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98|回復: 2

[道学研究] 【庄子】外篇卷3胠箧诗解3上诚好智天下皆求其所不知无道则乱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2-15 16: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篇卷3胠箧诗解3上诚好天下皆求其所不知无道则乱
题文诗:
子独不知,至德世乎?昔容成氏,大庭氏也,
伯皇氏者,中央氏也,栗陆氏者,骊畜氏也,
轩辕氏者,赫胥氏也,尊卢氏者,祝融氏也,
者,神农氏也,当是时民,结绳而用,
甘食美服,乐俗安居,邻国相望,鸡狗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今遂使民,延颈举踵,曰某,赢粮,
内弃其亲,外弃主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
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也,之过.
上诚好智,而无道则,天下大乱.情假所致.
何知其然?弓弩毕弋,机变,鸟乱于上;
鉤饵罔罟,罾笱,鱼乱于水;削格罗落,
罝罘,兽乱于泽;知诈渐毒,颉滑坚白,
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故天下也,
每每大乱,罪在好智.天下皆求,其所不知,
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
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
日月之明;而以,山川之精;而乃,
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失其性.
甚矣好智,之乱天下.自三代以,下者是已,
种种之民,舍夫,役役之佞,恬淡无为,
释夫而悦,啍啍之意,啍啍说教,乱天下矣. 
    

   【原文】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①,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②,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③,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④,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⑤,则是上好知之过也⑥。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  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⑦,则鸟乱于上矣;鉤饵、罔罟、罾笱之知多⑧,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⑨,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⑩,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11),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12),下烁山川之精(13),中堕四时之施(14),惴耎之虫(15),肖翘之物(16),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17),而悦夫役役之佞(18),释夫恬淡无为(19),而悦夫啍啍之意(20),啍啍已乱天下矣!【译文】
    你唯独不知道那盛德的时代吗?从前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那个时代,人民靠结绳的办法记事,把粗疏的饭菜认作美味,把朴素的衣衫认作美服,把纯厚的风俗认作欢乐,把简陋的居所认作安适,邻近的国家相互观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百姓直至老死也互不往来。像这样的时代,就可说是真正的太平治世了。可是当今竟然达到使百姓伸长脖颈踮起脚跟说,『某个地方出了圣人』,于是带着干粮急趋而去,家里抛弃了双亲,外边离开了主上的事业,足迹交接于诸侯的国境,车轮印迹往来交错于千里之外,而这就是统治者追求圣智的过错。统治者一心追求圣智而不遵从大道,那么天下必定会大乱啊!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弓弩、鸟网、弋箭、机关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鸟儿就只会在空中扰飞;钩饵、鱼网、鱼笼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鱼儿就只会在水里乱游;木栅、兽栏、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野兽就只会在草泽里乱窜;伪骗欺诈、奸黠狡猾、言词诡曲、坚白之辩、同异之谈等等权变多了,那么世俗的人就只会被诡辩所迷惑。所以天下昏昏大乱,罪过就在于喜好智巧。所以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却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经知道的;都知道非难他所认为不好的,却不知道否定他所已经赞同的,因此天下大乱。所以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辉,对下而言销解了山川的精华,居中而言损毁了四时的交替,就连附生地上蠕动的小虫,飞在空中的蛾蝶,没有不丧失原有真性的。追求智巧扰乱天下,竟然达到如此地步!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情况就是这样啊,抛弃那众多淳朴的百姓,而喜好那钻营狡诈的谄佞小人;废置那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喜好那碟碟不休的说教。碟碟不休的说教已经搞乱了天下啊!

  【注释】

  ①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或部落首领,但多数不见于经传。

  ②结绳而用之:指文字产生之前的结绳记事。

  ③遂:竟。延颈:伸长脖颈。举踵:踮起脚跟。

  ④赢:裹,包着。趣:通作『趋』,快步走的意思。

  ⑤结:往来交错。

  ⑥上:这里指国君,也可泛指统治者。

  ⑦弩(nǔ):带有机关的连珠箭。毕:一种带柄的网。弋(yì):系有丝绳可以回收的箭。机变:疑为『机辟』之误,即捕鸟兽的机关。

  ⑧罾(zēng):用竿子支撑形如伞状的鱼网。笱(gǒu):用作捕鱼的竹笼。

  ⑨削:竹桩。格:木桩。『削』、『格』都是用来支撑兽网的桩子。罗落:用来关守野兽的网状篱笆。罝(jū)罘(fú):捕兽的网。

  ⑩渐毒:欺诈。『知诈渐毒』指工于心计,欺骗伪诈。颉(xié)滑:奸黠狡猾。解诟:言词诡曲。同异:战国名家的又一诡辩论题,认为事物的同与异是相对的,因而也就没有同异之别。变:权变,变诈。

