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44|回復: 0

[儒家文化] 【孔子家语】卷16辨物诗解1土怪羵羊防风骨大王守天下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8-30 1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季桓子也,穿井而获,土缶其中,有物似羊,
使使问于,孔子曰吾,穿井于费,于井中得,
一狗何也?子曰所闻,羊也丘闻,木石之怪,
夔与魍魉;水中之怪,龙与罔象,土怪羵羊.
吴伐越国,隳会稽获,巨骨一节,专一车焉.
吴子使来,聘于鲁且,问之孔子,命使者曰:
毋以吾命.宾既将事,发币大夫,及孔子也,
孔子爵之.彻俎而燕,客执骨曰:敢问骨也,
何如为大?子曰闻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
防风后至,禹杀戮之,其骨专车,此为大矣.
客曰敢问,谁守为神?孔子答曰:山川之灵,
足以纪纲,天下也者,其守为神.诸侯之中,
社稷之守,其为公侯,山川之祀,其为诸侯,
皆属于王.客使问曰:防风何守?孔子对曰:
汪芒氏君,守封嵎山,为漆姓者,在虞夏商,
为汪芒氏,于周朝时,为长瞿氏,今曰大人.
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使问于孔子曰:『吾穿井于费,而于井中得一狗,何也?』孔子曰:『丘之所闻者,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魍魉;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也。』
注释玉缶:四库、备要、同文本作『土』。缶,fu,古代一种肚大口小的容器。
费:bì,鲁国季孙氏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木石之怪:山林中的精怪。
夔、魍魉:夔,kuí,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形状如龙。【山海经·大荒经】有记。魍魉,wngling,也作蝄。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
罔象:又称罔像、魍象。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水怪。
羵羊:ényáng,古代传说土中所生的精怪。
译文季桓子在其封邑挖井,挖出了一个土罐子,里面有像羊的样子的怪物。便排使者前往请教孔子,并说:『我在费地挖井,从井中挖到一条狗,这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说:『据我所知,挖到的应该是羊。我听说山林中的精怪是夔和魍魉;水中的精怪是龙和罔象;土中的精怪是羵羊。』
吴伐越,隳会稽,获巨骨一节,专车焉。吴子使来聘于鲁,且问之孔子,命使者曰:『无以吾命也。』宾既将事,乃发币于大夫,及孔子,孔子爵之。既彻俎而燕,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如为大?』孔子曰:『丘闻之,昔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焉,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孔子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诸侯,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客曰:『防风何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者,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瞿氏,今曰大人。』
注释吴伐越,隳会稽:王肃注:『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吴又隳之。会稽,山也。隳,毁者也。』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专车:装满一车。专,专断,因满而专断。
吴子使来聘于鲁:吴子,即吴王夫差。聘,诸侯派大夫向诸侯请问。
将事:行事,指吴国来使聘问鲁国相关事宜。
发币于大夫,及孔子:王肃注:『赐大夫,及孔子。』币,聘问之礼,如玉、马、匹、帛等。
爵之:王肃注:『饮酒。』
既彻俎而燕:彻,通『撤』。俎,祭祀或者宴会用的四角方形盘,有青铜的,有木漆的。燕,通『宴』。
致:招致、召集、会聚。
防风:夏禹时的氏族部落首领,汪芒氏的君主。
戮:陈尸。
足以纪纲天下:王肃注:『谓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以利天下也。』
其守为神:王肃注:『守山川之祀者为神。』
诸侯,社稷之守为公侯:王肃注:『但守社稷,无山川之祀者,直为公侯而已。』四库、同文本本无『诸侯』二字。
皆属于王:王肃注:『神与公侯之属也。』
汪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者:王肃注:『汪芒,国名。封嵎,山名。』封嵎,封山、嵎山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
于周为长瞿氏,今曰大人:王肃注:『周之初及当孔子之时,其名异也。』瞿,四库、同文本作『翟』。
有:四库本无此字。
焦侥氏:四库本为『僬饶』,传为西南蛮人的一支。【说文·人部】:『南方有焦侥,人长三尺,短之极。』
译文吴国攻伐越国时,损毁了会稽山,得到了一节巨型骨头,一辆马车才能装下。吴王派使者去鲁国朝聘,并且就此事向孔子请教,还告诫使者说:『不要说这是我的意思。』到了鲁国,使者办完朝聘事务,便向大夫们发放礼品,发放到孔子时,孔子饮了一杯酒。
撤去礼器,开始欢宴时,吴国使者拿着巨骨请教孔子说:『请问什么样的骨头称得上大?』孔子说:『我听说,古时夏禹在会稽山召集群臣,防风氏来晚了,夏禹杀了他,然后陈尸示众,他的骨头能装满一车,这样的骨头就算大了。』
使者又问:『请问守护什么的才叫神灵?』孔子说:『名山大川的神灵,能够兴云致雨以利天下,守护名山大川的是神灵。诸侯之中,只是守住社稷,而不祭祀名山大川的是公侯,祭祀名山大川的是诸侯,他们都隶属于天子管辖。』
使者接着问:『防风氏守护什么?』孔子说:『他是汪芒氏的君主,封守封山、嵎山的神灵,姓漆,虞、夏、商时,称为汪芒氏,周时称为长瞿氏,现在称为大人。』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庄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4-23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语·辨物》精义发微

