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97|回復: 0

[文化反思] 甲午战争後的"救国论"是一剂西药,拥有两面性和强烈副作用 ...

[複製鏈接]
蔡氏意学 發表於 2020-7-14 1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满清)惨败给日本之后,『救亡图存』、拯救中国就迅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诉求、主流观念。这种诉求和观念,可以统称为『救国论』。

正是在救国论的压力下,甚至可以说是救国压倒一切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巨变。从短命的戊戌变法,到流于表层的辛亥革命;从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中国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再到受俄国影响而引入马克思主义、组建共产党;从大跃进、农村合作社、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最终,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实现了『硬实力』的崛起,从昔日被列强凌辱的对象,变成今天世界『唯二』的新『列强』。

救亡图存催生的西化浪潮

救亡图存催生的西化浪潮

毫无疑问,救国论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怀,也是中国成功实现从昔日之列弱到今日之列强蜕变的基本动力。这种精神和情怀怎么去赞扬,怎么去讴歌都不过分。秉持这种救国、爱国情怀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也当然是伟大的,他们伟大的人格和事迹理应载入青史,世代传扬。

但是,在中国已经成功崛起的今天,回顾和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的成败得失,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救国论中存在巨大的缺陷,其中还包含着『辱国论』,甚至『灭国论』,是救国与辱国和灭国并存,在经济军事硬实力上救国,但却在文化上辱国、灭国。

也就是说,甲午以来,尤其是辛亥以来,导致中国发生巨变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从国民党领导的到共产党领导的,实际上具备两面性,在经济、军事上的救国性和文化上的灭国性。我们必须能够识别这种两面性,意识到这种两面性的存在,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才能正确认知和理解当下之中国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全面的、整体的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真复兴。

救国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把中国整体上当成一个他者,而且是一个虚弱的、落后的,甚至行将死亡的他者,而拯救中国的革命者则是中国之外的另一方,他们是非中国的,也是进步的、充满活力的。中国是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而拯救中国者则是家境殷实的慈善家。

事实上,如果真正理解整部的中国历史,就会发现,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并非近代中国的新生事物,而是在黄帝之后的中国历史中一直存在,成为中国自身,成为文化自身的核心要素。但是这种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传统应该称之为『卫国论』,与甲午之后出现的『救国论』有本质不同。

中国中就包含着卫国论,中国文化中就包含着卫国论,同时,卫国论也是。家国情怀、保家卫国精神,是中国人的核心精神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内核之一。在卫国论中,中国不是卫国者的他者。

黄帝战蚩尤是在保卫中国,周穆王和管仲齐桓公伐犬戎是保卫中国,卫青霍去病追击匈奴是保卫中国,岳飞杨家将抗击北辽是保卫中国,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由此引发的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甚至包括义和团是保卫中国。当然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更是在保卫中国。

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甚至与其他任何文明也不同,其存在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是鹤立鸡群。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也一个文明。而作为一个文明,中国文明是人类史唯一一个自产生起就一直保持连续存在的文明。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从易经出现的伏羲画卦时代,一直到当下已经成功实现工业化、经济化的当下时代,中国文明的精神内核一直存在,支撑着中国的存在和中国历史的延续。变化的只是外在的技术水平和具体的社会治理方式。

事实上,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已经对中国文明的存在状态做过深刻总结。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所损益』,就中国文明在历史存在中的变化因素,包括社会治理方式、技术水平等;『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则是中国文明在历史存在中的不变因素、永恒因素,就是中国文明的精神内核,以及基于此精神内核的制度内核。

因此,完整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一定要包含中国历史的,一定要包含中国文明的精神内核和制度内核的。时代可以变迁、朝代可以迭代、生产方式可以变革、具体的治理方式和社会制度可以变化,但是中国文明的精神内核和制度内核则是永恒的。

有意识地保卫中国文明的内核,包括精神内核和制度内核,就是中国文明的精神内核之一。唯有中国文明形成独立的『文明格』、『文化格』,而且这种独立的『文明格』和『文化格』又与独立的『人格』密切相关,是人格的自然延伸,甚至合二为一,文明格就是人格。

既然中国的文明格、文化格又与人格二合为一,也就意味着唯有中国文明存在独立的人格。人是什么?就是心性,就是义理。独立的人格就是独立的『心性格』、『义理格』,人是独立的心性人、义理人。

所谓独立的文明格、独立人格,就是不仅文明内核、人格内核是存在的,而是明确意识到其独立存在,而且有意识地去保障、捍卫其独立的存在和自由的发挥。如果有外部力量去破坏自己的文明格独立和文明格自由,去破坏自己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那么所有的具备人格独立和文明格独立的中国人,都会起身抗击,这就是『卫国论』的要义所在。

