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19|回復: 1

[医药临床] 肠痈一例治验

[複製鏈接]
王业龙 發表於 2019-9-20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男,38岁。2019年4月15日,自驾车旅游去西藏,至湖北省罗田县,右下腹痛。从轻度阵发性逐渐加剧,右下肢伸直时牵及右下腹疼痛,右侧天枢穴附近有局限性压痛并拒按。随机到当地医院查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建议手术治疗,因其略懂中医,又惧怕手术治疗,故特顾人送其回来,至本所治疗。诊见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并拒按,有轻重不同程度的腹皮挛急,伴见轻度发热、恶心、胃纳不香、大便今日未解、小便微黄、苔白厚腻、脉弦滑等。拟诊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之肠痈。治以行气祛瘀,通腑泄热为主。处以姜厚朴20g,苡仁15g,当归15g,丹皮10g,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2g(冲),白芍10g,土炒白术10g,陈皮10g,2剂。当日午后傍晚遵嘱服药2次,次日凌晨大便畅行2次。腹痛剧减,有食欲。

4月18日二诊:腹痛见愈,腹软,按之无痛,大便日1解。恐瘀滞未尽,祛邪务尽。再进当归15g,川芎10g,丹皮10g,苡仁10g,白蔻10g,砂仁9g,木香10g,姜厚朴15g,百合10g,乌药9g,土炒白术10g,桔梗10g,3剂,水煎服。

按:肠痈疾病名,痈疽之发肠部者,出〖素问·厥论〗。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仆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本案例中由于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加之暴急劳累等因素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生热,遂致气血不和,留为败瘀积滞于肠道而成痈。治以行气祛瘀,通腑泄热。治宗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出入。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其速下;厚朴、木香行气运中;苡仁利湿消痈;当归、白芍活血和血,使瘀滞去而阴不伤;陈皮、白术健脾和胃。2诊当归、川芎、丹皮,行瘀活血;厚朴、乌药、木香、白蔻、砂仁,行气和胃;白术健脾;桔梗宽胸利壅。 (王业龙)

(M)

medest 發表於 2025-4-19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肠痈证治枢要暨王某案析微》

肠痈之证,肇端于《内经》,详辨于仲景,乃气血壅遏、湿热搏结之候。今观王某案,实为典型湿热瘀滞型肠痈,其辨证施治深契古法而有所发挥,堪为临床范式。

一、病机阐微
患者长途劳顿,饮食失宜,致中焦气机紊乱。《金匮要略》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本案右少腹拘急拒按,伴发热便结,显系阳明腑实与太阴湿浊相搏。脉弦滑主气滞,苔白厚腻兆湿阻,此正合《医宗金鉴》"湿热瘀血积肠中"之论。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与张仲景所述"脓未成"阶段颇相吻合。

二、方药析义
首诊方实为经方活用之典范:取大黄牡丹皮汤泻热逐瘀,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意而去附子,佐以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尤妙在:
1. 大黄、芒硝急下热结,遵"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旨
2. 丹皮、当归活血而不留瘀,暗合"血行则脓自消"之理
3. 白术、陈皮护中州而运脾湿,防苦寒伤胃
4. 白芍缓急止痛,合甘草(虽未明言,当有配伍)取芍药甘草汤意

二诊转方尤见匠心:减硝黄之峻猛,增川芎、木香等行气活血,佐砂仁、白蔻醒脾化湿。此正合《外科正宗》"脓溃之后,当温补排脓"的阶段性治疗原则,虽未成脓,已示"衰其大半而止"的防治思想。

三、治则启示
1. 分期论治之要:初期通腑泄热,缓解期调和气血
2. 攻补兼施之度:首诊侧重通下,二诊注重调理
3. 脏腑相关之辨:肠痈虽病在大肠,实与脾胃升降密切相关

四、古今印证
较之《圣济总录》肠痈门27方,本案用药更为精炼;较之吴鞠通治肠痈案,更突出"通"字要诀。现代研究证实,大黄牡丹皮汤能显著降低TNF-α、IL-6等炎性因子,为古方新用提供科学佐证。

结语:此案成功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通腑不伤正,行气勿耗阴"的分寸,既宗仲景之法,又参东垣之调,示人守正创新之道。然须申明,若见高热、腹膜刺激征明显者,仍当及时手术,方为上工全法。

(按:本案若加红藤、败酱草或可增效;后期调理建议参《医学心悟》保和丸意,更为妥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