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35|回復: 0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23奏启诗解1奏者进也理切辞辨明允笃诚治繁总要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28 16: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23奏启诗解1奏者进也理切辞明允笃诚治繁总要
题文诗:
昔唐虞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上书称奏.
政事,典仪,急变,劾愆谬,
总谓之奏.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
秦始立奏,法家少文.观王绾之,奏勋德也,
辞质义近;李斯之奏,骊山者也,事略意诬:
政无膏润,形于篇章.自汉奏事,或称上疏,
儒雅继踵,殊采可观.若贾谊之,论积贮疏,
晁错兵事,匡衡定郊,王吉劝礼,温舒缓狱,
谷永谏仙,理既切至,辞亦通辨,识大体矣.
后汉群贤,嘉言罔伏,杨秉耿介,于灾异也,
陈蕃愤懑,于尺一也,骨鲠得焉.张衡指摘,
于史职也,蔡邕铨列,于朝仪也,博雅明焉.
魏代名臣,文理迭兴.高堂天文,黄观教学,
王朗节省,甄毅考课,亦尽,而知治矣.
晋氏多难,灾屯流移.刘颂殷劝,于时务,
温峤恳恻,于费役,体国忠规.奏之为笔,
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强志成务,
博见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原文】全文1
奏启第二十三  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上书称奏。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也。  秦始立奏,而法家少文。观王绾之奏勋德,辞质而义近;李斯之奏骊山,事略而意诬:政无膏润,形于篇章矣。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若夫贾谊之务农,晁错之兵事,匡衡之定郊,王吉之劝礼,温舒之缓狱,谷永之谏仙,理既切至,辞亦通辨,可谓识大体矣。后汉群贤,嘉言罔伏,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张衡指摘于史职,蔡邕铨列于朝仪,博雅明焉。魏代名臣,文理迭兴。若高堂天文,黄观教学,王朗节省,甄毅考课,亦尽节而知治矣。晋氏多难,灾屯流移。刘颂殷劝于时务,温峤恳恻于费役,并体国之忠规矣。  夫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原文】1
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1,上书称奏。陈政事,献典仪2,上急变3,劾愆谬4,总谓之奏。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也。秦始立奏5,而法家少文。观王绾之【奏勋德】6,辞质而义近;李斯之【奏骊山】7,事略而意径8:政无膏润9,形于篇章矣。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10,儒雅继踵11,殊采可观。若夫贾谊之【务农】12,晁错之【兵事】13,匡衡之【定郊】14,王吉之【观礼】15,温舒之【缓狱】16,谷永之【谏仙】17,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后汉群贤,嘉言罔伏18。杨秉耿介于灾异19,陈蕃愤懑于尺一20:骨鲠得焉21。张衡指摘于史职22,蔡邕铨列于朝仪23:博雅明焉。魏代名臣,文理迭兴24。若高堂【天文】25,王观【教学】26,王朗【节省】27,甄毅【考课】28,亦尽节而知治矣29。晋氏多难,灾屯流移30。刘颂殷勤于时务31,温峤恳恻于费役32:并体国之忠规矣33。
夫奏之为笔34,固以明允笃诚为本35,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36,治繁总要37:此其体也38。
 【译文】
 从前唐尧虞舜的臣下,向帝王陈述问题是用口头语言;秦汉时的官吏,给帝王的上书叫做『奏』。陈述政事、提出典制礼仪、请示紧急重大的事件、弹劾罪恶和检举谬误的陈辞,都称之为『奏』。所谓『奏』,就是进;就是陈述问题,下情上达。秦初开始用奏,但法家缺乏文采。如王绾等人的【议帝号】,文辞朴质而意义浅近;李斯的【上书言治骊山陵】,陈事粗略而用意过直:其政治上缺少恩德,已明显地反映在当时的奏章中了。
从汉代以后,奏事有时也叫上疏。博学的文人相继写作,特出的文采相当可观。如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言兵事疏】、匡衡的【奏徙南北郊】、王吉的【上宣帝疏言得失】、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谷永的【说成帝距绝祭祀方术】等,道理既讲的切实得当,文辞也通达流畅。这就可说懂得奏章的要领了。东汉群贤,好的奏章也不断出现。杨秉在【因风灾上疏谏微行】中,直率地指出风灾由帝王而生;陈蕃在【谏封赏内宠疏】,对当时腐败的吏治表示十分愤恨:这都写得很有骨气。又如张衡在【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不合事】、【请禁绝图谶疏】等疏奏中,对不合史实的史书、宣扬迷信的图谶提出批评;蔡邕在【上封事陈政要七事】中,从维护朝廷纲纪上来逐一陈述:他们都写得渊博典雅。到了魏代,名臣的奏疏不断兴盛,如高堂隆的【星孛于大辰上疏】、黄观的【教学疏】、王朗的【奏宜节省】、甄毅的【奏请令尚书郎奏事处当】等,也是竭尽臣节而懂得治道的了。在晋代多灾多难的时期,刘颂的【除淮南相在郡上疏】,认真热情地陈述当时的政务;温峤以【上太子疏谏起西池楼观】,诚恳地要求不要耗费劳役:这都是体察国事的忠诚规劝。『奏』这种文体,应以公正忠诚为本,以明析通畅为首。要有坚强的意志来完成政务,广博的见识以穷达事理;参考古人来驾驭今事,抓住要害以处理繁杂:这就是『奏』的基本要领。 
〔注释〕