从『国』的甲骨文本义来看,所指代的正是中国文明的存在状态,包含着中国文明格,即中国文明内核。中国文明的精神内核和制度内核是什么?精神内核就是仁义、义理、道义,而制度内核则是基于仁义、道义的原始契约制度。甲骨文『国』的字形就是表达这种契约制度。

仁义道义

仁义道义

〖周易 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结绳和书契是最早的两种契约形态,先有结绳,后有书契。这两种契约形态的机制基本相同,典型的结绳是一对打着绳结的绳子,书契则是刻有契齿文的小木片。『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契约而治,尧舜之前的三皇五帝时代,中国尚无政府,但是却存在和平有序的社会秩序,通过契约而实现,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契约社会。

从甲骨文看,『国』、『域』、『或』三者同字,其字形含义为,使用结绳的这种契约形态的区域。具体考释过程这里从略。也就是说,甲骨文『国』字形所描述的就是契约社会,所侧重的就是精神和制度,即中国文明的内核。

因此,在中国历史中,『国』所指代的就是中国文明,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所谓的主权国家。现代国家的概念,是近现代的西欧人所捣鼓出来的概念,是基于利益的,基于民族、种族的,所维护的是某个或某几个民族的狭隘利益,而缺乏中国之『国』所包含文明内核和人格内涵。

然而,甲午战败之后,中国在日本的影响下,开始系统性地接受西方文化,其中就包括国家的概念,把现代西方主权国家的概念当成国家的标准。其本来所存在的独立的文明格、人格内涵,被无情、无知地抛弃;其本来所存在的与中国历史的紧密联系,也被无情、无知地切断。

一旦,其中的文明内涵、人格内涵被抛弃,其与历史的联系被切断,将『中国』硬生生地阉割成一个现代西方式的主权国家,那么国家便成为没有文明、没有历史、没有人格利益集团,只讲赤裸裸的利益,而抵制任何的仁义、道义,抵制任何的心性、义理。

更有甚者,辛亥以来,在日本的影响下,中国兴起一股彻底否定中国历史和文明,主张全盘西化的风气,其高潮就是所谓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中所包含的文明和历史内涵,就不仅仅是抛弃和切断的问题,而是彻底否定,甚至恶毒地攻击。譬如,鲁迅说中国历史就是『吃人』史,将中国遭遇西方列强的原因说成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说什么『落后就要挨打』。

从文明内涵和历史联系上来说,即从『中国』一词的核心内涵上说,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的确死亡了,但是,中国人都是文明上、历史上的亡国奴。但是,导致中国灭亡的,并非西方列强,恰恰是打着『救国』旗号的革命家们。

历史地看,自黄帝以来,中国周期性地遭遇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冲击都是伴随着武力入侵,因此,周期性抵御外来的武力入侵和文化入侵,已经成为中国文明的存在方式。鸦片战争以来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不过是5000千年来中国历史的正常延续,不过是众多历史循环中的新的一次,众多武力侵略和文化侵略中的其中一次,仅此而已。

如果真正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就会对其延续和存在拥有绝对信心,作为一个文明,中国不可能被任何外来侵略所消灭,套用毛主席一句话就是:任何外来侵略都是纸老虎。

因此,甲午之后所出现的『亡国论』,以及与之相伴的『救国论』,都是伪命题,都是杞人忧天的浅薄无知之论。中国的确遭遇了严重的外来入侵,的确遇到很大的麻烦,但是绝不存在亡国的问题,绝不存在拯救中国的问题,而只存在如何抵御外来侵略的问题。

即只存在『卫国论』,不存在『救国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在黄帝以来的『卫国论』中,中国的核心内涵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保卫中国就是保卫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但是,甲午以来受西方刺激和影响所出现的『救国论』中,中国并不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认为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是导致中国即将亡国的根源。

既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被当成中国亡国的根源,那么打倒中国文化、割裂中国历史,就成为『救国论』的革命任务之一。既然中国文化是沦落的,需要被打倒,那么也只有西方文化能够拯救中国了,因此,『救国论』必然地包含着文化上的西化,即必然地包含着文化上的『辱国论』、『灭国论』。

也可以说,『救国论』是甲午之后所开发出的一剂西药,目的是治疗中国面对西方入侵时的连续惨败症。药效的确很明显,但是却有严重的副作用。救国论在拯救主权上的中国的同时,却在杀死文化和历史上的中国。

但是,以往我们只看到『救国论』的正面疗效,而忽视其严重的副作用。当中国成功实现经济和军事崛起时,救国论所带来的副作用就愈发明显、愈发严重。

重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的真复兴,核心任务就是消除救国论的副作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