上又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古以来部分亚洲国家普通存在男尊女卑,而西方国家却没有?】
夫妻间的男尊女卑更多情况下是这样的:举案齐眉
夫妻间的男尊女卑更多情况下是这样的:举案齐眉 这个问题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一看便知,对这种西方带路党歪曲中国传统文化的伎俩,笔者一针见血,简要回答了一下: 说西方没有男尊女卑,是对的,但是不代表西方女性的地位高吧? 要说西方女性地位高也不符合现实啊,你让西方起源的女权主义情何以堪?要知道,传统西方社会里,女人相当于财产! 然后,男尊女卑就代表女性没有地位么?在中国历史上,母亲的地位是很高的,孝道的存在,使得『母亲』在士族的家庭里,是直接凌驾于儿子之上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皇太后往往能够垂帘听政的主要原因。 总之,在西方,女性才是真正的没有地位的,在古代,女性因为社会竞争力低下,往往只是男性的财产,所以在西方才会出现男权女权之说,正是女性反抗,争取女权才出现的。在现代,虽说 有什么男女平等,但同时也要求女性像男性一样去工作,仔细想想,女性反而是没有地位的,女性天生性格柔软,直接与男性平等相争,反而说明这个社会并不保护女性,反证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在中国虽然有男尊女卑的传统,但这个传统,是在『夫妻』的范畴里才有效的,在母子范畴,那是孝道的天下,在整个社会来讲,『母性』往往成为人们对待女性的原则,而非『女性』。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女性是呵护的态度,所以中国才不会产生所谓的『女权』思想,也不会产生争取『男女平等』的思潮。这种思潮,反而是西方泊来的,而且是只对中国传统社会里某一现象而言,根本没有立足中国整体社会文化去审视。
对于相关论点,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去求证典籍记载。以下是某网友的回答: @Deadpan : 西方国家也有。。。 美国是1830年左右,女性才开始接受高等教育。欧洲对于女性高等教育会稍微早一点,但是居里夫人1906里成为教授的时候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性教授。 有部电影叫蒙娜丽莎的微笑,背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那个电影就反映了当时那个时期,虽然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社会对于女性的价值定义依然是家庭,所以女主有很优秀的学生最终还是因为婚姻放弃了学业。同样的情况在致命女人里也有体现,那位60年代的Beth。 包括到现在在国外社交媒体上也依然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觉得女人应该属于厨房。最近上了一个新剧,叫The Great,我也看到过有人吐槽,说Catherine其实是个很有能力的女皇,但是这些剧似乎更乐意于把她描绘成另一种样子。 整个世界进程来说,女性的权力和地位的变化都是发生在近200年以内。具体的时间差,我是倾向于受制于经济形态,进一步影响了意识形态。考虑一下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时间。 私以为就像最开始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变迁,因为男女生理结构区别,在获取食物的方式上可以发挥的优势有了差异,那掌握了主要食物来源,对社群贡献大的逐渐就会成为主导的群体。最早的这种收集食物抵御外敌的优势逐渐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过渡成了为家庭提供主要经济支撑的优势,并且一些外在社会因素制约下进一步保证这种优势的存在。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都保持了这种角色和地位,这就带来了更多其他方面上的优势。眼下是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行业多样性得到发展,女性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得到保障,加上很多领域女性和男性没有实质优势差距,甚至有的工作女性更有优势。随着工作机会有了保障,经济上逐渐也有了保障,很多国家在倡导同工同酬,那这种经济地位上的优势就会变小直到消失。只不过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这个变化需要时间,毕竟一方面会有原有社会文化或者宗教层面的抵触,另一方面也有固有利益冲突,最直接的是婚姻关系。圆桌派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话,当现代社会下,女人不缺钱,男人不缺性,那这种婚姻关系还有什么样的作用。类似的观点陈铭在非正式会谈里说到过。婚姻关系受到冲击其实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生育恐慌,甚至这种恐慌在有着更强繁衍后代意识的男性中更重,女性作为本来承担更多生育成本的一方当婚姻可以带来的幸福感或者物质收益过低的时候,进入婚姻关系的意愿和生育的意愿就下降了。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女性一旦选择生育她的后代基本上一定会是自己的后代,但是男性不是,从动物社会到旧社会时期的婚姻关系里,其实有在尽量保证(特定)男性可以获得更多的繁衍机会,并且确保他的养育成本会花在自己的后代身上。而现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解放,婚姻形成的家庭现在更多是一个没那么稳定的经济单位。(我好像跑题了。。。但是总之各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其实本质上是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目前来说似乎普遍认为女性地位最高的是集中在北欧国家,但是我去年也看过一篇北欧关于男女工资差距的文章,结论在于女性会因为生育选择可以照顾家庭的工作而降低了收入,这个结论其实可以开启更深的讨论,但是那篇文章在那里停止了。美国其实,对于不同家庭背景和阶层的人,情况会有不同,但是大部分人日常生活里接触到的人一般都还好,可能是因为接触到的以普通家庭的左派居多,而且就算他实际不那么想,他也不会直接跟你说,除非真的很狂妄或者他确定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他可能会因此被学校开除甚至丢掉工作)。 我最早和一个小伙伴聊天,她给我推荐了第二性,但是我只看了个开头还没看完,关于这种问题的各种角度讨论那本书里有很多。 PS,我一直认为中国在中日韩三国中女性地位最高的很大得益点在于我们曾经有计划生育政策,加上建国初期就有明确的提出女性劳动者也能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综合来看仍然是实际经济发展所需。
虽然此君的部分认知三观不正,但是其对女性的认知,毕竟跳出了“男女权利”的圈套,站在了“社会意义”的高度。 确实,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意义,否则,其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就会受到威胁。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责任型社会,其对女性的定位,也是基于女性的社会意义,这个定位,不但考虑了女性的生存能力,也考虑了女性的能力优势。 而这些传统定位,并非像中东欧洲的宗教教法那样森严,而仅仅是在伦理观念上有所约束,在中国历史上,也确实能见到在政治、军事、文化学术上颇有成就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