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6|回復: 1

[管子学说]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2天不变其常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20 22: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2天不变其常
题文诗:
情生万物,至情至天,至天至常,天覆万物,
以制寒暑,以行日月,次列星辰,天之常也.
治之以理,至理至情,终而复始.主牧万民,
情治天下,莅统百官,主之常也.治之以法,
真法法情,终而复始.和睦子孙,连属亲戚,
父母之常.治之以义,有情有义,终而复治.
敦敬忠信,臣下之常.治之以诚,以事其主,
终而复始.爱亲善养,思敬奉教,子妇之常.
治之以孝,以事其亲,终而复始,慎终如始.
天不失常,寒暑得时,日月星辰,得其常序.
主不失常,群臣得义,百官守事.父母守常,
子孙和顺,亲戚相欢.臣不失常,事无过失,
官职正治.子妇守常,则长幼理,而亲疏和.
用常者治,失常者乱.天未尝变,其所以治.
至情至常,真情常在,至常至天,不变其常.
正文:
(法天)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治之以理,终而复始。主,牧万民,治天下,莅百官,主之常也。治之以法,终而复始。和子孙,属亲戚,父母之常也。治之以义,终而复治。敦敬忠信,臣下之常也。以事其主,终而复始。爱亲善养,思敬奉教,子妇之常也。以事其亲,终而复始。故天不失其常,则寒暑得其时,日月星辰得其序。主不失其常,则群臣得其义,百官守其事。父母不失其常,则子孙和顺,亲戚相欢。臣下不失其常,则事无过失,而官职政治。子妇不失其常,则长幼理而亲疏和。故用常者治,失常者乱。天未尝变,其所以治也。故曰:『天不变其常。』(管子64形势解)
【译文】 天,覆育着万物,控制着寒暑,运行着日月,安排着星辰。这是天的常规。天总是依理行事。终而复始。君主,统治万民,治理天下,统率百官,这是君主的常规。君主总依法治事,终而复始。和睦子孙,团结亲戚,这是父母的常规。父母总是依义行事,终而复始。敦敬忠信,这是臣下的常规。臣下应当以此事奉君主,终而复始。亲爱且善养父母,尊敬并接受教导,这是子妇的常规。子妇应当以此事奉双亲,终而复始。所以,天不失其常规,寒来暑往就恰当其时,日月星辰就正常有序。君主不失其常规,群臣就行其正义,百官尽其职守。父母不失其常规,子孙就顺从,亲戚就和睦。臣下不失其常规,办事就没有过失,而且官吏称职政务得治。子妇不失其常规,就长幼有序,而亲疏和睦。所以按常规办事就治,不按常规办事就乱,天从来不曾改变它的常规,因而总是处于『治』的状态。所以说:『天不变其常。』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4-7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章阐明天道人事之常理,其文曰:"天不变其常",此语实为华夏政教之枢要。今试析其义理,以明圣王法天之旨。

天道之常,显于四序运行。《形势解》云:"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此即《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之谓。日月递炤而不失其度,寒暑代序而无乖其候,星辰历历各安其位,皆因天道持守其常。管子特揭"治之以理"四字,此理非抽象之理,乃阴阳消息之实理,如《内经》言"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其循环往复之机,正是天道不易之常。

人道效法天道,首在君主。《牧民》篇谓:"主者,牧万民治天下莅百官",其常规在"治之以法"。此非法家刻薄之法,乃"礼法"之合体,如《周礼》六官分职,皆本天道以立人极。管子强调"终而复始",暗合《尚书》"终始惟一"之训,谓治国当如四时更迭,有序而不紊。君道守常,则群臣得义,如北辰居所而众星共之。

家道伦常,尤重父母之教。"和子孙属亲戚"者,乃《孝经》"民用和睦"之实践。管子言"治之以义",此义即《礼记》"父慈子孝"之人义。父母守其常道,则子孙和顺如草木逢春,亲戚欢洽似百川归海。至若臣道之"敦敬忠信",子道之"爱亲奉养",皆《白虎通》所谓"三纲六纪"之具体展现,其"终而复始"的践行过程,正是伦常日用的真实写照。

管子结语"用常者治,失常者乱",实为千古不易之至理。常道之要,在"天未尝变其所以治",此即《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政教诠释。昔者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删述六经,皆所以明常道而御变局。今观《形势解》将天道、君道、家道贯通论述,正见先秦儒家"明分使群"的治理智慧,其思想脉络与《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若合符节。

要之,《管子》此篇揭示的"守常"思想,绝非僵化固守,而是对自然法则与社会规律的深刻把握。司马迁称"管子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治国方略正源于此等对"常道"的认知。明乎此,则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哲学底蕴,实为维系文明延续的重要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