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40|回復: 0

[医药临床] 从湿热论治不明原因发热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20-6-21 0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发热是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常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常常是临证治疗的难点,中西医治疗均颇为棘手。笔者近年来通过对四大经典的研习和拜名师勤临证,结合临床,从湿热论治不明原因发热,常取捷效。

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

自Petersdorf和 Beeson提出不明原因发热(FUO)的诊断标准,1992年 Kazanjian和 Petersdorf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修改,至1999年,我国将FUO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数次高于38.3℃,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对湿热病因的认识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这是最早提出湿热合邪为病。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湿与热合,则湿热裹结,湿郁热炽,热蒸湿动,弥漫表里,充斥三焦。且湿热病的发生常与四时及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性相关。

湿热病的发生与四时之气相关

后世医家对此论述甚多,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长夏阴雨潮湿,湿热交迫。』吴鞠通云:『热湿者,在天时长夏之际,盛热蒸动,湿气流行也,在人身湿郁本身阳气,久而生热也。』湿热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夏末秋初的长夏季节,天气炎热多湿,天之热气下迫,土之湿气蒸腾,暑湿胶蒸,人身处其中,易患湿热病。

湿热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性相关

黄帝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奇病论〗曰:『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论述了湿热病由过食肥甘而致。今人以车代步,过食辛辣,嗜食酒醴肥甘厚味,致脾胃受损蕴生湿浊,郁而化热,终致湿聚热生,胶结为患,而发湿热病。

湿热所致发热的病机和特点

湿热论〗序曰:『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阳淫热疾,雨淫腹疾,即言湿热也。二者感之颇易,治之颇难。故治之有功,贵辨之确切。』又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之谓。』〖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曰:『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说明湿热致病为内外合邪是其主要病因特点,而湿热搏结,气机不畅,湿遏热伏,宣泄失司而致发热为其发病机理。临床多表现为:发热持续时间长,病程缠绵,身热不扬,午后热甚,热不因汗解,面色少华,淡漠少语,头身困重,脘闷纳呆,大便溏滞不爽,舌淡红苔白,脉濡等。

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男,17岁。初诊日期:2019年6月19日。

主诉:反复发热2年,持续发热8个月。

病史:患者2017年6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8.5℃,静点红霉素等药物,体温控制在37.5℃左右。2018年8月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波动在38℃~38.9℃,10月就诊于某西医医院,诊断为『支原体感染』给予静点『阿奇霉素』『拜复乐』各14天,体温控制后出院。出院2天再次发热,辗转治疗10个月,近8个月每日均发热,体温波动在38℃~38.5℃,以晚7~8时为甚,偶有干咳,时倦怠乏力。自述近2年来每感热则身发红疹,且痒,伴鼻嚏频发,流浊涕,偶发口糜。病来纳呆,二便尚调。查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濡。诊断:发热(湿热弥漫、宣泄失司)治则:清利湿热,分消走泄。方药: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加减。

处方:霍香6克,白豆蔻6克,茵陈15克,滑石20克(先煎),通草10克,石菖蒲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川贝6克,薄荷6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竹叶10克,厚朴10克,清半夏10克,蝉蜕8克,石膏30克(先煎)。

7剂,水煎服,每剂煎取45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嘱其每2小时服药1次,观察体温变化。忌辛辣肥美生冷之品。

二诊述服药后当晚体温下降,波动在37.5℃~38℃,次日体温正常,上方五日服完,自述来诊前日因天气炎热进食冰点后1小时体温37.8℃,持续2小时自行缓解。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剂,嘱其忌口。

三诊复诊告之本周再次因进食冰点后出现低37.5℃,持续约1小时自行缓解,余体温均正常。上方进退共进中药49剂,已35天未发热,认为发热已愈,另病人自述体温正常以来身上红疹及鼻炎均未发作。故停药。

病例2:王某,女,81岁。2018年10月1日初诊。

主诉:持续发热22天。

病史:患者2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轻咳无痰,最高体温达39.5℃,当地医院以『肺内感染』治疗,经治咳嗽愈,但仍发热,体温波动在37.8℃~38.9℃,以午后夜间发热为主,伴双下肢无力。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日前控制良。因发热持续不解而转入我院呼吸内科。入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轻度贫血。入院后给予完善各项检查及系统抗炎等治疗,并组织全院会诊,中医辨证曾认为气虚发热给予补中益气汤及小柴胡汤加减亦不效,病人住院第14天、发热第22天,邀余前去病房会诊,见病人发热38.5℃,服扑热息痛汗出热降,随即又发热,面色少华微浮,口渴不欲饮或少热饮,淡漠少语,大便难,略干。查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濡。诊断:发热(湿热胶结)。治则:清利湿热,分消走泄,兼清阳明气分。方药:三仁汤合苍术白虎汤加减。

处方:苦杏仁10克,生薏苡仁30克,白豆蔻10克,滑石20克(先煎),木通10克,姜半夏15克,淡竹叶10克,厚朴15克,麦冬40克,石膏30克(先煎),苍术12克,芦根20克,鱼腥草30克,白芷10克,生姜10克。4剂,每剂煎取45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每2小时服1次,嘱忌口,观察体温变化。

二诊两天后复诊患者体温波动在36.8℃~37.3℃,大便通畅,日一行,原方改木通为通草10克。5剂,日4次,口服。

三诊无发热,诸证均改善,大便正常,查舌质红苔薄微腻,脉弦濡,原方进退14剂,以清余邪固疗效。

按:上两则病案均为不明原因发热,均经临床系统的抗炎且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中医辨证为湿热胶结,气机不畅,宣泄失司而致发热,治以清热利湿,分消走泄,宣畅气机之法,以甘露消毒丹、三仁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而获捷效。

总结湿热而致发热的特征如下:虽发热数日至数月,然口不渴,病程缠绵;病人虽有汗出而热不退,即『汗出不解,非风即湿』;体温每于午后或傍晚有增高之势;舌淡红苔白腻,脉濡;予清利湿热,分消走泄,宣畅气机则发热症状很快得到控制。对于这种发热,治疗时间要适当延长,不能见发热控制即停药,要根据病情治疗15~30日的以消余邪固疗效;治湿热病忌温补,在湿热病过程中,由于湿阻气机,阳气不通,往往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等症。如果误诊为阳气虚而使用党参、黄芪之类的甘温补气药,不仅壅滞助热,而且甘腻助湿,反而会使湿郁热蒸,病势加重;对发热病人的服药方法要遵仲景之法『半日许令三服尽』嘱病人每两小时左右服药一次,直至退热为止,否则疗效不佳。且『禁生冷、黏滑、酒酪,臭恶等物』。

上述医案也提示湿热之患在临床涉及广泛,从病位而言可由内脏外达肌肤,从病种来讲广涉内外妇儿诸科,时节亦不拘清代叶天士提出的『吾吴湿邪害人最广』,而是『北方亦多湿邪』,且与生活起居密切相关。病例1同时也提示我们一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亦与湿热密切相关。正如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故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我们在临证时要因时立法,活学活用,掌握湿热合邪的致病特点而治疑难杂症,启沉疴痼疾。(代晓红 辽宁凤城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