《孔子家语·辨物》篇所载二事,虽涉神怪,实寓王道之微义。季桓子穿井得羵羊、吴使问防风氏骨二章,皆以物怪为引,阐发圣王治世之要。今试析其义理,以明先王之道。

季桓子穿井章,孔子辨"土怪羵羊"之说,实为"辨物正名"之典范。《国语·鲁语》载此事,孔子更详言:"羵羊非雌非雄,徒具羊形",此正合《周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之理。夫子不直言怪物虚妄,而引《夏鼎志》"山林川泽,百物所生,皆有神守"之说(见《左传·宣公三年》杜预注),其意在说明:圣人知怪而不怪,因其通晓"气化流行"之道。管子曰"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管子·轻重丁》),孔子此答,正是以理性精神化解虚妄,此乃"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之深意。

吴使问骨章尤见精微。孔子谓防风氏"骨专车"事,暗合《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之政。防风氏后至而诛,非禹之暴,实因"山川之灵,纪纲天下"(《周礼·春官》有"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之说)。孔子分"神守""公侯""诸侯"三等,实本《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之制。其言汪芒氏世守封嵎之山,在虞夏商周名号不同,正与《史记·夏本纪》"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相印证。此中深意在于:山川祭祀乃王权象征,《左传》所谓"国主山川"(僖公五年),故禹诛防风氏实为确立中央权威之举。

二事合观,可见孔子"辨物"之学的三重境界:其一为名实之辨(羊狗之辩),其二为古今之辨(防风氏世系),其三为神人之辨(守山川者配天)。《中庸》言"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孔子答季桓子、吴使之问,皆本"神道设教"(《周易·观卦·彖传》)之义,将怪异现象纳入礼治体系。汉代王充《论衡·订鬼篇》虽驳虚妄,却未能领会此种政治智慧。

要之,《辨物》篇所载非徒志怪之谈,实为"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周易·观卦·彖传》)的生动体现。孔子通过诠释怪异现象,既维护了"山川有灵"的传统信仰,又强调了"祭不越望"(《左传·哀公六年》)的礼制秩序,此中深意,足为后世治国者鉴。
暂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4-25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语·辨物》释读:论土怪羵羊与防风氏骨之文化意蕴

《孔子家语·辨物》所载二事,虽涉神怪,实寓深意。季桓子穿井得"羊"而误谓"狗",孔子正之以"土怪羵羊"之说;吴使执巨骨而问,孔子溯及防风氏之诛。此二事非徒志怪,实体现先秦"格物致知"之思维模式与"神道设教"之政治智慧。

一、五行体系下的精怪分类
孔子答季桓子之问,系统阐述"木石之怪夔魍魉,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的五行精怪体系。此说与《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相印证,可见春秋时期已形成完整的精怪认知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特别强调"丘之所闻者羊也",此非简单纠正称谓,而是彰显"多闻阙疑"的治学态度。郑玄注《礼记》谓"羵羊,雌雄未成者",实为土气所化,《淮南子·氾论训》高诱注更明言"土气之精",可见此说在汉世已成共识。

二、防风氏骨的政治隐喻
吴使所问巨骨之事,孔子引禹诛防风氏为解,此事见载于《国语·鲁语下》而细节更详。值得注意的是:
1. 禹会诸侯而诛后至者,实为早期王权确立的象征性事件。《韩非子·饰邪》言"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强调礼制秩序;
2. "骨专车"的夸张描述,既反映对上古巨人族的想象(《山海经》载"大人国"可参证),亦暗含对违礼者的警示;
3. 孔子特别指出防风氏"守封嵎之山"的职责,与后文"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相应,体现周代"祭不越望"的祭祀伦理。

三、神道设教的政治哲学
客问"谁守为神",孔子答以"山川之灵纪纲天下"之说,实为周代天命观的具体呈现。《左传·宣公三年》载王孙满言"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正与此处"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互为表里。孔子将汪芒氏(防风氏)的世系变迁(虞夏称汪芒,周曰长瞿)娓娓道来,非仅博闻强识,更在说明"神守"与"社稷守"的转化关系——此即《孟子·尽心下》"诸侯祭山川"制度的历史渊源。

要之,此二事虽异,其理则一:孔子通过解释异常现象,既展示"多学而识"的博物精神,更阐发"神道设教"的政治智慧。羵羊之辨见微知著,防风之诛以史为鉴,皆体现儒家"格物致知"的认知方式与"慎终追远"的礼治思想。清儒孙星衍《孔子集语》案语谓"《家语》虽伪书,然多采摭经史",观此二章,信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