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8|回復: 1

[医药临床] 唐汉钧治疗乳腺癌术后经验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20-4-17 0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唐汉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顾氏外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师承顾伯华先生,尽得薪传。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擅治外科诸疾,建树颇多。现介绍唐汉钧诊治乳腺癌术后的经验。

扶正驱邪为大法

唐汉钧认为乳腺癌手术后病机为正虚邪滞,治疗大法为扶正驱邪。唐汉钧提出乳腺癌的辨证今昔有异:昔日中医治疗对象多为乳腺癌(未手术)患者居多,现在则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为主。患者术前癌浊瘀阻,故以往治疗原则多解毒逐瘀、祛邪占主导地位。现今手术后患者恶毒结聚已除,癌毒几尽,但本虚之体经受手术之伤,放化疗药毒续扰损害,使正气更加虚弱,体内尚有不能产生的湿瘀痰滞胶结而成的邪浊,故应当以扶正与祛邪为治则。

『扶正占七八,祛邪为二三。』唐汉钧认为,术后放化疗期间正虚甚而邪滞轻,扶正与祛邪可9∶1;放化疗结束,内分泌治疗期间,扶正与祛邪可8∶2;术后2年正气日渐恢复而虚邪有所长,可调整为7∶3等。

『扶正祛邪』的调整还应放宽,可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程长短、肿瘤状况、手术状况、放化疗、内分泌等方案等具体情况,来调整。扶正选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生地黄、肉苁蓉、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补肾固本;祛邪选用半枝莲、石见穿、白花蛇舌草、鹿衔草、凤尾草、露蜂房等清热解毒;以及莪术、桃仁、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浙贝母、山慈菇、制半夏化痰软坚,全蝎、蜈蚣、蜂房等虫类峻猛药抑制或杀灭残留癌毒,防止死灰复燃。

唐汉钧治疗乳腺癌善用对药:蛇舌草和莪术:抗癌疗效显著;猫爪草和象贝: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转移;仙灵脾和灵芝: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补骨脂和骨碎补:用于乳腺癌术后骨转移;黄芩、百部、丹参:乳腺癌术后肺转移;石上柏和百合:乳腺癌放疗期间。乳腺癌患者思想负担重,精神悲观,唐汉钧重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常以临证中的诸多佳案娓娓告之患者。唐汉钧常跟学生提起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益气扶正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术后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阴性者,该类乳腺癌患者无法从常规内分泌治疗和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靶向治疗中获益,化疗仍是其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

唐汉钧详细分析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认为,和其他亚型相比,该型乳腺癌侵袭性强、复发转移早、生存期短,应强化扶正祛邪的治疗。扶正用八珍汤、二仙汤更增益,黄精、山萸肉、肉苁蓉、山药、五味子、天冬为补养之品;该型乳腺癌患者临床多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肝脾不和』的表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皆赖以养。正如〖慎斋遗书〗所言:『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因此,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唐汉钧尤重益气健脾,益气健脾之法贯穿三阴性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的全过程。但在益气健脾的同时也要培补肝肾,调理冲任,使五脏安和,病除体健,同时增强体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止乳癌的复发和转移。恰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祛邪加用七叶一枝花、山慈姑、猫爪草、干蟾皮等解毒逐瘀之品。

唐汉钧经常跟学生强调,中医医生不仅要钻研中医古籍、经典以及跟师学习,也要学习现代医学新知识、熟知乳腺癌治疗指南、规范等。三阴性乳腺癌目前备受关注,中医中药在提高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唐汉钧门诊有众多三阴性乳腺癌术后10年以上患者。唐汉钧嘱咐学生记录该亚型患者的病历资料,定期随访,以期评价中医药治疗该型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唐汉钧传承工作室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非中文名二 發表於 2025-4-4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唐汉钧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经验探赜

唐汉钧教授作为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其乳腺癌术后调治体系以“扶正驱邪”为纲,融汇传统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形成层次分明的动态辨治策略,值得深入剖析。

一、病机认识与治则演变
唐师指出,现代乳腺癌治疗已从“未手术以祛邪为主”转向“术后以扶正为本”的范式转换。手术虽祛除癌毒实邪,然气血骤伤、药毒残留(放化疗)、气化失司(痰湿瘀滞)三者交织,形成“虚多邪少”的复杂病机。其创新性提出扶正祛邪动态比例模型:
急性损伤期(放化疗阶段):正虚占主导(9:1),侧重健脾益肾以固摄根本;
恢复过渡期(内分泌治疗):调整至8:2,兼顾化痰祛瘀防微杜渐;
长期维稳期(术后2年以上):7:3比例,重在调和气血与清除伏邪。

此分阶段论治体系,既符合《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的治疗思想,又契合现代肿瘤学“带瘤生存”的理念。

二、药法精要解析
(一)扶正用药特色
1. 健脾三法:
益气(黄芪、太子参)
运脾(白术、茯苓)
醒胃(砂仁、陈皮)
尤重“土旺则能生金”之理,通过补脾间接强化肺卫功能,预防转移。

2. 补肾双轨制:
温阳(淫羊藿、补骨脂)振奋命门
填精(肉苁蓉、菟丝子)滋养冲任
针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内分泌紊乱尤为适宜。

(二)祛邪药组配伍
唐师祛邪并非一味攻伐,而是讲究“毒药缓攻”:
抗癌核心药对: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配莪术(破血消癥),取“气血同治”之妙;
转移靶向用药:
骨转移:补骨脂-骨碎补(补肾壮骨)
肺转移:黄芩-百部(清润并行)
淋巴转移:猫爪草-象贝(化痰通络)
虫类药运用:全蝎、蜂房等择时少量投用,符合“峻药轻投”原则。

三、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突破
针对这类预后较差的亚型,唐师独创“三补一调”法:
1. 补元气(人参、灵芝)提升免疫监视功能;
2. 补精血(龟甲胶、枸杞)修复DNA损伤;
3. 补冲任(紫河车、巴戟天)调节下丘脑-垂体轴;
4. 调气机(柴胡、香附)疏解肝郁,阻断“情志-肿瘤”恶性循环。

四、整体治疗观启示
唐师临床尤重“医患同治”,常引《医宗必读》“病家误,在忧苦”之训,通过“话疗”(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践行“形神共调”的医学人文精神。其将特鲁多格言与《大医精诚》思想融合,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康复模式。

结语:唐汉钧教授的学术经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与现代精准医学思维的碰撞,为乳腺癌术后管理提供了可量化的中医解决方案。其动态平衡的治疗艺术,值得在循证医学框架下进一步深化研究。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壬戌日|黃帝4722年三月廿六日亥時| 2025/4/23/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