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2|回復: 0

[医药临床] 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胃肠病举案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20-6-22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朱文元为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

陈平汤即二陈汤与平胃散之合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云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水煎二汁,作汤剂内服。方中苍术燥湿健脾;厚朴下气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和中降逆;云苓健脾燥湿,利水化痰;甘草、大枣、生姜补脾合中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痰湿内阻、不思饮食,胸膈痞闷,脘腹胀满,肢体倦怠,恶心呕吐,嗳气泄泻,舌淡红,苔白腻而厚,脉缓或沉滑等症。朱文元以之加减治疗胃肠疾患,每获捷效。今将朱文元用陈平汤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胃脘痛案

孙某,女,44岁,2010年3月8日诊。现胸闷腹胀,胃痛泛酸、嘈杂灼热,口苦便秘,舌红苔微黄而腻,脉弦滑。经钡餐透视,诊为慢性胃炎,服西药疗效不显著。中医诊断:(肝郁化火,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处方;陈平汤加减,药用苍术12g,厚朴10g,陈皮10g,半夏10g,云苓15g,枳壳12g,蒲公英30g,栀子10g,佛手10g,大黄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症状明显减轻,胃脘部仍有痛感,大便已调。原方去大黄,加川楝子15g,元胡18g。3剂后,感轻微痞闷,口微苦,余症减消。上方再服3剂,基本如常,为巩固疗效,又进3剂,乃告愈。

泄泻案

胡某某,男,24岁,2010年3月17日诊。诉便溏不爽,带有白冻胶样及未消化食物,伴肠鸣腹痛,日解大便2~3次,腹痛时发时止,已历年余。平素不欲饮食。曾多处求治,西医诊为慢性过敏性肠炎,屡用西药见效甚微。刻诊面色白光白,形体瘦弱,舌淡苔白腻,脉濡缓。诊断:(脾胃虚寒、湿蕴中焦型)泄泻。治法:散寒化湿,健脾止泻。处方:陈平汤加减:苍术15g,川朴6g,云苓15g,陈皮10g,半夏15g,桂枝10g,焦三仙各30g,车前子30g(包煎),米壳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诸症减轻。后又在上方中加炒玉米30g,肉豆蔻10g,干姜10g,3剂后再诊,腹痛泄泻明显减轻,自觉舒服。原方继服3剂,药后大便日行1次,已无白冻样物,仅偶觉轻微腹痛,效不更方。共服药18剂痊愈。

胃脘痛案

辛某,男,46岁。2008年12月28日诊。诉胸胁痞闷、脘腹胀痛、嗳气频发、太息时作、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舌淡苔白腻而厚,脉弦滑。经多处诊治,未发现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诊为胃神经官能症,屡用西药疗效不显。诊断:(肝郁脾虚、脾气抑郁、湿痰内阻型)胃脘痛。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养胃、燥湿化痰。处方:陈皮汤加减:苍术12g,厚朴12g,陈皮12g,半夏12g,云苓15g,木香10g,砂仁10g,香附12g,焦三仙各12g,川楝子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复诊,诸症减轻,上方加减继服,12剂告愈。

讨论

陈平汤确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有效方剂。临床应用时,可随症加减,如脾胃湿盛酌加藿香、佩兰、白豆蔻、木瓜、车前子、薏苡仁;腹胀满者酌加槟榔、炒卜子、大腹皮、枳实、砂仁;气滞者酌加木香、香附、枳壳、佛手;食欲不振或食积者酌加鸡内金、枳实、炒卜子、焦三仙;痞痛者酌加川楝子、元胡、白芍、郁金;泛酸者酌加乌贼骨、川楝子、吴茱萸;泄泻者酌加炒扁豆、罂粟壳、黄芪;恶心呕吐者酌加旋覆花、竹茹、代赭石、藿香;嘈杂灼热者酌加川连、石膏、蒲公英、栀子;伴胃中虚寒者酌加良姜、砂仁、吴茱萸、制附子等。(朱萌 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朱传龙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

胡吞 發表於 2025-4-16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文元运用陈平汤加减治疗胃肠病经验探析

陈平汤作为二陈汤与平胃散的合方,具有燥湿健脾、理气和中的功效。朱文元先生深谙此方精要,在临床应用中辨证精准,加减得当,现就其治疗胃肠病的经验作一分析。

一、方义解析
陈平汤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云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苍术、厚朴相须为用,共奏燥湿运脾之功;半夏、陈皮配伍,体现"治痰先治气"之旨;茯苓健脾渗湿,佐以姜枣草调和脾胃。全方结构严谨,共成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剂。

二、临证应用特点
1. 辨证要点
朱氏强调本方适用于痰湿中阻之证,以脘痞腹胀、苔白腻、脉濡滑为辨证要点。其应用指征明确,体现了"有是证用是方"的经方思想。

2. 加减法度
(1)胃脘痛案中,针对肝郁化火证,加栀子、蒲公英清解郁热,佛手疏肝,大黄通腑,后入金铃子散增强止痛之效,体现"急则治标"之策。
(2)泄泻案中,配伍桂枝温阳,焦三仙消导,车前子分利,米壳涩肠,后入肉豆蔻、干姜温补脾肾,展现"标本兼顾"的用药思路。

三、学术特色
1. 注重气机调理
朱氏在诸案中均保留原方理气之品,或加枳壳、佛手等增强疏理之效,体现"百病皆生于气"的学术观点。

2. 善用对药
如苍术-厚朴燥湿运脾,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等,显示其娴熟的传统配伍技巧。

3. 分期论治
在胃脘痛治疗中,初期清热通腑,中期理气止痛,末期调和巩固,展现动态施治的辨证思维。

四、临证启示
1. 本方应用当以湿浊中阻为病机核心,若见阴虚内热或脾胃虚寒甚者,需慎重加减。
2. 现代医学诊断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凡符合痰湿中阻证候者,均可参此方化裁。
3. 朱氏经验提示我们:经典方剂的活力在于活用,要在把握病机的基础上灵活化裁。

结语:
朱文元先生运用陈平汤治疗胃肠病的经验,既恪守传统方义,又善于随证应变,其辨证思路与用药技巧,对临床治疗脾胃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学者当领会其辨证要点与加减法度,不可拘泥成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