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37|回復: 1

[道家人物] 宋儒辟佛实录之郑獬

[複製鏈接]
陶扬鸿 發表於 2020-7-16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郑獬像

郑獬像

宋代郑獬《礼法论》曰:

孔子作《春秋》,常事不书,变礼则书,明圣人之典礼,中国世守之,不可以有变也。甚矣,浮屠氏之变中国也。浮屠,夷礼也。

古者建辟雍,立太学,以育贤士。天子时而幸之,躬养三老五更,习大射,讲六经,用以风动天下之风教。而今之浮屠之庙,罗蔓天下,或给之田土屋庐,以豢养其徒。天子又亲临之,致恭于土木之偶,此则变吾之辟雍、太学之礼,而为夷矣。

古者宗庙有制,唐虞五庙,商周七庙,至汉乃有原庙,行幸郡国及陵园皆有庙,汉之于礼已侈矣。而今之祖宗神御,或寓之浮屠之便室,亏损威德,非所以致肃恭尊事之意也,此则变吾宗庙之礼而为夷矣。

古者日蚀星变、水旱之眚,则素服避正殿,减膳撒乐责躬,以答天戒。而今之有一灾一 异,或用浮屠之法,螺鼓呶噪而禳之,此则变吾祈禳之礼而为夷矣。古者宫室之前,上公以九,侯伯以七,子男以五,惟天子有加焉。五门六寝,城高七雉,宫方千二百步。而今之浮屠之南包山林,跨阡陌,无有裁限,穹杰鲜巧,穷民精髓,侈大过于天子之宫殿数十百倍,此则变吾宫室之礼而为夷矣。

古者爵之衣冠以肃其瞻视,以节其步趋,禁奇邪之服,不使眩俗。而今之浮屠,髡首不冠,其衣诡异,方袍长裙,不襟不带,此则变吾衣冠之礼而为夷矣。自有天地,则有夫妇,则有 父子,则有君臣。男主外,女主内。父慈子孝,天子当良,群臣北面而朝事之,而今浮屠不婚不娶,弃父母之脊,见君上未尝致拜,此则变吾之夫妇、父子、君臣之礼而为夷矣。

古者丧葬有纪,复奠祖荐令祥之祭,皆为之酒醴牢牲,笾豆鼎篚享之荐具。 而今之举天下,凡为丧葬,一归之浮屠氏, 不饭其徒,不诵其书,举天下诟笑之,以焉为不孝,狃习成俗,沈酣溃烂,透骨髓,入膏盲,不可晓告,此则变吾之丧葬之礼而为夷矣。

故自古圣人之典礼皆为之沦陷,几何其局不尽归之夷乎。使孔子而在,记今之变礼者,将操简濡笔择书之不暇,而天下方恬然不为之怪。朝廷未尝为之禁令,而端使之攻穿坏败。今或四夷之人有扣弦而向边者,则朝廷必择师遣兵以防捍之。见夫、一獠民, 必擒摔之,束缚之,而加诛绝焉。彼之来,小不过利吾之囊箧囷窖牛羊,大不过利吾之城郭土地而已。而浮屠之徒漏天下,朝廷且未尝擒捽束缚而加诛焉,反拳曲跪起而尊事之。

彼之所利,乃欲绝灭吾中国圣人之礼法,其为祸岂不大于扣弦而向边者耶?岂庄子所谓盗钓金者诛,盗国者为诸侯者耶?夫胜火者水也,胜夷狄者中国也。中国所以胜者,以有典礼也。

宜朝廷敕聪明辨学之士删定礼法,一斥去浮屠之,而明著吾圣人之制,布之天下。上自朝廷下至士大夫,俾遵行之。礼行而中国胜矣。中国胜,则为浮屠氏之说又何从而变哉!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3-29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礼法论》所论浮屠变礼之弊,诚为宋儒卫道之正声。郑氏獬以《春秋》笔法为纲,抉发夷夏之防,其论可分四端:

一曰庠序之变。辟雍太学乃王化之本,今浮屠广占田庐,天子亲礼土木,实以夷变夏之渐。按《礼记·王制》"养国老于东序",郑注谓"学礼在焉",今梵刹侵学宫之职,非独礼崩,实王道陵夷之兆。

二曰宗庙之渎。汉原庙已违古制,然犹在华夏礼法之内。今以神御寄僧舍,较之汉武置明堂于汶上,其僭越尤甚。《周礼·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今祖考与胡神共处,非特礼文乖舛,实人伦之大变。

三曰禳灾之谬。董子《灾异对》言"省徭役、薄赋敛",此应天正道。今以螺钹代素服,以梵呗易撤乐,岂非舍本逐末?观《春秋》书日食三十六,未尝言浮屠禳之,足证圣人不取。

四曰宫服之僭。昔孔子诛少正卯,首罪其"居处足以聚徒成群"。今浮屠之宫"穹杰鲜巧",正犯此禁。至若髡首方袍,尤悖《深衣》"规矩准绳"之义。贾谊《新书》云"奇服生慢",今胡服竟成俗尚,可胜叹哉!

然郑氏之论,犹守"攻异端"旧法。若程朱诸儒,则能入佛老之室而操其戈,此学术进境也。要之,宋儒辟佛,非仅卫道,实为存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读《礼法论》,当思《春秋》"夷夏之辨"微旨,方不负郑子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