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7|回復: 0

[儒家学说] 【文心雕龙】卷43附会诗解1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0-15 18:0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龙】卷43附会诗解1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题文诗: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
合涯际,弥纶一篇,杂而不越.若筑室之,
须基构也,犹裁衣之,待缝缉矣.才童学文,
宜正体制:必以情志,神明,事义骨髓,
辞采肌肤,宫商声气;如此然后,品藻玄黄,
攡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缀思恒数.
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依源,理枝循干.
附辞会义,务总纲领,同归,百虑一致,
众理虽繁,无倒置乖,群言虽多,无棼丝乱.
扶阳出条,顺阴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此附会术.画者谨发,失体,射者仪毫,
而失,锐精细巧,必疏体统.故宜诎寸,
,枉尺直寻,弃偏善巧,学具美绩:
命篇经略.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
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才分不同,
思绪各异,制首,以通尾也,亦或尺接,
以寸附也.通制,接附者众.统绪失宗,
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偏枯文体.能悬识,
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粘木,石之合玉.
【原文】全文
附会第四十三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攡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

  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石之合玉矣。
【原文分段释解】
  何谓『附会』1?谓总文理2,统首尾,定与夺3,合涯际4,弥纶一篇5,使杂而不越者也6。若筑室之须基构7,裁衣之待缝缉矣8。夫才量学文9,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10,事义为骨髓11,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12;然后品藻玄黄13,摛振金玉14,献可替否15,以裁厥中16:斯缀思之恒数也17。凡大体文章18,类多枝派19;整派者依源20,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21,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22,贞百虑于一致23。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24;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25。扶阳而出条26,顺阴而藏迹27;首尾周密,表里一体28:此附会之术也。夫画者谨发而易貌29,射者仪毫而失墙30;锐精细巧31,必疏体统32。故宜诎寸以信尺33,枉尺以直寻34,弃偏善之巧35,学具美之绩36:此命篇之经略也37。  
【译文】
    什么叫做『附会?』就是指综合全篇的条理,使文章首尾联贯,决定写进什么和不写什么,把各部分都融合起来,组织成一个整体,做到内容虽复杂,但层次还是很清楚。这就好比建筑房屋必须注意基础和结构,做衣服也少不了缝纫的工作一样。有才华的青年学习写作,应该端正文章的体制。必须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体,好比人的神经中枢;其次是体现其思想感情的素材,好比人体的骨骼;再次是辞藻和文采,好比人的肌肉皮肤;最后是文章的声调音节,好比人的声音。明确了这几点,然后追求音韵的和谐,适合的就选用,不适合的就删去,以求做到正好得当:这就是构思写作的普遍法则了。
      一般说来,文章像树木有许多枝叶,江河有许多支流似的;整理支流的必须依照江河的主流,整理枝叶的必须遵循树木的主干。所以,在写作上整理作品的文辞和内容,也应该提纲挚领,把许多不同的途径都会合成一条道路,把各种不同的思绪都统一起来;使内容虽丰富而不至次序颠倒,文辞虽繁多而不至纷如乱丝。文章中有些应该突出,像树木在阳光下枝条招展;有些应该略去,像树木在阴暗处枝叶收敛。总之,要使全篇自首至尾都完整周密,内容和形式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附会』的方法了。但是假如画师画像只注意毫发,便反会使容貌失真;假如射手只看准一小点,便会注意不到大片的墙壁。聚精会神于微小处,必然疏忽整体;所以,应该舍去一寸来注重一尺,放弃一尺来舒展八尺;也就是说,应该牺牲文章中枝节性的小巧,而争取全面美好的功绩:这才是创作的主要方法。

【注释】


  1 附:指文辞方面的安排。会:指内容方面的处理。

  2 文理:这二字在本书中一般指写文章的道理,此处据上下文意,应指文章的条理。

  3 与夺:即取舍。

  4 涯际:指文章的各个部分。

  5 弥纶:综合组织的意思。弥:弥缝。纶:经纶。

  6 越:逾越,这里指文章层次的互相侵越。

  7 基:建筑的基础。构:结构。

  8 缉:缝得细密。

  9 才量:王利器校作『才童』。才童指有才华的青年。译文据『才童』。

  10 神明:指人身最主要的部分,如神经中枢。

  11 事义:文章中讲到的事情及其意义,也就是写作时所用的素材。骨髓:【太平御览】卷五八五引作『骨鲠』。【辨骚】篇所说『骨鲠所树,肌肤所附』,和此处『骨鲠』、『肌肤』并用正同。

