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3|回復: 0

[中医理论]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绪论—中医分科及体系研究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纪永臣 發表於 2021-11-12 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医科学原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医分科及体系研究
一、中医体系
1、进行中医体系定义的必要性
所谓的医学是诊断、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技艺和科学,现代医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就发展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与诊疗体系,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充之势。那中医都涵盖那些专科、其相互之间又有那些联系呢?目前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和界定。
我们进行中医科学原理研究,就需要对此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根据中医形成的历史和各专科之间的关系,从广义上和狭义上对中医体系进行定义。
2、广义上的中医体系
如果我们根据医学概念定义中医体系,中医包括中医产科、中医外科、中医科、中医精神科、中医养生学和中医防疫学等。
3、狭义上的中医体系
根据中医历史发展规律定义中医体系,中医仅限于中医科。其中包括中医诊疗学、中药学和针灸等。
二、中医各专科及相互关系
1、中医产科
中医产科也可以叫接生婆,由20万年前的女娲所开创。
中医产科即是人类医学始祖和最早的生命专科,同时也可以称为人类语言的始祖。诸如人、男人、女人和娃等人类专用用语都始于女娲时期,由此才有女娲造人之说。
中医产科曾经作为中医的主体长期存在,因为生产是所有哺乳动物最具危险的时刻。人类因为有了产科不但提高了产妇与婴儿的存活率、并且由于相互交流与依托而加速进化,可以说中医产科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
女娲曾经长期作为中医的始祖受到崇拜,直到伏羲时期仍拿女娲说事,而5500年前牛河梁女神庙更是将女娲供为医之神灵。只是在方山之战后中医衰落,中医的研发体系遭到破坏,中医产科由此脱离中医而独立存在,直到公元1950年代才彻底消失,被现代医学完全取代。在其续存的20万年内虽然没有形成理论,但其传承的生产经验和常识仍被现代的妇产科医院所保留。
中医产科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很少被人重视,甚至被现代人所忘记。但这不影响中医产科的价值所在,也就是当时或许不经意的一个举动、确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中医产科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生育成活率、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直接导致人类社会的形成。
现代妇产科取代中医产科之后,再一次大幅度提高中国生育成活率,使得中国人口在60年代之后急剧跃升。由于现代医学将妇产科做到了极值,因此现代社会已经失去对其应有的关注和敬畏。其实妇产科是人类最早涉及而又长期无法逾越的医学难关,研究医学史者不可以轻易将其忽略。
2、中医外伤科
中医外伤科专指医治外伤的医术,以止血、止疼、消毒和消除感染为核心内容。即治疗战争造成的身体伤害、也包括军法处置后的恢复治疗以及人体溃疡,中医外伤科的出现是战争催生的必然结果。如果根据象形汉字的成字原理进行分析,医字与人为创伤有关。
根据【中医起源与发展史】的研究成果,中医外伤科的产生始于1.2万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与战争同步产生和发展,战场救治既提高战斗力、也获了得凝聚力。
中医外伤科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跟随社会体制的转变分化出三个独立的分系统。即从属于军队的军医体制、从属于地方的法医体制和民间自由发展的中医骨科。中医外伤科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政治的约束,军医与法医本质上就是国家体制的一部分,即使民间医治金疮伤的中医骨科也始终处于官方制衡之下。
现代医学发展以后,中医外伤科及其三个分系统均被现代医学完全取代。但中医骨科部分技术和秘方药都被现代医学所吸收,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
3、中医科
中医科就是狭义上的中医,千百年来中医都把其他诸如产科、外伤科、精神科(巫医)、气功等排出在外。虽然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些中医师也深得其中奥秘施法救人,但相互之间却是老死不相往来。
中医科自身内部也有分工与分科,依据原理的不同分为针灸、药学、医学三个体系。其中医学在临床上又可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实施各有所长、分科而治。
中医科的始祖为伏羲,曾经被历代从医者供奉几千年。伏羲时代完成了人体基本结构的定义和解剖,我们现代所熟知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筋骨起源于此时。伏羲时代以经络图阐述人体内在规律,以九针为主要医治手段,这就是针灸。
中医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炎黄时代,神农氏炎帝发明了中药和方剂、黄帝颛顼时期雷公发明了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人体生理平衡诊断法。由此使得中医诊疗手段由物理治疗阶段上升至药物治疗阶段,这是中医科诊疗水平质的飞跃,极大的提升了诊断水平和疗效,帮助人类度过了由食物转换而引发的生理危机。
中医科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是汉文帝发起的病理研究,经过两汉时期的积累张仲景完成【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病理学研究,诊断方法则由生理平衡转为病理分析,定格了中医学基本格局。中医治疗手段由强体质转变为去病因,中药方剂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治病八法与现代医学治病原理殊途同归。
中医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宋金元时期的专科研究,受命于宋太宗和宋徽宗两代帝王的诏书,宋朝官方编撰了【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中医百科全书,民间也兴起医书编撰潮流。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开启了妇科专科;李杲【脾胃论】开创了脾胃学派;刘完素开创了寒凉派;张从正则开创了攻邪派;朱震亨则开创养阴派等。各有所长、分科而治,这是中医临床诊疗辉煌标志性事件。
中医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西方现代医学引入之后,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直接冲击了中医科学性与存在价值,中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规范与严谨现代医学体系,松散而又陈旧的中医显得举足无措,多次陷入伪科学的陷阱而百喙难辩。虽然暂时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而苦苦支撑,但随着中国现代医学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落实,中医最后残存的根植基层和经济适用两大优势荡然无存。如果再不主动推陈出新造福社会,我们的下一代只能去非物质文化阵列中领悟中医辉煌的过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实施了中医发展战略,诸如早年的中西医结合政策与当前实施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但中医学者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都是政策性的行政措施,都是为中医自身发展提供的保护措施。中医药真正的发展必须要靠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只有你的医学原理和诊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社会和市场才能认可你。否则就会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终将被现代医学完全取代。
