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6|回復: 2

[兵家] 【吴子】卷2料敌篇诗解4观外知内察进知止审敌虚实趋击其危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1-22 15: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吴子】卷2料敌篇诗解4观外知内察进知止审敌虚实趋其危
题文诗:
武侯问曰:欲观,敌之外部,以知其内,
敌之,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
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
人马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
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汹汹,
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武侯问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须,
审敌虚实,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
未定可击;既食,设备可击;奔走可击;
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也;失时不从,
可击也;旌旗乱动;涉长道,后行未息,
可击也;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
可击也;陈数移动,可击也;将离土卒,
可击也;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
分兵继之,急击勿疑.避实击虚,攻其不备.

【原文】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汹汹,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译文】
武候问:"我想通过观察敌人的外部表现来了解它的内部情况,从观察敌人的行动来了解它的真实意图,从而判定胜负,你可以把这个要领说给我听听吗?"吴起答:"敌人来时行动散漫而无顾虑,旗帜纷乱不整,人马东张西望,这样以一击十,就可使敌人惊慌失措。敌人各路军队尚未会师,君臣意见不和,工事未完成,禁令未实施,三军吵吵嚷嚷,想前进不能前进,想后退不能后退,在这种情况下以半击倍,可以百战不败。"

【原文】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土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译文】
武侯问敌人在什么情况下,我军可以打击它呢?吴起答:"用兵必须查明敌人的虚实而冲击它的弱点。敌人远来新到,部署未定,可打。刚吃完饭,还未戒备,可打。慌乱奔走的,可打。疲劳的,可打。没有占据有利地形的,可打。气候季节对敌不利的,可打。部队混乱的,可打。经长途行军,其后队尚未得到休息的,可打。涉水半渡的,可打。通过险道隘路的,可打。阵势频繁移动的,可打。将帅脱离部队的,可打。军心恐怖的,可打。凡是遇着上述情况,就应先派精锐的部队冲向敌人,并继续派遣兵力接应它,必须要迅速进击,不可迟疑。"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3-28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吴子·料敌篇》第四段精义阐微

武侯所问"观外知内,察进知止"乃兵家料敌之要旨。吴子之答,揭示了"审虚实、击危殆"的战术核心,其理可析为三层:

一、察形辨势
敌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此形神相悖之象。《孙子》云"乱而取之",吴子更言"一可击十",盖因其外显散漫,内必无备。至若"三军汹汹,欲前不能",则是气机壅滞之态,此时"以半击倍"正合《老子》"以奇用兵"之妙。

二、战机九要
吴子所列"可击"诸况,皆虚实转化之机。"远来新至""涉水半渡"者,形实而势虚;"旌旗乱动""将离士卒"者,形虚而气夺。尤重"险道狭路"之击,暗合《司马法》"击其微静,避其强静"之理。九者归一,皆在乘敌"阴阳未调"之际(《尉缭子》语)。

三、用兵三诀
"选锐冲之"贵专一,"分兵继之"重节奏,"急击勿疑"在决断。此三法实承《六韬》"疾雷不及掩耳"之势,更与《周易·夬卦》"刚决柔"的义理相通。吴子特申"避实击虚",非仅战术之巧,实为"因敌制胜"的兵道至境。

要之,此篇之精在于:料敌非止观象,更在察机;制胜不在众寡,而在虚实。吴子以"百战不殆"作结,正显"知彼知己"之智已入化境。后世兵家"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军争》)者,皆可溯源于此。
郑丰 發表於 2025-4-14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吴子·料敌篇》精要阐微

一、观外知内:形神相即的军事辩证法
《料敌篇》所载吴起与魏武侯之对答,实为古典兵学"形神论"之精髓。吴子提出"观敌之外以知其内",绝非简单现象观察,而是深谙"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军事辩证法。当敌军"旌旗烦乱,人马顾盼"时,其内部指挥系统必然紊乱;"三军汹汹,欲前不能"则暴露出决策层意志不统一。此与《孙子兵法·行军篇》"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的侦察逻辑一脉相承,皆强调通过外在"气机"把握内在"神机"。

二、十三可击:战机捕捉的系统思维
吴起所列十三种可击之状,构建了冷兵器时代战场态势的评估体系:
1. 时空维度:包括"远来新至行列未定"(时间差)、"险道狭路"(空间劣)
2. 生理维度:"勤劳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体力透支)
3. 心理维度:"心怖可击""将离士卒"(士气崩溃)
4. 组织维度:"陈数移动""禁令未施"(指挥失灵)

这种分类方式暗合现代军事OODA循环理论(观察、定向、决策、行动),尤其强调在敌军"决策环"出现断裂时(如"失时不从")实施致命打击。值得注意的是,"涉水半渡可击"与《孙子·行军篇》"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形成跨文本呼应,揭示先秦兵家对水文战术的共识。

三、实施要则:兵锋如医者的辨证施治
吴子提出"选锐冲之,分兵继之"的战术原则,实为"集中优势兵力"思想的古典表述。其"急击勿疑"四字,恰如《黄帝内经》"刺实者须其虚,刺虚者须其实"的诊疗原则,要求将领像良医把脉般精准判断敌军虚实:
"审敌虚实"是诊断阶段(情报分析)
"趋其危"是辨证阶段(目标选择)
"选锐冲之"是施治阶段(力量投放)

这种"医兵同源"的思维模式,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与"方技略"并列的分类体系中可得印证。

结语:料敌智慧的现代启示
吴起料敌之法超越单纯战术层面,其核心在于建立"现象-本质-决策"的认知链条。当代商战、危机管理中"SWOT分析"与"情景规划"等工具,与"十三可击"的枚举逻辑异曲同工。读《料敌篇》当悟:真正的战略家,必是能于混沌中见微知著,在动态中把握"击"与"不击"辩证关系的洞察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