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2|回復: 0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18论说诗解2论体所以辨正然否义贵圆通注释精约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26 10:0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18论说诗解2论体所以辨正然否义贵圆通注释精约题文诗:
次及宋岱,郭象锐思,于几神区;王衍裴頠,
交辨之于,有无之域;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然滞有者,全系形用;而贵无者,专守寂寥.
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惟般若,
之绝境乎?东晋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
多抽前绪.张衡讥世,颇似俳说;孔融孝廉,
但谈嘲戏;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
论如其已.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
穷于有数,究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
百虑筌蹄,权衡万事.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
而使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论如析薪,
贵能破理.斧斤利者,越理横断;辞巧辨者,
反义取通;览文虽巧,检迹知妄.唯君子能,
通天下志,安可曲论?注释为词,解散论体,
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尧典,
十馀万字;朱文公也,之解尚书,三十万言,
所以乃为,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之,
训诗经也,孔安国之,传注尚书,郑君释礼,
王弼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大道至简.
【原文】全文2
  次及宋岱、郭象,锐思于几神之区;夷甫、裴頠,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逮江左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至如张衡【讥世】,颇似俳说;孔融【孝廉】,但谈嘲戏;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究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斤利者,越理而横断;辞辨者,反义而取通;览文虽巧,而检迹知妄。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安可以曲论哉?

  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馀万字;朱文公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原文分段释解】2
    次及宋岱、郭象52,锐思于几神之区53;夷甫、裴頠54,交辨于有无之域55: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56,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57。徒锐偏解,莫诣正理58;动极神源59,其般若之绝境乎60!逮江左群谈61,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62。至如张衡【讥世】63,韵似俳说64;孔融【孝廉】65,但谈嘲戏;曹植【辨道】66,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67。

  【译文】
再如宋岱、郭象等人的论文,能够敏锐地思考到精微奥妙的深处;王衍、裴頠等人的论文,在『有』或『无』方面进行争辨:他们都是在当时最突出,而又扬名后世的辩论家。但坚持『有』的人,完全拘泥于形体的作用;注重『无』的人,又死守着无声无形的虚无之说。他们都是徒然在偏激的理解上钻牛角尖,而不能求得正确的道理。探索到深奥之理的极点,大概就只有佛教思想所理解的那种有无不分、无思无欲的最高境界了吧。到东晋时期,各家所谈论的,就只有老庄玄学了。这时虽也谈到一些新的东西,但大多数是前代话题的继续。至于张衡的【讥世论】,调子好像开玩笑;孔融的【孝廉论】,只是作一番嘲戏;曹植的【辨道论】,就和抄书相同了。言论不保持正道,这样的论著还不如不写。
〔注释〕
52 宋岱(dài代):晋人,曾任荆州刺史。【隋书·经籍志】载,他有【周易论】一卷,今不存。郭象:字子玄,西晋学者。有【庄子注】,今存。但有人认为其中用了向秀注【庄子】的一些意见。


  53 几神:几微精妙。

  54 夷甫:王衍的字,西晋文人。裴頠(wěi委):字逸民,西晋思想家。

  55 有无:裴頠有【崇有论】(载【晋书·裴頠传】),认为『无』不能生『有』,『无』只能在『有』的条件下起作用,反对当时盛行的『贵无』论。

  56 滞:凝滞。

  57 寂寥:【老子】:『寂兮寥兮。』魏源【老子本义】第二十一篇:『寂兮,无声;寥兮,无形也。』

  58 诣:到达。

  59 动极:探究到底。神源,深奥之理的极点。

  60 般(bō波)若:佛教术语,一般译为『智慧』,但指用以领会佛教唯心主义『道体』的精神力量。晋代佛徒僧肇的【般若无知论】,反复强调『实而不有,虚而不实』、『非有非无,非实非虚』、『用即寂,寂即用』等(见【全晋文】卷一六四);刘勰既反对『崇有』,也反对『贵无』,正是从这种唯心主义的佛教观点出发。绝境:即晋僧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说的『冥神绝境』(见【全晋文】卷一六一),指无思无欲,无所爱惜的一种思想境界。

  61 逮(dài代):到,及。江左:长江下游一带,这里指东晋。

  62 前绪:前代余绪。绪:端绪。

  63 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讥世】:张衡的【讥世论】,今不存。

  64 韵:风韵,这里指风格。俳(pái排):嘲戏。

  65 孔融:字文举,汉末作家。【孝廉】:孔融的【孝廉论】今不存。

  66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魏国文学家。【辨道】:曹植有【辨道论】,见【续古文苑】卷九。