  1 辅:助,指官吏。
  2 典仪:礼仪制度。
 3 急变:紧急重大的事变。【汉书·车千秋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颜师古注:『所告非常,故云急变也。』
 4 劾(hé河):弹劾,揭发罪状。愆(qiān千):过失。
  5 秦始立奏:【章表】:『秦初定制,改书曰奏。』
  6 王绾(wǎn晚):秦始皇时的丞相。【奏勋德】:指王绾等人的【议帝号】。秦初,王绾曾与冯劫、李斯等共议帝号,称颂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7 李斯:秦始皇的丞相。【奏骊山】:指李斯的【上书言治骊山陵】(见【全秦文】卷一)。骊(lí离)山:秦始皇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
  8 径:直。
  9 膏润:恩泽。法家实行严刑峻法,所以说『政无膏润』。
  10 疏:条列言事。
  11 儒雅:博学的儒生。踵(zhǒng肿):脚后跟。
 12 贾谊:西汉初年作家。【务农】:指贾谊的【论积贮疏】,见【汉书·食货志上】。
13 晁错:西汉初年文人。【兵事】:指晁错的【上书言兵事】,也称【言兵事疏】,见【汉书·晁错传】。
14 匡衡:字稚圭,西汉元帝时丞相。【定郊】:指匡衡的【奏徙南北郊】,见【汉书·郊祀志下】。
  15 王吉:字子阳,西汉宣帝时为谏大夫。【观礼】:【太平御览】卷五九四作【劝礼】,指王吉的【上宣帝疏言得失】,见【汉书·王吉传】。
  16 温舒:姓路,字长君,西汉宣帝时为临淮太守。【缓狱】:指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见【汉书·路温舒传】。
  17 谷永:字子云,西汉成帝时官至大司农。【谏仙】:指谷永的【说成帝距绝祭祀方术】,见【汉书·郊祀志下】。
  18 罔:无。伏:藏匿。
  19 杨秉:字叔节,东汉桓帝时官至太尉。耿介:光明正大,这里指言事正直。灾异:【后汉书·杨震(附秉)传】载,汉桓帝微行至梁胤(yìn印)家,『是日大风拔树,昼昏』。杨秉因此上疏以谏。其中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认为这场风灾是桓帝私入梁家造成的。他的谏疏载本传,【全后汉文】卷五十一题为【因风灾上疏谏微行】。
  20 陈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时为太尉。尺一:汉制以长一尺一寸的简板写诏书,这里就指诏书。东汉桓帝时,吏治腐败,贿赂公行,陈蕃上【谏封赏内宠疏】指出:『令天下之论,皆谓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夫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陛下宜采求得失,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后汉书。陈蕃传】)
 21 骨鲠(gěng耿):骨气,和【檄移】篇的『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中的『骨鲠』二字意同。
  22 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指摘于史职:【太平御览】卷五九四作『指摘史谶』。张衡指摘史书的疏奏如【表求合正三史】、【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不合事】,指摘谶书的如【请禁绝图谶疏】等(见【全后汉文】卷五十四)。谶(chèn衬):验,指预言凶吉征验的迷信著作。
  23 蔡邕:字伯喈(jiē阶),东汉末年文学家。铨(quán全)列朝仪:指蔡邕的【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见【后汉书·蔡邕传】。铨:同『诠』,诠次,编次。列:陈,陈述。朝仪:朝廷纲纪。蔡邕所陈七事,多讲『求贤之道』、『贤良方正敦朴之选』等。
  24 文理迭兴:【诏策】篇曾说:『建安之末,文理代兴。』『迭兴』与『代兴』意同。文理:这里指写奏文的道理。
  25 高堂:复姓,名隆,字升平,三国魏明帝时官至光禄勋。【天文】:指高堂隆的【星孛(bèi倍)于大辰上疏】(见【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认为魏明帝『崇饰居室,士民失业。……民不堪命,皆有怨怒』。皇天『是以发教戒之象』来警告帝王。
  26 王观:【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作『黄观』。黄观:三国魏人。【教学】:指黄观有关教学的疏奏,今不传。
  27 王朗:字景兴,三国时魏国文人,明帝时为司空。【节省】:指王朗的【奏宜节省】,见【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名臣奏】。
  28 甄【zhēn真)毅:三国魏人,曾任驸马都尉。【考课】:可能指甄毅的【奏请令尚书郎奏事处当】(见【太平御览】卷二百十五引【魏名臣奏】)。考课:指对在职官吏的考核。上面所说奏文,正是关于考核尚书郎处理案件『割断才技』的建议。
  29 节:指为臣之节。
  30 灾屯(zhūn谆)流移:【太平御览】卷五九四作『世交屯夷』,译文据【御览】。屯:艰难。夷:创伤。
  31 刘颂:字子雅,西晋惠帝时为吏部尚书。他任淮南相时,曾写过一篇六千多字长的【除淮南相在郡上疏】(见【晋书·刘颂传】),详论当时政务。
  32 温峤(q1áo桥):字太真,东晋初文人,成帝时为骠骑将军。费役:【晋书·温峤传】载:太子起西池楼观,颇为劳费,温峤【上太子疏谏起西池楼观】说:『朝廷草创,巨寇未灭,宜应俭以率下,务农重兵。』
  33 体:指体察。规:劝诫。
  34 笔:『文笔』的笔,指不重音韵文饰的散文,参见【总术】篇所论。
  35 允:诚信。笃:忠厚。
  36 酌:斟酌,参考。御:驾驭,控制。
  37 洽繁总要:【总术】篇说:『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38 体:这里指主体,大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