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6|回復: 0

[道学研究]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2论仙诗解3淳朴去欲非富非誉庸俗贵有至人贵无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2-23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2论仙诗解3淳朴去欲非富非誉庸俗贵有至人贵无
题文诗:
设有一,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
废伪去欲,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
流俗之外,世人,鲜能甄别,或莫造志,
无名,得精神於,陋形之里,岂况仙人,
殊趣异路,以富贵为,不幸者也,以荣华为,
秽汙者也,以厚玩为,尘壤者也,以声誉为,
朝露者也,能蹈炎飙,而不灼也,能蹑玄波,
而轻步也,鼓翮清尘,风驷云轩,仰凌紫极,
俯栖昆仑,行尸之人,安得见之?假令游戏,
或经人间,匿真隐异,外同凡庸,比肩接武,
孰有能觉?常人所爱,上士所憎.庸俗所贵,
至人所贱.英儒伟器,养浩然者,犹不乐见,
浅薄之人,风尘之徒.况彼神仙,何为汲汲,
使刍狗伦,知有,何所索乎,而怪於己,
未尝知也.目察百步,不能了了,欲以,
所见为有,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也,
亦必多矣.所谓以指,测海指极,而云水尽.
​蜉蝣,巨鼇日及,料大椿,岂能及哉?
【原文】
设有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废伪去欲,执太璞於至醇之中,遗末务於流俗之外,世人犹鲜能甄别,或莫造志行於无名之表,得精神於陋形之里,岂况仙人殊趣异路,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汙,以厚玩为尘壤,以声誉为朝露,蹈炎飙而不灼,蹑玄波而轻步,鼓翮清尘,风驷云轩,仰凌紫极,俯栖昆仑,行尸之人,安得见之?假令游戏,或经人间,匿真隐异,外同凡庸,比肩接武,孰有能觉乎?
若使皆如郊閒两曈之正方,邛疏之双耳,出乎头巅。马皇乘龙而行,子晋躬御白鹤。或鳞身蛇躯,或金车羽服,乃可得知耳。自不若斯,则非洞视者安能觌其形,非彻听者安能闻其声哉?世人既不信,又多疵毁,真一人疾之,遂益潜遁。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英儒伟器,养其浩然者,犹不乐见浅薄之人,风尘之徒。况彼神仙,何为汲汲使刍狗之伦,知有之何所索乎,而怪於未尝知也。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所谓以指测海,指极而云水尽者也。蜉蝣校巨鼇,日及料大椿,岂所能及哉?
【译文】
『假如有一个才能见识超越寻常堪称大用的人,隐居避世,隐藏身形,掩盖文思,废除虚伪的包装,去掉人的欲一望 ,立身最淳朴的品质于至淳至厚之中,丢弃不重要的事物于世俗之外,世人尚且还很少能够甄别出,有人会在不显声名的情况下成就志向,(没有人愿意在无名无声之处培养自己的志向),会以粗鄙的外表和身体得到脱俗的精神。更何况仙人于凡人志趣悬殊、道路不同!仙人把富贵看成不幸,把荣华视为污秽,把贵重的玩物看成杨灰的尘土,把声名与美誉视为瞬逝的朝露;仙人踏着炽热的烈火不会被灼伤,踩着幽深的波涛而步履轻盈;鼓动双翅翱翔于天空,以长风为马,以云彩为车,上凌越于北极紫宫,下栖身于昆仑山岳,那些如行尸走肉的庸人,有怎能看见他们呢?即令仙人偶尔遨游,有时经过人间,藏匿真容和特异,外表和凡人一样,即使人们和他们肩并着肩、脚碰着脚,又有谁能觉察得到呢?如果仙人都像郊间人那样两目瞳孔正方,像邛蔬那样两只耳朵长出头项,或者像马师皇那样骑蛟龙而行,像王子乔那样驾白鹤升天,或者像伏羲那样身生鳞、女娲那样长蛇身,或者乘金车、身着羽服,那么凡人就可以知道他们是仙人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的人怎么能看出他们的外形,没有透彻的听觉的人怎么能听出他们的声音呢?世人既不相信有神仙,又常对他们横加指责、诋毁,修真得道的人厌恶非常,于是更加潜匿隐遁了。
况且,常人所喜爱的,往往是道德高尚之人所憎恶的;庸俗人所看重的,往往是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所鄙视的。那些杰出的儒生,能担当大事的人才,养浩然正气的人,尚且不乐意和见识浅薄的人、沉迷红尘之辈打交道,何况那些仙人,为什么要急切地使那些如用之即弃的草狗之类的人,知道神仙是存在的,知道如何去求索,懂得自己的无知在于不懂得仙道呢?常人能看到百步之远,尚且不能一一尽了,却要把自己所见到的那一点断定为有,把看不到的断定为无,那么天下所不存在的东西,也必定太多了。正像所谓用手指去测量大海的深度,手指触到的地方就说到底了。蜉蝣去核查巨鳖之雄大,日及去估量大椿之岁数,岂是它们能做到的吗?

是飞 發表於 2025-3-28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第三段阐微

葛洪此章以"哲人大才"为喻,揭示仙凡殊途之本质。所谓"嘉遁勿用"者,非独隐迹山林,实乃执太璞于至醇,遗末务于流俗,此即《道德经》"为道日损"之真谛。世人囿于形器,鲜能甄别无名之表、陋形之里,况乎仙人"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污"之异趣乎?

文中"蹈炎飙而不灼,蹑玄波而轻步"之象,实承《庄子·逍遥游》"藐姑射神人"之旨,彰显至人贵无之境。葛洪更以认知局限为警:"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若以见有为存、不见为无,则如指测海、蜉蝣校鼇,恰如《齐物论》所言"小知不及大知"。此段深得道家认识论精髓,揭示俗贵"有"而圣贵"无"的终极分野——庸俗执著声利之"末",至人守持太璞之"本"。

末句"风驷云轩,仰凌紫极"之仙游意象,非徒文学夸饰,实为炼形化气功夫成就之隐喻,与《黄庭经》"羽翼已成正扶疏"相发明。葛洪在此完成从哲学认知到修炼实践的过渡,诚为魏晋仙学理论之枢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