4、中医精神科
几乎所有人对这个名词非常陌生和差异,因为这是本文的独创。因为根据现代医学的定义精神疾病也是医学的一部分,那主治精神问题的阴阳术在宏观上也中医的一部分,那怕你十分瞧不起这个行当。
所谓中医精神科起源于5500年前的巫术,而巫术在夏朝以后演变成天子专用的筮卜之术,西周的周文王将其升级为周易,为国家治国行事经典大法之一。春秋战国时代周礼崩塌后,易学失去了其神秘地位。道家吸取其精华部分推出道德经、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目标;儒家根据其核心内涵演变为儒教,成为约束人类行为的不可触及的底线;阴阳家则改头换面将为王权服务的占扑之术应用至民间、为受到惊吓的人群舒缓心理压力。
中国人在尧时代之前没有对人或对神的崇拜,自然也就没有精神问题。直到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才发现巫术用的祭坛和对人崇拜的神庙,也就有了墓葬和陪葬之物。这个时候的巫术也好、崇拜也罢还都是高层首领的独享之物,一般平民无暇顾及。
春秋战国时代封建势力崛起,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提高。文化教育普及学子可以一步登天、一般的平民也可以通过战功或商业活动可以封王拜将,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的需要使得文化与道德的力量粉墨登场。于是君子之誉、鬼神之说纷纷出笼,这对稳定社会防止人类过度相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有胆小者或行为失当者常常心灵受到震撼而不可自拔,备受精神疾病折磨,由此出现精神问题。
根据现代生理学理论,人的神经系统受损后会产生诸如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知力等行为。即使现代西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理也没有太多有效措施,其治疗手段甚至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中国古人早就知道『心病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人的精神疾病源于巫术,那巫术当然可以消除部分心病。所以在战国之后,各类阴阳先生施展卦卜之术活跃民间,为人消灾避难。各朝历代大小官员明知没有什么实质作用但也从未禁止,大概精神有问题的人只能听懂巫术之语吧。
现代社会科学统领一切,算命卦卜最先被当做封建迷信列入封杀对象。但科学似乎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虽然在现代医学旗帜下建立了无数精神病医院,但进去的没看到有几个患者能够精神愉悦走出来的。仅仅靠麻醉与弱化人的神经系统解决不了人的精神问题,要与精神病人对话还是要使用精神病语言系统,这方面现代医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所说的中医神经科源于尧时期的巫术,成于战国时代卦卜之术,民间俗称阴阳先生。虽然中医史上多有医巫同源之说,我们也认可医巫同源、但二者没有多少具体联系。最多是部分阴阳先生具有医学知识、或部分医师具有算命之术,相互之间做跨界生意而已。
中医精神科由鬼谷子根据周易制成,源于周易但与周易却有所不同,其核心是心理舒缓与辅导作用。当然与医学、教育等行业一样、为了增加人们对其的信任程度添加不少神秘与威权色彩,但这个职业如果不能为多数患者解惑释疑那他肯定不能够延续两千多年,说明有其特有的合理成分和存在价值。
目前中医精神科被定性为迷信遭到封杀,但暗中的卦卜之说从未绝迹。如果去除其身上披着的鬼神外衣,专攻心理辅导专业,中医精神科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能与现代医学精神科结合,或许可以研发出更有效的精神病治疗措施。
5、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防病重于治病的原则。
中医养生学与中医同步产生,早期就是方道。养生的基本原理尽在【黄帝内经】之中。养生首先是当权者的喜爱、只要国家太平无事一定会受到极力追捧,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养生已经相当完备,再经历汉唐、宋元和明清时代的发展,中医养生目前具有独立的健身体系,演绎出规范的养生原则。诸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中医养生学使得人们的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
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
药物保健则注意药养、药治、药忌、药禁等;
传统的运动养生更是功种繁多,如动功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静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意气功、真气运行法等;
其他诸如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亦都方便易行,效果显著。
在诸多养生措施之中内气功具有主动性调解人体机能、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能力,其他均属于预防性措施。
中医养生学严格说不属于医学专科、而是一个广泛的学说,其核心理论与现代科学中的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具有同样观点,是中医理论中最为现代医学所接受的学科。
6、中医防疫学
中医防疫学是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瘟疫的发现、诊断与治疗工作。但防疫具有社会属性,其主导权始终有政府手中。
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生物体之间的传染病。自从有了人类社会防疫问题就相伴而生,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的曾经造成过极大的影响,诸如鼠疫、天花、流感等。依托中医学的中国防疫工作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危害性较大的各类瘟疫均能及时作出妥善的应对措施,历史上没有出现诸如欧洲黑死病之类严重灾难。
中医最早有关瘟疫的记载出自【素问·刺法论】,其中『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防治瘟疫的原则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政府有关防疫的记载出自【周礼.天官】,其中:『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中医防疫学的本质始终立足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此面对瘟疫的发生总是树正气、断毒气、治邪气多管齐下,不像西方医学那样在病因查出之前处于无所作为。
中医防疫学严格说也不属于医学专科、而是一个广泛的学说,防疫水平决定于医学、社会管理学和政府行政能力等。中医防疫学已经被现代防疫体系完全取代,但中医防疫学的许多基本做法依然被采用。成为中国现代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來自學社: 黃帝内經天道觀研究社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