  12 宫商:五音中的两种,常用以代表五音,这里指文章的音节。

  13 品藻:品味评量。玄:黑赤色。

  14 摛(chī痴)振:发动。金玉:指钟磐一类的乐器。【原道】:『必金声而玉振。』

  15 献可:选用合适的东西。献:进。替否:丢掉不合适的东西。替:弃去。

  16 裁:判断。厥:其。中:恰当。

  17 缀思:即构思。数:方法。

  18 大体:这里有大概的意思。

  19 派:水道的支流。

  20 整:和下句『理』字意同,都是整理的意思。

  21 附辞会义:刘逵【三都赋序】:『傅辞会义,抑多精致。』(【晋书·左思传】)傅同附。

  22 涂:同途,途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23 贞:正,使之正。

  24 乖:不合。

  25 棼(fén焚):纷乱。

  26 扶:沿着。阳:日光。条:小枝。

  27 阴:暗处。崔骃【达旨】:『故能扶阳而出,顺阴而入,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后汉书·崔骃传】)

  28 表里:指事物的两个方面,这里指作品的内容(『里』)和形式(『表』)。

  29 易:改变。

  30 仪:审视。毫:毛发。【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高诱注:『谨悉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仪望小处而射之,故耐(能)中。事各有宜。』刘勰的用意与此解略异。

  31 锐精:集中精力,注意推敲。

  32 疏:忽视。体统:主体,总体。

  33 诎(qū驱)寸以信(shēn申)尺:【太平御览】卷八三○录【尸子】:『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者也。』诎:屈,缩短。信:通伸,舒张。

  34 枉尺以直寻:【孟子·滕文公下】:『【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在尺宜寻,犹屈己一见诸侯,而可以致王霸,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35 偏善:指片面的、无关全局的小巧。

  36 具:即俱,有完备的意思,和上句『偏』字相对。绩:功绩。

  37 命篇:写作成篇。经略:计谋,这里指写作的巧妙。



  【原文】

  夫文变多方1,意见浮杂;约则义孤2,博则辞叛3;率故多尤4,需为事贼5。且才分不同6,思绪各异7;或制首以通尾8,或尺接以寸附9;然通制者盖寡10,接附者甚众11。若统绪失宗12,辞味必乱;义脉不流13,则偏枯文体14。夫能悬识腠理15,然后节文自会16,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17。
【译文】
 作品的变化没有一定,作家的心意和见解也比较复杂;如果说的太简单,内容就容易单薄;如果讲的太繁多,文辞便没有条理;写得潦草,毛病便多;但过分迟疑,也反而有害。且各人的才华不同,思路也不一样;有的能从起头连贯到尾,有的则是枝枝节节地拼凑;可惜能够首尾贯通的作者很少,而逐句拼凑的作者却较多。如果文章没有重心,辞句的意味必将杂乱;如果内容的脉络不通畅,整篇作品就板滞而不灵活。必须洞悉写作的道理,才能做到音节和文采自然会合,就像胶可粘合木材,豆可配合脾脏一样。

【注释】

  1 多方:【太平御览】卷五八五作『无方』,与【通变】篇『变文之数无方』用法相同,译文据『无方』。方:常。

  2 约:简单。

  3 叛:乱。

  4 率:草率。尤:过失。
5 需:迟疑。贼:害。【左传·哀公十四年】:『子行抽剑曰:'需,事之贼也。」』杜预注:『言需疑则害事。』

  6 分(fèn愤):本分。才分:指各人写作才能的特点。

  7 绪:端绪。

  8 首、尾:指一篇作品的始末。

  9 尺、寸:指一篇作品的一段、一句。

  10 通制:即上句『制首以通尾』的意思。

  11 接附:即上句『尺接以寸附』的意思。

  12 失宗:指文章缺乏重心,主次不分。

  13 义脉:以人体的气脉喻文章内容的脉络。流:流通,流畅。

  14 偏枯:病名,即半身不遂。【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偏枯。』这里用以喻作品的脉络阻塞。

  15 悬:高远。腠(còu凑)理:肌肉的纹理,这里借以指写作的道理。【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16 节文:指音节和文采,即第一段所说『品藻玄黄,摛振金玉』两个方面。

  17 豆之合黄:【太平御览】卷五八五录作『石之合玉』,按本篇多以人体为喻,这一段中所用『偏枯』、『腠理』等,都是古代医学用语(已详见上注),『豆之合黄』亦同。【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指脾病宜食大豆等,也就是说,大豆等适合于色黄的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