  (11)每每:即昧昧,昏昏的意思。

  (12)悖(bèi):遮掩。

  (13)烁:通作『铄』,销解的意思。

  (14)堕(huī):通作『隳』,毁坏的意思。施:推移。

  (15)惴耎(ruǎn):蠕动的样子,这里指附地而生的小虫。

  (16)肖翘:飞在空中的小虫。

  (17)种种:淳朴的样子。

  (18)役役:钻营狡黠的样子。佞:巧言谄媚的小人。

  (19)释:放置,废弃。

  (20)啍啍(tūn):喋喋不休,不停地说教的样子。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 · 《庄子|主題: 23, 訂閱: 3
钱洽 發表於 2025-4-1 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庄学阐微】胠箧篇"好智乱世"义疏

《胠箧》此章直指"好智"之弊,实承老聃"绝圣弃智"之旨而申论之。文中历举容成氏至神农氏十二上古之世,民结绳而用,甘食美服,老死不相往来,此非谓原始之陋,乃彰"至德之世"不假智巧而自和之状。庄子以"至治"形容之,正与《老子》"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相发明。

今世则不然。人主好智,百姓"赢粮趋之",内弃亲、外废业,车轨千里而不返。此段文字与《马蹄》篇"陶者曰我善治埴"同构,皆言智巧既兴,则真性日漓。弓弩、钩饵、罗网三喻,明言智术愈繁,则鸟、鱼、兽失其自然之序;知诈、坚白、同异诸辩,更使俗惑于言而真隐于术。此即《齐物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之实相。

末段"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一语,尤见庄子深意。世人逐外物如渴鹿奔焰,却昧于反观本心。《养生主》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可与此互参。至若日月失明、山川堕精、四时乖序,皆因"好智"扰动太和,使万物失其常性。三代以下,舍恬淡而悦啍啍(谆谆说教),此庄子所以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叹也。

要之,此章非谓绝学守愚,乃警醒智巧若离于道,必致"凿混沌之窍"之患。读《胠箧》者,当于"好智"处见其哀悯,于"无为"处会其真常。
冰玉壶 發表於 2025-4-10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胠箧》篇论"好智乱天下"发微

庄子《胠箧》篇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悖论:当统治者崇尚智巧而无道,必将导致天下大乱。本文通过古今对比,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好智"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影响。

一、至德之世的朴素图景
文中列举容成氏至神农氏十二上古帝王时期,描绘了"民结绳而用之"的理想社会。这种"甘其食,美其服"的生活状态,实则是道家"见素抱朴"思想的具象化表达。值得注意的是,"邻国相望,鸡狗相闻"的描写与《老子》八十章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道家原始乌托邦的时空范式。这种"至治"状态的根本特征,在于民众保持自然本性而不妄求。

二、好智社会的异化现象
转折以"今"字引出当下乱象,通过"延颈举踵""赢粮而趣"等动态描写,生动展现了民众追逐贤者的盲目性。这种社会流动导致"内弃其亲,外弃其主"的伦理危机,其根源在于"上好知之过"。庄子在此揭示了一个政治学命题:统治者的价值取向会通过社会模仿效应被放大。当权力与智巧结合,"无道"便成为必然结果。

三、机械文明的异化逻辑
文中以排比句式构建了三重自然失序的图景:弓弩机变致鸟乱,钩饵罾笱致鱼乱,削格罝罘致兽乱。这种递进式论证揭示了一个普遍规律:人类智巧的进步必然导致自然秩序的破坏。更深刻的是,庄子将矛头指向"知诈渐毒"等逻辑诡辩,指出其使"俗惑于辩"的认知危害。这种对名家学派的批判,体现了道家对语言异化的警惕。

四、好智之乱的本体论危害
文本最终上升到宇宙论层面,指出好智导致"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的全面异化。从"惴耎之虫"到"肖翘之物"的失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危机链条。结尾"自三代以下者是已"的历史判断,与篇首上古治世形成强烈反差,完成了对文明进化论的解构。

结语:
《胠箧》篇的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批判社会现象,更揭示了认知方式的本体论危机。庄子警示我们:当"求其所不知"成为集体无意识,而"求其所已知"被遗忘时,文明将陷入永恒的异化困境。这种思想对当代技术崇拜症候群仍具振聋发聩之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