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2|回復: 0

[道学研究] 【庄子】外篇卷4在宥诗解6物物而能不物于物大同无己至无而有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2-17 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篇卷4在宥诗解6物物而能不物于物大同无己至无而有
题文诗:
世俗,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
异于己也.同己欲之,也,而不欲者,
以出乎众,心也.以出乎众,为心,
夫其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
众技众矣.欲为国者,揽乎三王,之利不见,
其患者也.以人,之国侥倖,几何而有,
侥倖而不,丧人国乎.其存国无,万分之一;
丧人之国,一不成而,万有余丧.有土者之,
不知悲夫.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
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
非物也,独治,天下百姓,而已.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物物而能,不物于物.
大人之教,若形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
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
世之人,适复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
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无己.
无己恶乎,得有有也?能有者,昔之君子;
无者,天地之友.至教真情,通无化有. 
【原文】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①!因众以宁②,所闻不如众技众矣③。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④。此以人之国侥倖也,几何侥倖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⑤。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⑥。有大物者,不可以物⑦;物而不物⑧,故能物物⑨。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⑩,独往独来,是谓独有(11)。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大人之教(12),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13)。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14)。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15),以游无端;出入无旁(16),与日无始;颂论形躯(17),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18)!有者(19),昔之君子;无者,天地之友。
  
  【译文】
 世俗人都喜欢别人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希望别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何尝又能够真正超出众人呢!随顺众人之意(只因大众的认同而得到心安)当然能够得到安宁,可是个人的所闻总不如众人的技艺多才智高。希图治理邦国的人,必定是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患的人。这样做是凭借统治国家的权力贪求个人的侥幸,而贪求个人的侥幸而不至于丧失国家统治权力的又有多少呢!他们中能够保存国家的,不到万分之一,而丧失国家的,自身一无所成而且还会留下许多祸患。可悲呀,拥有土地的统治者是何等的不聪明!
拥有土地的国君,必然拥有众多的物品。拥有众多的物品却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够主宰天下万物。明白了拥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岂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做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的人,这就称得上是至高无尚的贵人。
    至贵之人的教诲,就好像形躯对于身影,传声对于回响。有提问就有应答,竭尽自己所能,为天下人的提问作出应答。处心于没有声响的境界,活动在变化不定的地方,引领着人们往返于纷扰的世界,从而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浩渺之境,或出或进都无须依傍,像跟随太阳那样周而复始地没有尽头;容颜、谈吐和身形躯体均和众人一样,大家都是一样也就无所谓自身。无所谓自身,哪里用得着据有各种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种物象的存在,这是过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种物象的存在,这就跟永恒的天地结成了朋友。
【注释】

  ①曷常:即何尝。

  ②因:随顺,顺乎。宁:安。

  ③传统断句把『所闻』列在上句之末,而『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语不可通,故未从之。

  ④揽:把持,撮起。

  ⑤有土者:拥有国土的人,指国君。

  ⑥大物:旧注指至高无尚的人物,疑非是,联系下一句,当从字面讲,『有大物』即拥有万物。

  ⑦这句之『物』字用表被动,即『为物所用』之意。

  ⑧这句里有两个『物』字,前一个表主动,后一个表被动,『物而不物』是说用物而又不为外物所用。

  ⑨物物:物使天下之物;前一『物』字用如动词。

  ⑩九州:九州所指历来含义不定,这里可以理解为当时中原一带人们熟悉的地域。

  (11)独有:指不为外物所拘滞。

  (12)大人:即上句的『至贵』的人。

  (13)响:回声。

  (14)配:匹对,这里指应答;问话者为主,应答者则为匹对。

  (15)挈:提。适复:往返。挠挠:纷纷。

  (16)旁(bàng):依。

  (17)颂:容。论:语。『颂论』犹言容颜、谈吐。

  (18)这句里有两个『有』字,其中前一『有』字是动词,据有、持有的意思;后一『有』字用如名词,指存在着的各种物象,包括自身的形躯。下一句之『有』字则同于本句后一『有』字的用法。

  (19):『睹』字之异体。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 · 《庄子|主題: 23, 訂閱: 3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