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3|回復: 0

[医药临床] 育阴清热法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浅析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10-12 06: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商荣义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自毕业近60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笔者曾有幸侍诊于商荣义,现就跟诊记录中商荣义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整理如下。

张某,女,34岁,2018年9月23日初诊。诉舌痛数年。现舌尖刺痛,口干,时有发热。伴有咽炎,遇情志不畅加重。排便困难,大便呈羊粪状。2018年1月行人流手术。舌红无苔,有裂痕,脉沉细。

处方:板蓝根30g,僵蚕3g,桑叶3g,菊花3g,竹茹3g,桑白皮30g,麦冬30g,玄参30g,石斛15g,当归15g,金银花20g,甘草10g,山豆根5g,丹参10g,赤芍10g,生地15g,7剂,水煎服。

2018年9月30日二诊:经行乳房胀痛,彩超示乳腺结节。上方加黄连6g,莲子心1g,石膏10g,7剂,水煎服。

2018年10月7日三诊:上方加减,当归10g,石斛20g,7剂,水煎服。

2018年10月14日四诊:纳差,烧心,末次月经2天即净。舌淡红无苔,脉沉细。处方:当归10g,石斛10g,金银花12g,山豆根5g,甘草5g,桑白皮10g,菊花3g,竹茹3g,川楝子15g,延胡索10g,黄芩10g,黄连5g,莱菔子10g,连翘10g,5剂,水煎服。

2018年10月21日五诊:诉舌痛大减,调摄它病。

思考

笔者跟诊记录虽有残缺,但可以从处方用药浅窥商教授的治疗思路。〖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病人素体阴液亏虚,再加上人流手术后失于调摄,津血同源,阴液大伤于内,失于滋润濡养,故舌尖刺痛,口干,排便困难且大便呈羊粪状。舌红无苔,为邪热内壅之象。故治疗上始终以育阴清热为主线。在处方用药上,重用板蓝根、金银花之类,治在标之热;同时重用玄参、麦冬等滋阴养液,当归、丹参、赤芍养血活血以治其本。二诊中,加入莲子心1g,因舌为心之苗窍,〖温病条辨〗记载『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取其清心火之效,可谓四两拨千斤之用。四诊中,经过治疗,舌色转为淡红,可见热像大减,故去板蓝根,减少金银花用量。纵观治疗全过程,辨证精准,用药平淡,始终不离育阴清热的主线,根据舌像、症状有的放矢,最终取效。 (王云峰 育阴清热法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浅析)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4-2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育阴清热法辨治顽固性舌痛之临证思辨》

商荣义教授此案展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患者舌痛数年伴阴伤燥热之象,实为典型"阴虚火炎"证候。《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舌为心之苗窍,本案辨证尤重舌诊与脏腑关联。析其病机,当分三个层面:其一,人流术后精血暗耗,致肾阴亏虚,如《景岳全书》所言"肾水一亏,则五液皆涸";其二,水不制火,心火上炎,灼伤舌络;其三,肝郁化火,加重阴伤,此即《临证指南医案》"郁则火炎"之谓。

处方用药颇具章法,可概括为"三清三养"之法:
1. 清热三途:板蓝根、金银花清解热毒;桑叶、菊花轻清上焦;黄连、莲子心直折心火。尤妙在莲子心仅用1克,取其"轻可去实"之效,暗合吴鞠通"治上焦如羽"之旨。
2. 养阴三法:麦冬、石斛滋养胃阴;玄参、生地填补肾水;当归、丹参养血和营。其中桑白皮与竹茹相配,既清肺热又化痰涎,防治火邪炼液成痰。

诊疗过程中体现三大辨证要点:
一诊着重清热养阴,以"急则治标"缓解舌痛;二诊加入石膏清胃火,对应经行乳胀之肝胃郁热;至四诊时减板蓝根、调金银花用量,体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思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教授始终以舌象变化为辨证关键,从初诊舌红无苔到四诊舌淡红,印证了《辨舌指南》"舌色转淡为热退阴复"之论。

此案启示有三:首先,顽固性舌痛不可单纯清热,当遵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其次,情志因素在阴虚火旺证中不可忽视,方中川楝子、延胡索疏肝解郁,正合"木郁达之"之旨;最后,滋阴药需配伍活血之品,如当归、赤芍等,此即"养血即是滋阴"的临证智慧。

商教授此案用药看似平淡,实则深谙"四两拨千斤"之妙。其以育阴为根本,清热为权宜,佐以疏肝和血,充分展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精髓,堪为治疗阴虚型舌痛之范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