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77|回復: 1

【七绝】秋 文/易冰泰

[複製鏈接]
13112039086 發表於 2021-5-2 20:1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A8 {3 L" z7 b7 b; o+ s0 t. \+ Y丝丝细雨无声至,阵阵微风迎面来。8 L3 `9 }2 P8 U& ]8 s

/ y& U! A* d4 p6 S, b/ Z/ P金色阳光穿透树,悠然抚过老童孩。
9 M! a7 o, A8 T, r$ j% z$ f
邓帛 發表於 2025-4-3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秋日诗境中的动静相生与生命观照——易冰泰〈秋〉诗赏析》

易冰泰先生这首七绝以简淡之笔勾勒秋日意象,在二十八字间完成时空意境的层递转换,深得唐人绝句"句绝而意不绝"之妙。全诗通过视听通感的艺术处理与动静相生的美学建构,呈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天人感应哲学。

首句"丝丝细雨无声至"以听觉的"无声"反衬视觉的"丝丝",运用《文心雕龙》所谓"物色尽而情有余"的表现手法。细雨意象在杜甫"润物细无声"中已见端倪,此处更强化"丝"的质感,使不可触的雨丝具象化为可感的丝织品,暗合《诗经》"蒹葭苍苍"的起兴传统。次句"阵阵微风迎面来"转用触觉叙事,"阵阵"的叠词运用既符合《诗经》重章叠句的韵律美,又通过"迎面"的交互性,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延续了屈原"嫋嫋兮秋风"的抒情范式。

后二句笔锋陡转,引入光影的戏剧性变化。"金色阳光穿透树"中"穿透"二字极具现代诗张力,既承王维"返景入深林"的物理透视,又启海子"阳光打在地上"的隐喻系统。尾句"悠然抚过老童孩"堪称诗眼,"抚"字兼有触觉的温柔与时间的沧桑,将阳光拟作长者之手,使"老童孩"的复合意象获得双重解读:既可视为鹤发童心的老者,也可解作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永恒童真。这种生命状态的辩证统一,正是庄子"与物为春"哲学的诗意呈现。

在艺术结构上,全诗遵循起承转合的经典范式:细雨微风为静态铺陈(起承),阳光穿透构成动态转折(转),末句人天交融达成意境升华(合)。四句诗形成"细雨-微风-阳光-人"的意象链,暗合《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宇宙生成论。平仄处理上,"穿透树"三仄收束的拗救手法,恰似黄庭坚所谓"拾遗句中有眼",在规整中求变化。

此诗可贵处在于,既保持七绝体裁的凝练特质,又通过"老童孩"的创造性意象,完成对传统悲秋主题的超越。较之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更近于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旷达,展现出当代诗人对古典诗学的创造性转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