  67 已:止。
【原文】2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1,追于无形2,迹坚求通3,钩深取极4;乃百虑之筌蹄5,万事之权衡也6。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7;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是以论如析薪8,贵能破理9:斤利者10,越理而横断;辞辨者11,反义而取通;览文虽巧,而检迹如妄12。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13,安可以曲论哉?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14,总会是同15。若秦延君之注『尧典』16,十余万字17;朱普之解【尚书】18,三十万言19。所以通人恶烦20,羞学章句21。若毛公之训【诗】22,安国之传【书】23,郑君之释【礼】24,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25,可为式矣26。

 【译文】
考察『论』这种文体,主要是用以把是非辨别清楚。不仅对具体问题进行透彻地研讨,并深入追究抽象的道理;要把论述的难点攻破钻通,深入挖出理论的终极。论著是表达各种思考的工具,用以对万事万物进行衡量。所以,道理要讲得全面而通达,避免写得支离破碎;必须做到思想和道理统一,把论点组织严密,没有漏洞;文辞和思想密切结合,使论敌无懈可击:这就是写论文的基本要点。因此,写论文和劈木柴一样,以正好破开木柴的纹理为贵。如果斧子太锐利,就会超出纹理把木柴砍断;巧于文辞的人,违反正理而勉强把道理说通,文辞上看起来虽然巧妙,但检查实际情形,就会发现是虚妄的。只有有才德的人,能用正当的道理来说服天下之人的心意,怎么可以讲歪道理呢?
 至于注释经典的文字,是把论述分散在注释中,这种碎杂的注释虽有别于论文,但会总起来就和论文相同了。不过像秦延君注【尚书·尧典】的『尧典』二字,就用了十多万字;朱普注【尚书】,用了三十万言;这就为通达的学者所厌烦,而耻于从事烦琐的章句之学了。如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孔安国的【尚书传】、郑玄的【三礼注】、王弼的【周易注】等,其传注都简要明畅,这些可算是注经的典范了。

  〔注释〕

  1 穷:尽,极力。有数:和下句『无形』相对,指具体的、有形的。【礼记·表记】:『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疏:『仁有数者,行仁之道有度数多少也。……言仁有数,则义亦有数;义有长短小大,则仁亦有长短小大,互言之也。』

  2 无形:指抽象的。

  3 迹坚:【太平御览】卷五九五作『钻坚』,译文据『钻坚』,即攻坚之意。

  4 钩深:【周易·系辞上】中有『钩深致远』的说法,疏曰:『物在深处,能钩取之。』钩:取。

  5 筌(quán全)蹄:指工具。筌:捕鱼的竹笼。蹄:捕兔的器具。

  6 权衡:衡量,评价。权:秤锤。衡:秤杆。

  7 弥缝:补合,这里指论述组织严密。隙:孔穴,漏洞。

  8 析:破木。薪:木柴。

  9 理:指木柴的纹理。

  10 斤:斧子。

  11 辨:同『辩』,指巧于言辞。

  12 检迹:考察实际。如:【太平御览】卷五九五作『知』,译文据『知』字。

  13 『唯君子』句:这是借用【周易·同人】中的彖(tuàn团去)辞:『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孔颖达疏:『唯君子之人于同(团聚)人之时,能以正道能达天下之志。』刘勰借指论者应以正当的道理说服天下的人。

  14 杂:碎杂,指注释文字不是一个整体。

  15 总会是同:刘勰认为分散零碎的注释文字,会总起来也和论文相同。

  16 秦延君:名恭,西汉学者。尧典:【尚书】中有【尧典】篇,这里是指作为篇名的『尧典』二字。

  17 十余万字:汉代桓谭在【新论】中说:『秦近(『延』字之误)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见【汉书·艺文志】注引)

  18 朱普:字公文,西汉学者。

  19 三十万言:【后汉书·桓郁传】中说,桓荣(郁父)所受朱普对【尚书】的解说是四十万言。

  20 通人:通达古今的学者。

  21 章句:解释经典的章节句读。

  22 毛公:指毛亨,西汉学者,相传他曾注解【诗经】。训:解释文字意义。【诗】:指【诗经】。

  23 安国:指孔安国,字子国,西汉学者。曾给【尚书】作注。不过刘勰所看到的孔传【尚书】是后人伪托的。【书】:指【尚书】。

  24 郑君:指郑玄,字康成,东汉经学家。【礼】:这里指【周礼】、【仪礼】、【礼记】。

  25 要约:简练。

  26 式:法式,模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