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复汤是近代医家张锡纯先生所创制的一首方剂。方由山茱萸、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党参、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该方是一首『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的一首方剂。笔者临证用该方治疗阴虚内热、盗汗、气阴两虚、心悸等诸证,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三则,报告如下:
心悸案
李某,女,60岁,汉族,2017年6月14日初诊。自诉素体虚弱、时汗出、乏力、心悸、遇劳则气不足以息、心中惕惕然等。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刻诊:症如上述,伴形体消瘦、少气懒言、乏力、精神欠佳等。舌质红、口干、舌体瘦小、舌苔薄黄、舌前部无苔、脉虚弱无力。
诊断:心悸(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镇重安神。
处方:山茱萸2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白芍15g,生山药30g,炒酸枣仁25g,柏子仁15g,五味子10g,淮小麦60g,生黄芪30g,升麻10g,炙甘草10g,5剂。每剂水煎,早晚服。
5日后二诊:药尽5剂,诸症大减,汗出消失,心神得安,气已足息。原方药味、药量略于增减,药进15剂,诸症若失,后以膳食善其后。
盗汗案
陈某,女,58岁,汉族,2017年12月18日初诊。自诉:睡中汗出,醒则汗止,时汗湿衣被,五心烦热,心烦,睡眠欠佳。其疾绵绵,数月不愈,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中西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今日来本科就诊。
刻诊:症如所述。形体消瘦、舌质红、舌体瘦小、口干、少苔、脉沉细数。
诊断:盗汗(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敛汗安神。
处方:山茱萸2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生山药30g,白芍15g,地骨皮20g,麻黄根20g,浮小麦60g,炒枣仁25g,柏子仁15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7剂,每剂水煎早晚服。嘱禁生冷油腻辛辣之味。
服药后该患未来复诊。2周后因患有他疾来院就诊,问其盗汗、睡眠旧疾。患者云:药后盗汗顿消,睡眠得以酣畅,烦热消退,诸症若失。
胸痹案
齐某,男,66岁,汉族,2018年8月13日初诊。
自诉:患有冠心病史7年余,近日胸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入夜尤甚。心悸、胸闷气短,时感气不足以息,口干。曾去过几家医院就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经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症状得以缓解。其症反复发作,平素服用西药片剂治疗,得求症状缓解,移时复作,今日来院求服中药治疗。
刻诊: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呈珠状、无苔,脉沉涩等。
诊断:胸痹(心血瘀阻)。
治法:益气养心、通络化瘀。
处方:山茱萸2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生山药30g,白芍15g,炒枣仁30g,柏子仁15g,五味子10g,川芎15g,丹参25g,乳香10g,没药10g,郁金15g,炙甘草10g,5剂,每剂水煎早晚服。嘱其调情志,戒烟酒。
药尽5剂后二诊:胸闷及胸部疼痛缓解,心悸、气短大减,夜间已能入睡。原方略有增减,先后用药30剂,其病得安。
按:来复汤是一首益气养阴,收敛固脱,安魂定魄之剂。方中重用山茱萸,以收敛得脱之阴阳气血;龙骨、牡蛎『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二者合用,更有安魂定魄之功效;生山药滋阴益肾,固摄气化,滋润血脉;白芍滋阴养血,退热除烦,更能泻肝胆之热。本文心悸案,加炒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淮小麦养血安神;黄芪、升麻补气升阳;炙甘草安中宫调和诸药。盗汗案中加地骨皮、麻黄根、浮小麦清热凉血,固表止汗;胸痛案中加川芎、丹参、乳香、没药、郁金,活血通络,祛瘀行气止痛。上例三案,病证不同,病名各异,而其病机皆为气血阴阳虚损所致。然方随法变,药因症异,灵活运用,有的放矢,故可收异曲同工之效。(付衍利 王英花 贾慧娣)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