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9|回復: 1

[個人原創] 2021教师节咏怀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10 09:5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21教师节咏怀
情生天地,天地生人,
人间大爱,真情常在,
中华大地,礼义之邦,
中国儿女,有情有义,
世间有师,传道授业,
师者情真,赤诚之心,
承上启下,经典传承,
识文断字,文以表情,
字以达意,形声相益,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
通古达今,传情递义,
不忘初祖,报本返始,
勿忘师恩,心存孝敬.
孔孟之道,尊师重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教育之道,树德立人,
正己正人,为人师表,
生命不息,授业不止,
仁者博爱,爱己及人.
至教至道,至道至简,
至简至朴,至朴至素,
至素至古,至古至母,
至母有情,情生万物.
至教真心,真心真挚,
真挚童真,童真初心,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真情所至,善始善终.
饮水思源,师恩常存,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正心诚意,精诚始终,
情真义深,始终不渝.
向使无师,无字无史,
无文无明,无传无授,
无情无义,千古宇内,
黯淡无光,长夜漫漫.
至教自教,至学自学,
至觉自觉,至信自信,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学做真人.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12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师道本真论——庚子教师节感怀阐微》

天地氤氲化育,人文薪火相传。观此教师节咏怀之作,深契《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之旨。今试以三才之道解之:其天者,显师道之"形而上"本体;其人者,明授受之"形而下"实践;其地者,成文明之"形而中"传承。

一、师道之体:情性本真
"情生万物"之说,实通《礼记》"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之喻。师者怀赤子之心,如《孟子》所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诗中"至朴至素"四言,暗合《道德经》"复归于婴儿"之教,揭示教育本质乃生命本真的唤醒。王阳明《传习录》云"致良知"功夫,正与此"初心不改"相印证。

二、师道之用:文明传承
"通古达今"六句,深得《文心雕龙》"原道""宗经"之要义。汉字"形声相益"之妙,恰如许慎《说文解字序》"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的论断。孔子"述而不作"的传承智慧,在"承上启下"中得以彰显。程颐谓"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正应"至教至道"的实践哲学。

三、师道之境:天人合一
"饮水思源"之喻,源自《荀子·礼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的三本之说。诗中"报本返始"的孝道精神,与《孝经》"夫孝,德之本也"一脉相承。张载《西铭》"民胞物与"的境界,在"仁者博爱"中得以具体化。

今观世风,或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叹。然此诗"正己正人"之诫,犹黄宗羲《明夷待访访录》"公其是非于学校"的现代回响。教育之道,终究要回归《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本源,在"至简至朴"中见天地之心。吾辈当谨记:师者非独授业解惑,实乃文明命脉之守护者,此即"人文化成"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