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卷7军争篇诗解2避其锐气以治待乱以佚待劳穷寇勿迫 题文诗:军政书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 故为旌旗.金鼓旌旗,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也,不得独进,怯懦者也, 不得独退,用众之法.故夜战多,用金鼓也, 而昼战也,多用旌旗,所以变适,人之耳目. 良将用卒,同心一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故三军之,兵可夺气,将可夺心.朝故气锐, 昼而气惰,暮而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此治气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此治心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此治力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 此治变也.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 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法.因情制宜, 随机应变,变以适情,适可而止,知止不殆. 【原文】【军政】(26)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27)。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28)也。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29)。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30),此治气(31)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32),勿击堂堂之陈(33),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34),背丘勿逆(35),佯北勿从(36),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37),围师必阙(38),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译文】 【军政】上说:『用言语指挥听不清就用金鼓,用手势指挥看不清就用旌旗。』金鼓旌旗这些工具是用来统一军队视听的。军队行动统一以后,那么勇敢的将士不得擅自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能独自后退,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大多用金鼓指挥,白天作战大多用旌旗指挥,这都是根据人们视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对于敌方的军队,可以挫伤其士气;对于敌军的将帅,也可以动摇他的决心,使其丧失斗志。一般情况下,军队的士气在战斗初始时最为饱满旺盛,过一段时间就会减弱,到最后就会完全衰竭。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避开敌军初始阶段的锐气,等到敌军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发起攻击,这是从士气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用严整的部队对付混乱的部队,用沉着、冷静的部队对付浮躁喧乱的部队,这就是从心理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用就近进入战场的部队来等待长途奔袭的敌军,用休整良好的部队对付仓促疲劳的敌军;饱食的部队对付饥饿的部队,这就是从体力上制伏、战胜敌人的办法。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灵活变化的用兵方法。
因此,敌人占据高地时,不要仰攻;敌人背靠山丘时,不要正面进攻;敌人佯装败退时,不要追击;面对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贸然攻打;面对敌人的诱兵,不要贪取;敌人撤退回国,不要阻击拦截;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敌人陷入绝境时,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注释】
(26)【军政】:古兵书。
(27)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金鼓、旌旗的作用是统一军人的耳目。金鼓,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作战的工具。金,铜铎,闻铎即止;鼓,战鼓,闻鼓即进。
(28)变人之耳目:变,适应。指根据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情况来变换指挥信号,以适应士卒的视听能力。
(29)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指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锐不可当;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力量的损耗,士气逐渐怠惰;到了后期,士气衰竭,将士思归。
(30)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即避开敌军锐气,等到敌军怠惰疲惫,士气沮丧时予以攻击。
(31)治气:这里作掌握士气讲。
(32)无邀正正之旗:邀,迎击、截击的意思。指不要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
(33)勿击堂堂之陈:陈,古『阵』字。指不要攻击实力雄厚、阵容齐整的敌人。
(34)高陵勿向:陵,山陵;向,指仰攻。对占领高地的敌人,不要仰攻。
(35)背丘勿逆:背,背靠、倚靠;逆,这里是迎击的意思。即敌人背靠高地,不可正面攻击。佯北勿从:佯,假装;北,败北,即失败。此句指敌人假装败走,不要跟踪追击,以防遭敌伏击。
(36)归师勿遏:遏,阻止、拦阻。指不要去拦阻正往本国撤退的敌军。
(37)围师必阙:阙,通『缺』,指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汉简【孙子兵法】为:围师遗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